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 混江湖》
第8节

作者: 细菌蘑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叫秦力,四川巴中县人,原住蓝岛市上滩下村44号二楼,我和妻子在蓝岛打工三年了,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叫秦小丽,11岁,儿子叫秦小川,9岁,12月2日中午,我打工回来发现两个孩子不在家里,就叫小丽、小川,这时突然听到三楼平台上砰地一声响,我以为是煤气爆炸了,急忙到厨房看,煤气好好的,我就往楼上走,一看平台上,两个孩子烧成了漆黑一团……儿子当场死亡,女儿烧伤面积达70%,我们没钱住院治疗,现在已经转到了海西县农村一家土中医那里治疗……

  康康说,我想去上滩下村看看。律师犹豫一下说,他们接下来要替民工打官司,不方便带记者出现在现场,但他们可以把康康送到事发点附近。
  这个附近却足足让康康走了一个小时。
  日期:2011-01-18 22:35:58
  这里曾经是一片鱼塘,高压线的铁塔就建在这里。蓝岛开发后,这里忽然有了人烟,房子像荒草一样疯长,从零零星星到密密麻麻,几乎是对高压铁塔的围剿,包围圈越来越小,最近的房子距铁塔不到五十米。这里都是私人的地基,房子也各修各的,一家朝东,一家朝西,随心所欲。康康在这片鱼网一样的房群中撞得晕头转向。这里有上滩上村、上滩下村,还有下滩上村,下滩下村,她一家家数门牌,竟摸不清号码排列的规律和逻辑,这家四十号,下家忽然又成了十八号。康康挨家挨户问,等到她终于找到上滩下村四十四号时,却发现这就是她下车的地方,四十四号明明建在大路旁边,却转了个向,莫名其妙把后背朝着公路。

  这是一幢三层的小楼房,里面有说话的声音,显得很安详,看不出七天前曾有惨案发生。大门敞开着,康康走进去,看见一楼朝门的房间里坐着三个人。康康自我介绍一下身份,对他们说想找一下这里的户主,屋内的人说户主不住这里。康康说我上楼看看可以吗,他们说楼上锁门了。康康询问那天发生的事情经过,三人说我们是租房子的,什么也不知道。

  康康便往楼上走。二楼原来是四川民工租住的,现在挂着一把大锁。康康继续往上走,在楼梯拐角处,康康意外地看见了一条大黑狗。黑狗拴在栏杆上,懒洋洋地趴着,看见康康过来,立即精神抖擞站起来,虽然一声不吭,狗眼里却有一道威严的光芒。
  康康讨好地对狗笑笑,说:“让我过去好吗?”
  狗不说话,耳朵朝上竖了竖,脸绷得更紧。
  都说咬人的狗不叫,康康怕这狗的矜持,不敢贸然前行。她伸长脖子看看楼梯尽头,通往平台的门黑洞洞的,似乎还上了锁。想到不久前这里刚发生的惨案,康康腿有点发软。她打量狗一眼,慢慢地退了出去。下了几级台阶,她不甘心又回头看狗,狗也正打量她,也是心有不甘的模样。
  康康出来,抬头看看房子,目光碰到楼顶墙面一团焦黑,那一团焦黑像一个动作,用力打破了这里的安详。几乎是紧挨着墙,高压电线横贯而过,直通铁塔。康康拿出照相机,对着楼顶就拍,完了又拍大门,拍高压铁塔。康康还没拍完,镜头前黑影一闪,一只大手叼走了她的相机。

  日期:2011-01-19 14:10:08
  “你是哪里来的?乱拍什么?”这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男人,说着带蓝岛口音的普通话。
  “您是……户主吧?”康康小心地问。
  “我是。怎么样啊?你想干什么?”户主曾是城监大队的干部,虽说已经退休,但余威还在。
  上下滩一带是蓝岛开发后才改吃商品粮的农民,论起来全都沾亲带故,一张生脸进来,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

  “我是《蓝岛晚报》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
  “你不要采访我,我的事情我会去法庭说。那个秦力忘恩负义,我好心好意把房子租给他住,一百块钱一个月——现在哪里有这么便宜的房租?他还要到法庭去告我,说我是违章建筑。你住进来的时候怎么不说是违章建筑?我的房子在这里八年了,政府都不说,你有什么权力说?”户主越说越生气,拿照相机的手抡上抡下,在康康眼前挥来舞去。

  康康担心相机摔了,说:“把相机给我,这是我私人的东西。”
  “私人的东西?我房子也是私人的,你为什么乱拍?你侵犯了我的人权,你懂不懂?”
  这是个可以一呼百应的地方,顷刻间,康康就被当地村民包围了,人们七嘴八舌骂她:“记者什么了不起呀,狗屁都不懂,人家自己的事情,要你管干屁呀!”
  “那个大陆盲流带孩子出了事,弄得人家房子都租不出去,这栋房子的风水还请人看过,好好的,这下被他坏了,缺德!”
  “这是个什么记者?看她长得像个‘鸡’!”

  “滚出去,滚出去,以后不许到我们这里来!”
  周围的人越来越愤怒,几个黑瘦的老太太说着康康听不懂的土话,张开双臂,做出撵鸡的姿势,往外轰她。康康再也忍不住,拨开人群走了出去,她尽量保持从容的步态,一步步往外走,当她把所有人都甩掉时,泪水从眼眶里跌落出来。
  在办公室说这些的时候康康没有哭,她不能在他们面前诉说委屈。她对范主任说,她想去乡下看看秦力一家,律师事务所答应全程陪同。范主任同意了,叮嘱她拍几张照片,当事人的悲惨处境可以起到很好的煽情作用。
  小万插嘴说:“她相机都没了怎么拍?我们周末部也应该买一个了。”
  康康马上说:“没关系,律师事务所有,他们会拍的。”

  小万问:“你那个相机值多少钱?”
  康康说:“八千。”
  八千块钱的相机丢了连眼皮都不眨,小万觉得这个女人也不能小看。
  日期:2011-1-19 14:18:00
  7
  小曹来电话约牌局,对张晓蓉的事,他只说了两个字:搞惦。
  小曹带张晓蓉喝茶、吃饭、聊天,一天就成了张晓蓉的知心大哥。他和张晓蓉在旧情绵绵泡了两顿饭工夫,从广告争夺谈到职场险恶,从《蓝岛晚报》谈到电视台,从电视台谈到电台,他说:

  “媒体圈子是石头剪子布,报社的看不起电视台的,说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写稿都是抄报纸;电视台的看不起电台的,说他们文不文武不武可有可无;电台的又看不起报社的,说他们离了材料就不会写稿,离了专职广告员就没饭吃。转一圈下来,媒体里是谁也看不起谁!”
  张晓蓉想了想,说:“曹大哥,你是电台的,为什么万老师说你是所有媒体里混得最好的?我觉得听广播的人不多啊!”
  小曹说:“这你就不知道了,电台的市场的确不怎么样,但是作为记者个人,他其实是媒体里最有优势的,只有他能掌控局面。报社的记者采访回来领导要审稿,一个领导审了不一定行,还要几个领导开会审。妈的,谁经得起这样群策群力地审?这还是内容。还有版面!一份报纸就那么几版,都是关系户,都要照顾,你辛辛苦苦写个稿,今天明天挤不上去,新闻变成旧闻,稿子一过时,你自己就把它扔垃圾桶了!”

  小曹喝口茶,说:“再说电视台。电视台看起来威风啊,摄像机不到领导都不宣布开会,所以记者聚一起就先骂电视台的。别的记者迟到没关系,溜边进来偷偷坐下谁也不注意,电视台的迟到试试?领导开不了会,那是事故!依我看,电视台的记者最苦,光扛那个机器就受不了,十多斤呢!晓蓉你去电视台当然不用扛机,女的写稿,可电视看的就是画面,你怎么能保证摄像拍的东西都让你满意?拍好了是摄像的功劳,拍不好把你也毁了,你跟错了搭档,在电视台的一辈子就完了,你根本把握不了!再说了,在电视台当记者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人们只看画面,谁记住过记者叫什么名字?你天天看新闻联播,你能说出一个记者名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