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者的英雄传奇(蚁族大学生工作生活经历)》
第26节作者:
y星夙 吃完饭回去,我们就到小店或是流动水果摊买个西瓜或是几串葡萄,他们两个还有时买几袋瓜子,回去像小鸡啄米一样磕着。偏偏那一批瓜子每袋里面还有奖券,而且中奖概率颇高,他们两个经常拿着奖券去“再来一包”,于是他们就更加喜欢嗑瓜子了。
凌胖胖也经常来我们两室一厅这边玩,凌最早也是自力针织厂那一帮的,他就住在309宿舍,以前住在自力针织厂只是和他有点头之交,然而一到了出差的这段岁月里,由于人际关系相对比较单纯,再加上我们几个都不是那种削尖了脑袋要讨好权势大腕的人,就很自然地聚在一起。
日期:2011-01-13 20:23:23
七月底的九江依旧是经常下雨,除了日全食那天难得一见天晴之外,其他时间都是雷阵雨和乌云笼罩,不过那样也好,一年中最酷热的季节就在阴雨连绵中悄悄溜走了。
下雨的时候,我们三个总是合打一把伞,他们两个因为出差一个多月就要回去,所以就没带伞过来,那是我从总部带过来的一把破伞,雨点稍微大一点就可以击穿伞面的深刻折痕,洇成雨雾打在我们头上,但是我们依旧乐此不疲地打着破伞挡着雨。
因为工地上到电子厂职工宿舍走路就只需要15分钟,雨势不大的话我们可以凑合着回来,要是瓢泼大雨的话,站在伞外侧的两个人能够湿掉一半衣服。
我们三个人都背着笔记本电脑,尽量把电脑抱在胸前,不让淋雨,身子淋到倒是其次,那样缓慢的行进姿态在路人看来很是滑稽。
脚上的鞋子已经湿透了,踩在溪水般的公路上能漫到脚面,要不是手里抱着电脑,我们早把鞋子脱下来光脚走路了。
等我们赶回宿舍的时候,几乎全身都湿透了,唯有硕果仅存的三台电脑,我们把湿衣服脱下来去洗澡,洗完澡雨还在瓢泼地下着,于是便派一个人去下面饭店买饭,回来在简易的塑料凳子上吃。
第二天,雨还是无始无终地下着,我们又穿好装备上工地了,只是这回他们两个比较聪明,换了一双拖鞋穿去办公室,而我始终囿于一些自我设定的规章制度,觉得穿拖鞋上班比较散漫,于是又把昨天那双半干半湿的运动鞋又穿到工地上去了。
到办公室的时候,王二炮,郑大师他们还没有来。我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傻,既然是出差在外,没有领导管束,又是这样的恶劣天气,工地上的安装队伍也没有开工。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他们一伙人风风火火进办公室了,只有头上淋了少些雨,一问才知道郑大师叫了安装队的面包车过来,还说敲了我们隔壁的门,没人响应,就只好他们几个人坐着面包车过来了,他们一伙人穿的也是清一色的拖鞋。
日期:2011-01-13 20:28:01
没有雨的时候,依旧是我们三个人走,就像刚刚放学的学生那样背着单肩包,行走在那条叫“锦绣大道”的公路上。
那时候范鸡鸡已经和我们成为倾心交谈的好友了,他偶尔和我们说一些家里的事,比如他那个教书的老婆工资比他还高,还有缴纳住房公积金(云玻集团要科长以上的中层领导才给缴纳住房公积金)。
范说他们自控部好几个科员的老婆都是老师,福利待遇都比云玻集团要好。他的小孩已经三四岁了,有一次夜里突然生病,他和老婆半夜赶起来打的200元到广州的医院看病,排队又排了很久,最后他们夫妻俩心急火燎的只好花钱找黄牛替他排了一个很前面的位置。说起这些的时候,范仿佛是一个的坚忍不屈而又默默承受生活重压的中年人,尽管他也是80后。
说完他又感叹一番年华易逝,说自己虚岁马上就要攀上30岁了,就算人一生活个60岁,半生也就过去了。
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他说这句话的那个阴雨密布的下午,我的心情也快乐不起来了,我忽然觉得自己也应该像他那样成长起来,可是我依然觉得生活很空虚渺茫,没有任何目标。
不过我们多数话题还是很轻松愉快的,比如我曾经把他和辉宏建筑公司的一个工地跑现场的小头目老范作比较,老范是范鸡鸡父亲的叔伯兄弟,按辈分应该叫他伯父。于是我们经常说范鸡鸡不愧是和老范有亲戚关系,连两片厚嘴唇,一个啤酒肚(尽管范鸡鸡酒量不好)都是长得那么惟妙惟肖。
范鸡鸡的名号是后来我在QQ上无聊跟他取的,因为他是属鸡的,我说那我以后叫你范鸡鸡吧,结果那边发过来一句,那我以后叫你韦不鸡好了,我说这个绰号不好,他说还不如也叫韦鸡鸡。
日期:2011-01-13 20:29:16
在范鸡鸡和凌胖胖相聚的那一段日子里,我们去过一趟东林寺,据说大文豪大隐士陶渊明和东林寺里面的高僧都有深交,颇有渊源。
很遗憾的一件事是,我曾经在庐山脚下安静蹲守了7个月之久,竟然没有机会踏上这片美丽的匡庐胜境,我一直可怜巴巴地等哪位领导临幸工地,大发善心请我们挥霍一次,然而一直从盛夏等到寒冬,始终没有人提起。于是这场东林寺之旅就成为我最靠近匡庐胜境的一次远足与探幽。
2010年夏天,我看到中央十台拍了一部专题片《庐山,人文圣山》,我才慢慢了解到原来那么多的文人墨客都与这座圣山有关,在那里诞生了中国最灿烂的隐逸文化,在那里陆羽命名了康王谷的天下第一泉谷帘泉,而诸如白鹿洞书院,陶渊明故居等文化历史古迹更是数不胜数。
实际上,在我们决定去东林寺之前,郑大师和储连怀等人就去游玩过了。大师是信佛的,所以得了个这样的雅号,他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去东林寺拜谒还愿,而且他是从宿舍走着过去的。
那时候储连怀还是住我和小朋那间房子,他也跟着大师一样诚心向佛走一回,结果他回来的时候一直抱怨脚小腿肚酸痛,几乎快要抽筋了。大师一进寺院,每逢有香火有佛像的地方都要跪拜,老储回来跟我们说:“大师真是太虔诚了,我们跟着去进香拜谒简直就是装模作样了。”
听到他们几个去了之后回来的描述种种,我们觉得这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还是得去。那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已经算是很晚了,估计至少六点,比储连怀他们那天至少晚一个半小时。我们三个也没有找那种三轮车坐,也是步行过去的。
尽管看着觉得近,站在工地上就能看见东林寺佛塔,没想到这样一段自以为尽在掌握之中的距离竟然需要足足一个小时。行至半路,我们还差点走岔了路,尽管可以看见那个佛塔,可是我们有点急功近利,抄了小道可是却给围墙死死挡住了。
后来历经曲折才转到大路上来,有些客车带着旅游团也往里面开了,路边一条快要干涸的大河尚有淙淙流水,只是明显有很多生活垃圾淤堵在溪流里,或是挂在岸边蔓藤上。
日期:2011-01-13 20:32:05
河边上很多百年古樟,都挂着树牌,偶有几间淳朴的农村建筑物立在那里,写个招牌“某某农家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