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
第35节

作者: 暗黑山老妖
收藏本书TXT下载
  “谁会打制兵器?”杨志振作起来之后,开始询问正事。
  ——我,没受招安时一直干着。
  “谁会制作盔甲?”
  ——我,三十年前干过。
  “谁在募兵站干过?”
  ——我,当年山上的抓壮丁的事都是我负责。
  “谁会饲养马匹?”
  ……
  杨志一连问了十几个问题,最后又强调:你们都按我说的,跟家里撇清关系了?
  “我们要么京控一辈子,家里绝户了;没绝户的也都被剔出族谱,跟老家没关系了。”
  杨志定了定神,最后问了一句:慕容老祖跟你们说这回要干什么了吗?
  这些人面面相觑:搬仓库?
  杨志大失所望.

  慕容老祖本来是他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假如她老人家在这,或者临死前发句话,肯定能一言九
  鼎,定下大计。
  但是如今,杨志自忖没有这种威信,能让人投身这么疯狂的事业,于是决定以后再说。
  亲戚们却沉不住气,七嘴八舌地问道:
  “这回你当大官了,那得管多大的仓库呀?”
  “在哪呢,咱们今儿晚上就去搬了它。”
  杨志含糊其辞地解释,这次什么货也不管,只管人——这个东西不好偷,偷了也没什么大用。
  众亲戚一听,当场就不干了:
  “这是怎么说的?俺们撇家舍业的来跟你发财,怎么走了几千里路,连双袜子都没拿着?”
  “杨志,我们可是看着你长大的,你可不能忘本呐!”
  “姑表亲,姨表亲,砸断了骨头连着筋……”
  几个年纪大的还哭了起来,满地打滚。
  杨志只好说,这样吧,你们先跟我出一趟差,就算是我的亲兵,事成之后,赏钱大大的有。

2012-5-13 17:01: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50
  第二天,杨志求见梁中书,拿出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方案。
  这个方案不光是梁世杰看不懂,数百年之后的史学家施大爷同样看不懂,只好照抄下来,给我们
  留下了千古迷思。
  首先杨志策划的路线是这样的。
  他说此去东京要经过“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

  其他的山方位不好确定,但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黄泥岗在山东。
  大名府明明在河南,想去东京出了门直接往西南方走就行了,他却要却往东南方拐这么个大弯,
  实在匪夷所思。
  杨志又领来几个挑夫打扮的人,说这是他精心挑选的押运士兵。
  梁中书检阅了押运队伍之后直皱眉头:
  “杨志,你的路线奇怪,选的人也奇怪。
  先不说你绕道几百里,就说这些个士兵——老的老瘦的瘦,遇见贼人能抵挡几下?“
  杨志解释说:兵法云,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生辰纲之所以一再被劫,原因就是贼人在暗,我们在明,对方只要有准备,本事再高也躲不过。
  因此我们的目标不是打败贼人,而是不被发现。
  属下的这条路线虽然绕远,但安全性高,谁也想不到我们会这么走。

  另外这些士兵是我从家乡招来的亲兵,我让他们化装成跑长途的商客。
  就冲着这些人这幅半死不活的德行,再老奸巨滑的山贼也猜不到担子里装的是金银珠宝。
  一席话把梁中书说的连连点头,不住称赞道:好计!就按你说的办。
  后世有些人说,生辰纲被劫,梁中书才应该负主要责任:

  既然花了这么大的本钱,何不干脆再多花一点,比如说,直接派数千人护送入京,相信再大的山
  头看见这种规模的运输队也只能徒唤奈何。
  愚见以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对梁中书的处境缺乏了解。
  首先,由于近年来一直唱高调,梁中书在东京的名声不太好。

  更何况岳父前一阵子紧急传书,说杨志的神迹传到东京,皇上听说了,脸色很不好看。
  假如他在这个节骨眼上忽然调集上千的军队浩浩荡荡入京,难免不会有人提醒皇帝:
  “梁留守之心,路人皆知。官家记得安禄山入京献马之事否?”
  这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他也可以事先跟东京打个招呼,但这样一来,他又要负责解释以下问题:
  你是不是道德楷模吗?不是清正廉洁吗?这十万贯是哪儿来的?
  现代人直觉上都知道,十万贯不是个小数目,但对于这个数目到底有多大却又缺乏概念。
  户部在统计百姓收入的时候,一贯按照一千枚一文铜钱计算,这样的话十万贯就是一亿文。
  不过户部在统计公款吃喝费用的时候,又把一贯算作七百七十文(这叫“省贯”),剩下的都不知
  哪儿去了。

  不管怎么说,如果依照粮价或者银价计算,北宋时的十万贯大约相当于三千万到七千万人民币之
  间。
  总之,在当时的情况下,杨志的方案已经是梁中书的最佳选择了。
2012-5-13 17:02: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51
  临行前夜,杨志恋恋不舍地在自己的宅子里走来走去,抚摸着一切他还能摸的东西。
  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凭自己的本事得来的财产,这也是他从小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此时却要放
  弃。
  按照他的交代,亲戚们此时都忙得欢天喜地,他们把房子里一切能带走的东西都打了包,甚至把
  家具上的银把手也卸了个精光。
  杨志坐在庭院里,看着月亮出神。
  他又想起了在京控村时看到的月光,觉得恍若隔世。
  杨志明白,从明天起,自己就要走上一条以前从来不敢想的道路。
  这条路幽暗蜿蜒,九死一生,一旦失足就万劫不复......

  想到这里,他不禁浑身颤抖起来。
  杨志强迫自己深吸一口气,然后掏出慕容老祖临终前写就的纸条。
  上面是只有杨家人才看得懂的黑话,翻译过来内容是这样的:
  “二龙山,三府共管,实则无人愿管。易守难攻。散财募兵,可做起事之地。”
  又一次看罢,杨志心中再无杂念。
  他告诉自己,这是必须走的路。
  “我从小梦想血染沙场,流芳百世。现在我没有放弃这个梦想,但是应该为了谁流血,怎样才算是

  流芳百世,我却有了不同的看法。”
  “我给过大宋机会,牛二给过大宋机会,京控村的人给过大宋机会,但是大宋不给任何人一个相信
  他的机会。”
  “我曾经以为,生在杨家是一种幸运,后来又以为那是诅咒。现在我看明白了,这是天命。
  假如没有我,这十万贯顶多给蔡京家添几幅字画。但是如今,它会完成更伟大的使命。”

  “有人说,大宋朝廷能变好,这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人一辈子的时间有限,不能永远等下去。
  更何况五德终始,天道循环,这种事早晚要发生,与其指望别人,不如让我来拉开它的帷幕吧——没有陈吴,何来刘项?”
  “我这人相信过不少冠冕堂皇的蠢话,要不是牛二点醒,恐怕现在还在迷糊着。

  二哥,我欠你的不只是一条命。
  不过现在想想,那些话也不是全无价值:假如每个人都把它当真,这世道未必会成今天这样。大
  宋就是缺少认真之人。今天,就让我来成为第一个。”
  “现在,我什么都不信,只对一点深信不疑:
  连我这种人都被逼反,大宋朝廷实在没有理由继续存在下去。
  二哥,你没做到的事,我来替你做。

  你在天上好生看着,看你兄弟怎样开创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尾声
  大宋政和二年五月十五日,杨志一行启程离开大名府,踏上了凶吉未知的旅程。
  他此刻并不知道,自己将以怎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影响大宋的命运。
  他只是坚定地走出了大名府城门,连头也没有回一次。

  终此一生,他再也没有回去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