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水儿”是山东方言,哈是喝的意思,可以哈水、哈酒、哈汤,意思分别是喝水、喝酒、喝汤,这里的哈不同于“哈日”、“哈韩”的哈,搞明白前边的哈字,再看后边的“水儿”代表哪些东西,我们经常出去哈水儿,这些水儿包括:WISKY可卡、BEER(啤酒品牌有当地的NGOK 、PRIMUS,还有德国的吉尼斯GINNES啤酒等)、伏特加、苏打水、矿泉水、芝华士、红方、蓝方、黑方、TONIC、JINTONIC、奶酒等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含酒精及不含酒精的饮料。哈水儿的地方可以是酒吧也可以是路边小店,在国内讲究无酒不成席,在刚果则下酒基本无菜,往往是三两个黑人在路边商店门外的小凳子上或酒吧内一人一瓶啤酒就直接干喝开了,边喝边聊可以聊个大半天的,也有就这样把自己喝醉了的。我们到刚果后不久也就入乡随俗,也这样“哈”开了,其实不这样哈也没办法,因为酒吧里是不会给你提供热饭的,我们中国这边是吃饭和哈酒同时进行的,所以就来了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可是在刚果虽然有时候在吃饭的时候会喝酒,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分开的,吃饭是吃饭,喝酒是喝酒,甚至于可以有酒会,这种方式好象在外交场合也有所谓的外交酒会,就是每人端一杯酒或水大家随意交流。在刚果哈水儿是个很好的消磨时间的办法,因为大家独在异乡为异客,那份孤寂是无法言说的,所以呢我经常会和同事们去酒吧点上一瓶饮料就在那里慢慢消磨,我经常点的是SODA水,也就是苏打水,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就是:哥哈的不是水,哥哈得是寂寞。说到这里要介绍一下酒吧里的杯子,不同的酒是需要不同的杯子的,比如啤酒需要倒在普通的高脚杯里,哈的时候可以倒满杯,前边提的WISKY可卡就是把威士忌对着可口可乐喝,这个酒需要倒在平底上下等径的粗口玻璃杯里,而且只能倒到大概三分之一高度处,与WISKY可卡同样容器的酒还有伏特加,哈伏特加时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冰的一种是不加冰的,由于加冰以后可以稀释酒店浓度,因此当有应酬必须哈伏特加时我会在同一杯伏特加里反复让服务生给我加冰,其他的葡萄酒象芝华士、红酒等的喝的杯子我就搞不大清啦。象我常喝的苏打水还有那个小瓶的吉尼斯都可以对瓶吹,其他的酒好象不易对瓶吹。另外还有鸡尾酒是用喝啤酒用的玻璃杯来喝的,而且这个也是倒满杯的。这些酒水中除了矿泉水、苏打水及啤酒是整瓶消费的,其他的象芝华士、威士忌、红方、蓝方、伏特加等都是可以论杯消费的,单杯的价格从一两千到一万非朗不等,苏打水一般五百非朗一瓶,当地啤酒从七百到一千不等,另外还有一种比较贵的是香槟,这个酒开瓶后就得喝完,香槟酒的瓶子底儿的窝特别深,倒酒的时候正规的姿势是掌心向上,四根手指托住瓶身,拇指插入瓶底的小窝,然后对着杯子倒,用的好象是高脚杯,然后是杯子快倒满时,五个手指同时以瓶口为圆心拇指向右转,同时把瓶子口慢慢抬起来,这样保证香槟酒不顺着瓶子流下来,另外为了保证香槟酒的饮用效果,酒瓶是要放在不锈钢的保温筒里,保温筒里盛的是冰块。在香槟酒和所有的瓶身是圆的红酒的上酒的时候都会在酒瓶的脖子部位用白手绢扎一个类似领导的形状,这样可以保证倒酒时流到外边的酒不会滑落到侍者的手上及瓶子的标签上。
我在刚果哈水的时候一般在晚上下班后跟我同事两个人,我们到酒吧里,我点一瓶苏打水,他点一杯饮料,然后坐在吧台前大眼瞪小眼,不时的跟吧台的服务生搭个讪,用杯中的苏打水和饮料去慢慢地打发时间,那份落寞是无法在国内可以领略到的。哎,杯子里装的不是苏打水,是寂寞呀!
日期:2010-12-24 06:42:42
在驻地请外方吃饭
吃饭是工作的一部分,在国外尤其如此,由于文化的不同,刚果的吃的东西在前边已经大体介绍过,还有几种没介绍的等慢慢再说,而中国的吃文化确是丰富得多,我们带出去的中国厨师虽不一定是高级厨师,但是满足项目组的日常口味需求还是没问题的,对于大锅菜先不说,厨师做出来的宴客菜那也绝对可以达到色香味俱佳的境地,因此在工作之余我们也会经常请外方人员到项目组来进餐,外方人员包括刚方的业主、监理代表、工作上的合作伙伴比如意大利公司或法国公司的管理人员,请外方吃饭的坐次安排与我们国内的坐法相同,对着门的是主陪,主陪右手一席,副陪左手二席,主陪对面是副陪,副陪右手是三席,副陪左手是四席,其他人等在剩下的位子里随意落座,老外在酒店上不太讲究这些,因此很少排过五六七八席的时候,为了满足外方的习惯,通常在外方人员面前摆放一套筷子、勺子,另外再配一副刀叉,另外每上一道菜,均在盘子里放一个公用勺和公用叉,方便大家取用,也避免客人用自己的餐具取食,但是大家用着用着都会忘记,动不动用自己的餐具取食,大家也都视而不见了,按我们的规矩,主陪要给一席和二席布菜,也就是每一道菜都要亲自用公用筷给客人取菜,副陪要照顾三席和四席,但时间长了我发现其实外方人员在餐桌上发现喜欢吃的菜是会豪不客气的去取的,如果喜欢吃的菜不在眼前也会很不客气的把菜转到自己面前,并且对于好吃的菜在吃的时候通常会赞不绝口。因此这种场合下就以客人自取为最好,因为按西餐的用餐礼仪如果自己的餐盘里的菜吃不动,那么就会视为就餐者无礼。说完了外方人员的吃,再说席次上的劝酒,与外方喝酒是一件很放松的事情,因为不管是嗜酒者还是不嗜酒者,他们都不会象我们一样在酒店上大家要一起喝,非要主陪说一杯,副陪说一杯,他们喜欢喝得就尽着自己的量喝,不能喝的就直接说不喝,外方人员很喜欢中国的二锅头,他们称之为中国的伏特加,刚开始可能不知深浅,会喝醉,再下一次一般就会很小心的少喝,另外如果我们不喜欢喝酒,碰上与外方应酬的时候可以直接给自己上软饮料,外方人员绝不会认为你是轻视他,这一点让我陪起来也很惬意,少了许多应酬上的压力。
日期:2010-12-24 16:47:40
关于送礼
俗话说礼尚往来,我们在过年过节也要送节,送节就是给亲戚朋友馈赠礼物,一般我们送给人家礼物是放在那里就走,收礼的人也是在我们走后才看送得是什么礼物,这是我们的常规做法。在刚果我们也经常给刚方的业主代表、政府官员、业务上的朋友、协作单位的管理者送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一般来说黑人普遍迷信中国的药品,尤其对于号称能提高性兴奋的药品感兴趣,由于我没有亲自采买过,光是听说,好象中国产的一种藏药具有提高性亢奋的功效,黑人比较喜欢,经常会跟我们要,这算是黑人的特色吧,另外我们给人送礼时,为了说明礼物的内容都要当面打开礼物,并告诉接受者怎么使用。比较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我为了感谢意大利公司的两位法国管理者,每人送他们一瓶中国产的二锅头(单价也就三四块RMB),其中一位老外一看是中国伏特加,马上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瑞士军刀要把酒打开并对口喝掉,我一看赶紧制止,说这个中国伏特加劲比较烈要在吃饭时边吃边喝,然后老外问我可以跟我的女朋友一块喝么,我笑笑说可以呀。然后老外又问我可以带我女朋友到你们这里来做客么,我就说欢迎呀。可能老外觉得中国人没有女朋友是很奇怪的事情吧。有送礼就有收礼,我曾经收到过黑人送我的礼物,其中一幅是我们的业主代表送我的一幅他自己画的画,这个家伙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曾经在东欧留过学,还会做FLASH,曾经为联合国卫生组织做过关于埃博拉病毒的普及知识的FLASH.还有一次是法国的工程师送我一个钥匙环,上边有他们公司的标志,然后我翻过来一看MADE IN CHINA.就指给他看,老外也笑,估计是笑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吧。可见给外方送的礼物未必要昂贵。当然如果对方提出额外的要求那就另当别论,另外还要指出的是,如果是要给对方小费以便于打通关节的话,这个就不能当着很多人的面送啦,如果是一张两张钞票可以在握手时把钞票放在手里直接拍给对方,如果是几十张的话那就得放在信封里,私下里塞啦,呵呵,这可是不传之秘,登不得台面的。
日期:2010-12-25 21:23:56
握手礼
说到握手大家往往会以为握手没什么可说的,没到刚果之前我也会这么想,比如当我们刚洗完手,手上有水,碰到朋友怎么办?我的做法一般是赶紧把手往裤子上蹭蹭,然后跟人家握手,或者把手伸给人家看看,同时说对不起手是湿的,这时候如果人家还是很诚肯的要握手,就把湿手递给人家,然后大家同湿同湿。如果手上沾有面粉或者泥土的时候人家硬要握一般也只能往裤子上蹭蹭,再伸给人家,这样握完手心里也有歉意,给人家手弄脏了。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是普通民众跟党和国家领导人握手之后有的为了保留这份美好的记忆,就一直舍不得洗手,希望这样能让这种幸福的感觉保留更长时间则另当别论了。上边说的是我们在国内的常规做法,那么在刚果是如何握手呢?感觉刚果人见面握手的频率比我们多多了,因为我们如果碰到很熟的朋友一般不会去握手只是点头致意即可,可是刚果不是这样的,只要朋友见面通常会握手,而且一握要跟周围的人握遍,如果两人是老朋友,又老长时间没见面,那会用拥抱的方式来表达,关于拥抱将在后面提及,先说握手:根据我在电视上看到的,适宜的握手力度应该是握手时保持五磅的力度,既不要大也不要小,这个不好把握,反正我们握手时不能把人家握疼了也不能给人以晴蜓点水的感觉才好,这种常规的握手刚果跟中国是一样的,非常规的比如手上沾水了或沾泥土了怎么办呢,为了便于表述,我把这种手叫“脏手”,这时候碰到人家要跟脏手者握手,脏手者就会把脏手握成拳头,然后向下屈至拳头与手腕约成150度夹角的位置,把手腕递给人家,这样对方握一下手腕即完成握手动作。这是常规的握手礼,还有一种是好朋友之间见面的握手方式,这种方式是:双方先象上边说的常规握手方式一样手掌相握,然后一方把手掌移开握对方的大拇指,另一方被握完大拇指后也如把手掌移开,再握一下对方的大拇指,然后双方再以手掌相握。这种仪式的来源及道理我是不清楚的,反正根据情况我也能熟练与黑人进行这种握手方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说的握手均指握右手。
日期:2010-12-26 19:01:25
拥抱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