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哥嫂和他们极品一家,帮我父母找回儿子》
第4节

作者: 福兮福兮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不用赡养老人,但爸妈要还几位老人故去时欠下的丧葬费,还有要负担老人还有自己住房的租金,再加上姨妈的儿子也一起生活,爸妈每月的很微薄的薪金都要算计再算计,才勉强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哥哥每月的托儿费,在托儿所里的牛奶费和鸡蛋费,医药费,仅此几项费用就超过了一个人的收入。当时供应紧张,常常要半夜起来去副食店排几小时队买到可怜的一点鸡蛋猪肝等,就只是让哥一个人享用。妈说好多年没有买过成斤的点心或者水果,只是为了哥买一块点心或者一个苹果,他们自己从来舍不得尝一下。

  又一波噩耗传来,爸妈要响应M的号召,被下放到农村去。妈当时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在住院,而且还怀着孕,但是一家人还是被敲锣打鼓的驱赶到千里之外的农村,当时哥只有三岁。刚刚到当地的集结地,等待分配。那里还算是条件相对好一些地方,哥就完全不适应那里的生活:他不吃面条,只吃米饭,而当地基本只有面条,所以他经常不吃饭,越来越瘦;他不上厕所,因为用不了农村的旱厕;他不理发,因为当地理发馆只有手推子,他说夹头发。几个月后头发长的像个小女孩。尽管爸妈苦苦哀求,最后还是被分配在很偏远的山区,不仅交通不便,缺医少药,而且生活远比集结地艰苦,连用水都困难。爸妈担心哥哥这样的身体情况会夭折在那里,而且妈肚子里的孩子也快出生了,决定先带我哥回到城市想办法。

  日期:2011-04-09 05:06:28
  没有钱买卧铺,妈带着哥,挺着七八个月的肚子又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身上只有十几块钱准备生孩子。妈说这钱顺产应该是够的,完全都没想过万一的那些危急情况。爸要到分配的农村去报到,才能领到工资,而爸当时也只给自己留了几块钱生活费,后来等拿了工资,还是只留下几块钱,剩下的全寄给了妈在城市生活用。
  把哥安顿在亲戚家,没过多久孩子就出生了,这就是我,很万幸的是一切平安。我出生在爸妈曾经工作过的医院里,但我不知道该憎恨这里还是感谢这里。这里医生出于政治上的原因迫害爸妈,曾经宣判过还在腹中的我死刑,是爸妈拼死救下。这里是爸妈挥洒青春汗水,度过最美好年华的地方,但已经被扫地出门。这个城市是爸妈享受了人生大半时光,有那么多美好家庭回忆的地方,但现在已经没有他们的立椎之地。

  考虑到哥哥可能无法适应农村的生活,爸妈大约已经跟亲戚商量过把哥寄养在这里,估计也跟哥做过工作。但他一阵说:妈妈生了妹妹,带不了两个小孩,我就留下。一阵突然会在玩着玩具时问妈妈:为什么只带妹妹走,不带我?!问得妈妈心如刀绞。亲戚也开玩笑逗他说妈妈生了妹妹,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我不知道这对一个四五岁大孩子会有多少影响,是不是仇恨的种子那时就种下了,但现在看来,他是恨我恨父母的,虽然不至于动刀下毒,但冷漠也是可以杀死人的。

  想到他到底是在城市里生活会好一些,虽然我当时也只有三个多月大,不可能把两个孩子都放下,只好带着我去了农村与爸团聚。他们想如果他们注定要在那个贫瘠的山区被扎根一辈子,那么一家人能逃出一个算一个吧。
  父母肯定都是想把天下最好的给孩子,没有人愿意骨肉分离,这在当时可能是父母认为对哥哥最好的选择,却也是让他们后悔终生懊恼终生的一件事。如果真的有时光机器,我相信他们一定是想回到那个时刻,重新做出决定,再不会骨肉分别,哪怕他会夭折在农村。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时光机器,爸妈会不惜一切换回那一刻,来弥补所有的过失。

  日期:2011-04-09 13:21:49
  娇儿-团聚
  我儿时的记忆里,除了山区的生活,哥哥就是父母一再念叨着,经常写信,不断寄钱,不时会做新衣服留着,生活在另一处的亲人。我为他试穿衣服,从肥大的衣身和袖子想象着他的样子。我玩着他剩下的玩具:一只塑胶的小鹿,早已无法上弦锈迹斑驳的小鸡;读他读过的小画书,那是文丨革丨前出版的,不知在多少亲戚家孩子手里辗转过的《小朋友》。

  哥哥虽然留在城市亲戚家生活,本以为他可以逃出农村的生活,但是一纸命令,亲戚工作的单位整体被迁到四川,落户在一个小镇上,哥哥也被带到四川。天府之国的生活应该比我们那里好多了,那个山区到现在还是联合国救助的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被认为是不宜人居的地方。
  在我一岁多时,父母下决心去四川探亲。冬天里先搭粮店的车到县城,再转了三四趟火车终于到成都,再搭车到亲戚所在的小镇,还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那时他和妈妈还是很亲昵的,只是感觉脾气有些倔了。
  第二次探亲,大概又过了一年多,辗转到了四川后,又与四川的亲戚再一起到西安的亲戚家过年。本来妈已经打算接哥哥和我们一起生活,因为我们很快就要离开农村,到省会城市去了。但是经过旅途的奔波,哥哥到西安就生病住院了,原本同意让妈带走孩子的亲戚也变了卦,一群大人哭成一团,最终妈还是放手的那个。
  我们已经在省会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妈再次要求接回哥哥。亲戚家正好因为有机会可以调回老家城市,带着这样一个孩子,户口问题不好解决,也很坚决的让哥哥回到了父母身边。
  哥哥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时,已经九岁,在亲戚家生活了五年。妈妈印象里他还是分离时那个小小的孩子,全然无法想象亲戚在信中描写的那个七岁八岁万人嫌的男孩,虽然还是很瘦,但比原来壮实了一些。
  日期:2011-04-09 13:23:20

  在我们看来,哥哥的生活终于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了;但在他的心里,已经全然不记得四岁前的生活,完全把亲戚家当成了自己的家,虽然也在叫着爸爸妈妈,心里却只把这里当作他的一次短住,爸爸妈妈对他来说只是亲戚。这还是不久前,爸大病至垂危时,在病房里两人私下了聊时他讲的,当时的神情完全是对陌生人的漠然。
  在我看来,即使是当时让他留在亲戚家,也不是父母的错。在我生长的时代,因为父母工作变动,家里孩子多等种种原因,孩子没有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很多,当然大多是寄养在祖辈的亲人那里,而当孩子几年后回到父母身边,也都经历过生活上的不适应,情感上的疏远,个性不适合等等,但是说到底还是血浓于水,时间还是会抹平一切的。即使不会完全亲密无间,但也还会留有血亲的表面样子,不至于冷若冰霜吧。怎么单单哥哥就因为五年的分离,而后三十多年的补救都反而让感情越走越远呢?即使是他认作是自己家的那个亲戚,在同一个城市里生活了快三十年,他不过是逢年过节礼节性的探望一下,并没有更多的亲近。

  日期:2011-04-09 13:28:07
  亲情弥合
  父母为了弥补他这五年爱的缺失,加倍的补偿他,生活里完全关注着他的一切。可是他一直念叨着在四川的生活,那里的人那里的事,完全不知道他其实是成为亲戚回城市的累赘而被扔回来的。脾气特别的犟,爱与父母顶嘴,挨打就会跑掉,被找回来还会像吴琼花那样宣称:打不死就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