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49节作者:
李幺傻 日期:2011-01-20 22:06:36
【3-24】
卢庆义介绍说,1945年,第10军残部从重庆来到了陕西城固,补充兵员。当时的军长还是第方先觉,大家同仇敌忾,决心上阵杀敌,一雪衡阳之耻。然而,不久,国军青年军成立,这10万文化军人组成的部队是当时最被看好的部队,人们对他的期望远远超过五大主力之上,10万青年军被编为10个师,方先觉担任207师师长,第10军军长改由赵锡田担任,赵锡田是国军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外甥。
何应钦将他的外甥放在第10军,可见当时的国民政府依然看重第10军。事实上经过了衡阳保卫战,第10军也成为了国军中一等一的抗日铁军。曾有人总结过“抗战十大主力”,第10军名列第八,前面依次是:74军、新一军、18军、第5军、新六军、52军、钢7军。在组建的短短几年后,仅参加过长沙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就能进入“抗战十大主力”,可见人们对第10军多么看重。
可惜的是,第10军错过了报仇雪恨的机会。就在他们宝剑铸就,即将出鞘的时候,日军投降了。
1946年,第10军改编为整编第三师,下辖三个旅,人数三万余人。能够由军改编为整编师的,都是国军当时最强悍的部队,比如74军整编为74师,18军整编为11师。
内战开始,整编第三师出陕南,越函谷关,渡黄河,开赴内战前线。卢庆义作为留守部队,留在城固。有一天,卢庆义守在电台边,突然接听到赵锡田被活捉的消息。此时,解放军军史上的定陶战役已经结束,而城固的留守部队还不知道整编第三师已经全军覆没。
定陶战役中,解放军刘邓大军十余万人将整编第三师团团包围,整三师无一人逃出。
卢庆义跟着留守在城固的整三师留守部队,来到了湖北老河口。在这里,国军重组原第10军,现在的整三师,师长名叫李楚瀛。李楚瀛也是抗日名将,以师长和军长的身份参与了抗战时期中原战场的所有战役,而且屡有斩获。李楚瀛以军长的身份出任新组建的整三师师长,可见当时的军政部依然非常看重整三师。
1947年,整三师进驻漯河与驻马店一线,又被解放军包围,仅仅打了两三天,就一败涂地。
卢庆义说:“我们当初当兵,就是为了打鬼子。打内战的时候,大家都不想打。我们付出了几百万人的牺牲,赶跑了日本人,现在又要中国人打中国人,这算怎么一回事呀?”
此役败后,再无整三师编制。
卢庆义回到了湘潭家中,终身务农。
此役败后,李楚瀛调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解放战争后期,李楚瀛在连江被活捉,随后被枪决。
俱往矣,历史已成尘烟,曾经的英雄豪杰,现在只是传说。
时,抗战钢铁之师第10军,孤军坚守衡阳,破釜沉舟,背城借一,掘堑壕,塞甬道,毁桥梁,散民众,自入死地。面对数倍强敌,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血战不退。城破之日,诸将士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迎炮火而上,期同归于尽,虽万千人吾往矣,日军无不人人惴恐,自谓从未有之“艰苦”之役。此役,日军攻打47天,死伤枕籍,内阁被迫下台,诸将皆成鬼魂,此为日本建军以来,从未有之事也。
然,中华第一虎将,竟遭谗言中伤,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铮铮忠良,反诬屈膝,千古奇冤,至今未能昭雪,令人悲戚。
日期:2011-01-21 12:22:15
【第四章:桂林保卫战】
【4-1】
日军占领衡阳后,补充兵源,稍做休整,又进入广西境内,桂林保卫战打响。
桂林保卫战,是一场彻底被历史尘埃淹没了的保卫战,此役的惨烈和悲壮,时至今日,还不为人所知。甚至还有人对此战大肆污蔑,造谣中伤,思之令人心寒。
与10万日军对阵的,是国民政府的杂牌军,日军也知道杂牌军的装备和战斗力远不如中央军,所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像一群打砸抢的红卫兵一样,充满了破坏一切的欲望。在我们过去所看到的书籍和电影中,杂牌军总是牢骚满腹,一触即溃,让日军像赶羊一样赶得满山跑。但是,事实上绝不是这样的。
日军本想,10万大军压境,桂林不战而降,没想到战后,日军用“凄绝”来总结桂林保卫战。幸存的日本老兵回忆起这场战役,都会像文艺小青年一样感慨:往事不堪回首。
桂林保卫战中,日军遇到的是桂军,桂军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杂牌军中的王牌”。
在中国所有的军队中,桂军恐怕是最能打仗的,也是最能吃苦耐劳的。广西拥有十万大山,独特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广西人异常坚韧倔强的性格。有一年我在广西的时候,和一位老人谈起电视剧《湘西剿匪记》,老人说:“湘西土匪算什么?最厉害的土匪是广西的。”
在民国军队序列中,桂系尽人皆知。
当别的体系里的军阀勾心斗角,四分五裂的时候,桂系首领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却三位一体,牢不可破。李、黄、白三人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让桂系成为了民国时期最具战斗力,最有威慑力的一支武装。李宗仁长于政治外交,黄绍竑长于后勤保障,白崇禧长于战术谋略,所以在军阀混战时期,桂系从无败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