《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
第30节

作者: 暗黑山老妖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2-5-10 17:17: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40
  大名府留守司司衙。
  留守梁世杰今天心情不佳。
  他得到岳父蔡京的书信,今年上调回京的事又黄了。
  想当初说得好好的,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回去起码升到正二品,进入政事堂(中央决策机构)。
  然而多年过去,这事还是没有眉目。
  按理说,当官当到梁世杰这个份上,应该满足了——大名府是北方重镇,四京之一,在这里当留守,地位远高于一般的知州、太守。
  另外他年纪也不大,就算想提升也不用着急。

  更何况他爬到这个位置,自己根本没付出过什么努力——当年他只不过休掉发妻,入赘蔡家,丈人打个招呼就把他从一个屁权力都没有的中书舍人(相当于秘书)外放到大名府当了封疆大吏。
  然而梁世杰却急不可耐。
  他一直没有忘记,当年自己的父亲因为在变法中站错了队,一夜之间被削职流放,自己小小年纪不得不靠偷窃填饱肚子,结果进了监狱,差点被牢头打死。
  因此,只要一天没有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就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岳父在信中说,他调回去的主要阻力在于年齿尚轻,政绩不显,百官不服。
  梁中书哼了一声,把书信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
  “政绩不显?百官不服?放屁!”
  他很清楚东京那些混蛋为什么不服:
  这些孙子瞧不起他这种靠着老婆的关系爬上来的小人。
  人家都是靠亲爹的关系才爬上来的,认为只有这条路才叫光明正大。
  平心而论,梁中书在大名府还是做出了不少业绩的。
  在他的领导下,大名府犯罪率大大降低;

  他还倡导了建炎礼乐,在街头挂满了太祖太宗的画像,斥巨资仿造陈桥显烈观,把大名府变成了一座红色的都市,使大宋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如日中天。
  然而上次回京述职的经历告诉他,这些努力作用不大。
  朝廷大员对他爱答不理——接待陪同的六部代表都是侍郎(副职);
  就连普通京官都瞧不起自己——在大街上,他的座驾老被京字头的同僚超车。
  对于他这个级别的官员来说,前者还可以容忍,但后者绝对是赤裸裸的侮辱。
  但凡有点自尊的官僚,绝不能对此听之任之,唾面自干。
  于是,他开除了自己的司机。
  想起这些事,梁中书沉着脸坐回太师椅里面,陷入了沉思。
  他尽管不服气,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能有今天,完全是靠着丈人蔡京。
  于是他又把那封信捡回来摊平,重头细读了一遍。
  岳父的话跟以往一样,让他戒急用忍,继续积累民望,等待时机。
  梁中书想了想,觉得也没别的办法,只好等了。
  不过积累民望?还能怎么积累?

  梁中书这人表面谦逊,其实对自己的才能很自负。
  当初岳父给他出过主意,教他怎么赢得民心,比如说交好钱庄发展经济啊,上街跟老百姓聊天啊,到贫民家里吃饭啊等等,他全都没有采用。
  他深信自己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那就是抓宣传。
  他找来几个以前在礼部任过职的笔杆子,几年时间就让自己在大名百姓心中成为神一样的人物。
  坊间传说他不贪财不好色,专门打击贪官污吏,一心恢复太祖太宗时的清明吏治。
  很多民间代表经常来留守司衙跪送锦旗:
  “梁中书不能走啊,大名府需要你!”
  然而这已经是他权力的极限——他无法影响别人治下的百姓。

  更何况最近事情还有点像反面发展的意思:
  上次回京,皇帝告诉他说,吏部最近接到全国各地百姓的请愿书,内容出奇地一致:
  “梁中书不能走啊,大名府需要你!”
  梁世杰站起身来,轻轻捶打自己的额头。
  他鼓励自己,别急,只要有岳父在朝中,早晚有大权在手的那一天。
  这时他忽然想起,该去选人押运生辰纲了。
  有关生辰纲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好女婿,每年岳父蔡京寿辰,他都要送去价值不菲的珠宝当作寿礼,叫做生辰纲。
  然而蔡京却没收到过几次。
  因为这些珠宝在途中老被人抢,不管是派心腹押运还是雇佣镖局,都无济于事。
  这导致当时北方很多土匪不贡财神爷而贡梁中书。

  这次梁世杰决心改变自己圣诞老人的形象,公开在军中招标,要选出猛将押运生辰纲,并且承诺,获胜者当场任命为正牌军,押运成功后再做提拔。
  今天就是校场比武之日。
  “来人,备轿。本官要亲自监场。”
2012-5-10 17:18: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41
  杨志刚到大名府的时候,在精神病院住了很长时间。
  跟在家乡呆过的同类机构相比,大名府的精神病院有点另类。
  这里的病人非常自由,没有隔离病房,全体住在一个大工棚里;
  不用铁链锁着,可以自由走动。

  门口只有一个老头看门,经常有病人走出去,从此不再回来。
  “这都是梁中书政策好啊……这人没有忘本。”一个老病人对杨志说。
  宋代人认为,鬼上身是精神病的重要诱发原因,因此采取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抽耳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