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无罪》
第14节

作者: 江小笛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走出药店,她看见一家便利店也开着,就进去买烟。两个老头在。一个老头给她拿烟,找钱。另一个老头正要告别,他说:“你记得一会儿喝了那汤,熬夜不吃东西,胃得疼!还有药,跟汤分开吃。”找钱的老头,立马停下找钱,跟那老头说话。俩人都啰里啰嗦,语速缓慢。朱小路却感觉非常地异样。这里是另一个世界。他们行将入土。他们不再想着进攻、征服。他们与疾病为伴。但是他们有温暖,有友爱,有关心。关心!朱小路眼泪差点又流出来。这个深夜,她耐着性子听着俩老头在那絮叨,却感觉到无比温暖的人间烟火气。温暖!就好比在北方寒冷凄清的冬夜,外面雪花飘飘,天寒地冻,这里生着火炉。温暖!而她却没有。

  她拿了烟和零钱,走出门,走进“寒冷凄清的冬夜”!
  她回到家,张锐已经睡了。
  日期:2010-12-16 21:09:23
  第五章 这么一帮画家
  朱小路早晨接到新闻部主任的电话,让她不用去报社了,直接去采访一个书画家的活动,她不太愿意去。按说这是美差,稿子都是套路,很多时候都是活动主办方提供,她只需稍微修改或不修改就拿来用了,而且往往有红包可拿。可是她感觉自己就像个木偶,被别人牵着线走,不能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点,她不想去,但是工作又怎能挑三拣四?朱小路拿上相机,去了。

  在文化馆的办公室她等了有近两个小时,才把那帮闻名遐迩、难得一见的书画家们给等来了。原来他们十点多才起床,去吃早点,吃完早点,才用车把他们接来。
  在文化馆办公室的一圈沙发上落座之后,有一个年轻的男孩给他们沏茶,沏的是福建的铁观音,他的手法很娴熟。那个茶几本身就镶有一套茶具:茶几中心凹下去一个长方形,里面放了一只茶壶,还有一个凹槽,男孩在第一道茶出来之后,倒进一个稍大的容器,类似一种圆形的古乐器的形状,然后又从这个“古乐器”倒回茶壶,之后只见他不停地往外舀水,水泼在凹槽里,发出咝咝的声音,升腾起白色的蒸汽,茶香渐渐地弥漫了整个屋子。朱小路感觉这套茶具古色古香,又有现代的因素:水是用电烧开的,堪称文化融合的典型景观。正在心里感叹时,有一个中年男人讲话了:“潘老睡得还好么?”朱小路望过去,这个男人国字脸,左边眉毛有几根较长,甚至都要垂下来,这使他原本端正的面容上显出几分匪气,他穿着一件带领的深色T恤,T恤束在裤子里,裤子是朱小路不喜欢的那种丝薄的面料。

  “潘老”咳嗽了一声。顺着大伙的目光,朱小路又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头,戴着黑色的八角帽,他的脸深深地凹下去,下巴尖尖地突出来,朱小路想起她妈经常这样形容:“瓦钩脸”,她至今不知道这是通常的说法,还是她妈妈自创的。她妈妈并不幽默,但是比朱启明强些。夏天的时候,全家在一起看小品:赵本山的、陈佩斯的、蔡明的,他们都笑,就朱启明不笑,不只不笑,还纳闷,就像郭达与蔡明演的那对相亲的男女,还问你:干嘛呀?为啥呀?想到小品,朱小路马上想到这位“潘老”的确是“越看越像老太太”!难道男人老了都会变成这样?朱启明也会么?

  走了会神,那边潘老已经讲完了话,端起茶杯在喝茶了。旁边一个白胖胖的中年男人赶紧半弯着身子,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方巾,严阵以待地伺侯着。
  “呵呵,就是这样。你们把潘老照顾好了,我关某给一辆车子,你俩一人一辆。要知道,潘老可是我们的国宝!”白胖男人喜形于色,在他旁边站着的一个男子则撇了下嘴角,似笑非笑。朱小路身旁有人悄悄对她说:“这是潘老的保镖和医生,潘老是著名书画家。”朱小路迅速地在大脑里搜索一遍,没想起国内著名书画家中有姓潘的,也许是自己对书画界所知甚少。

  日期:2010-12-20 19:28:32
  这个屋子里“黑压压”地坐满了男人,从他们喉咙里发出的类似乌鸦的声音,在他们七嘴八舌自由笑谈的时候,朱小路的脑子迅疾升空,眼前只浮动着蒸汽与飘浮着的粒粒茶分子,却不再有一言半语入耳。
  只有一个女人,这是除朱小路之外的唯一性别同类,她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朱小路忆起初进门时,她扶着一个六十多岁男人的胳臂,现在她坐在他旁边,并不望他。朱小路一时不明白这个女人是何人。
  却听自称“关某”的中年男人说:“大家请吧。”大伙纷纷起身,朱小路不明所以,只好跟着大家走。下了电梯,走出大门,早有几辆车在外等侯。“关某”在门外站定,略一挥手,一辆车在正门口停下,司机下车打开后车门,“关某”请潘老上车。待医生和保镖搀着潘老上车之后,又有一辆车开过来,那个女人挽着六十多岁男人的手臂款款走上车。正要开走,“关某”请朱小路也一同上车,朱小路就坐到女郎旁边。

  车子开到南城大酒店,朱小路才明白原来是来吃午饭,看看手机,原来近十二点了,一个上午就这么过去。
  一进大厅就见一个巨大的鱼缸,约有四五米高,底部是圆形,上部向外张开,给人的感觉是一朵花儿在开放,里面的水是淡蓝色,各种各样的鱼儿游来游去,很是赏心悦目。
  领位小姐穿着高开叉的旗袍引着他们穿过金碧辉煌的大厅,朱小路只顾着去看那鱼缸,并且拿相机拍了好几张之后,发现他们这群人全不见了,她慌忙去找,但是这酒店象座迷宫,正茫然的时侯,听到有人喊她,原来是“关某”。朱小路跟着他七拐八拐,穿过几条装修各异的走廊。“关某”突然停了下来,朱小路看到先前“失散”的那些人,他们站在走廊里聊天,朱小路只见这走廊墙壁上用的是不知名的材质,以土色调为主,风格有点像田园,但是顶上的灯又是现代风格,整体来看显得不伦不类。墙上挂了些中国画,并没见到哪里有门。却见“关某”轻轻一推,走了进去,原来那几个竖条纹的木头就是扇门,太隐蔽了,根本看不出,看来“关某”是这里的熟客。大家鱼贯走了进去,朱小路只看到有一张巨大的桌子摆在正中,这个包间只怕能容下近二十个人,而“关某”却走了出去,一边叫领位小姐。这伙人也都跟着“关某”,朱小路不明所以,只好跟着他们走,感觉就像猜哑谜。终于走进一个房间,这间更大,有一张更大的桌子,墙壁上是一个大的等离子超薄电视,一个女运动员正在跳水,张开双臂,扑,观众掌声。

  “关某”招呼他们就座,朱小路浏览这个房间的装饰,这帮男人开始因为座位的主次而互相谦让,一时乱哄哄,等到“关某”叫朱小路的时候,房间里突然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注视着她,“关某”说:今天我们只有两位女宾,这两位女宾嘛理应上座。来,林太太,朱记者。林太太青春啊,林老师好有福气啊!
  就见一个男人去拉那个女人,女人笑嘻嘻地站起来,看了眼老画家,走到空着的两个座位前,朱小路礼让她,她就坐在了“关某”的旁边,朱小路在最后一个座位坐下,发现人口突然增加了,有几个人是她从未见过,也就是刚才没在文化馆的。“关某”开始给大家发名片,他把一沓名片放在转盘上,然后转动转盘,请大家自己拿。朱小路拿起一张,这才知道“关某”叫关浩民,朱小路知道他,因为他在南城算是比较有钱的,他以前搞房地产,做过一个楼盘系列叫做“山水南城”,还在南城日报做过广告。现在他坐在首位,看来他是今天活动的赞助人,其实朱小路早就该猜到,从关浩民的神气,从这么多人对待他的态度,如果他不是大把甩钱,那他必得有权。钱是什么?钱在当今,就是话语权。

  日期:2010-12-20 22:26:43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