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哥嫂和他们极品一家,帮我父母找回儿子》
第5节

作者: 福兮福兮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还是很瘦,特别挑食,但还是努力的让自己长胖,鸡汤只有被告知是肥胖汤时才会喝一点。他的身体状况,让爸妈担心他将来如果也要去当知青肯定不行,所以从小就给我灌输:你身体好,要替哥哥去上山下乡。还专门请人教他拉小提琴,好让他学点技能不用下乡。从很远的市中心买回来小提琴,几乎花了妈一个月的工资。没有琴谱,甚至连五线谱纸也没有,爸很多个晚上都是坐在桌前,在白纸上画五线谱,然后借来琴谱帮他抄。小提琴上最细的E弦,不记得买过多少次。

  日期:2011-04-09 13:30:54
  然后借来琴谱帮他抄。小提琴上最细的E弦,很容易断掉,练琴时不记得买过多少次。学琴学了一阵,刚能出点乐音,终于不像锯木头声了,邓爷爷重新掌权,爸妈再不用担心上山下乡的问题,他的琴也就放下了。进入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时代,好好学习,考大学才是正道。
  和我的关系也从开始的陌生,慢慢熟悉起来。有进他放学后会到幼儿园接我回家,让我看他写作业,允许我看他从四川带回来的连环画。
  因为他是大孩子,所以我们一起犯了错,肯定他受的处罚要重些,再加上他死犟着脖子不认错,挨打也更多。这大概是家里年长的孩子都会经历的事,不知他回想起来,是不是还会记恨父母?
  日期:2011-04-09 13:33:48
  慢慢的,生活了好几年,妈还是觉得他不那么亲近。反正他从很早就拒绝妈妈的拥抱拉手,上街从来不走在一起,总是离开几步的距离。这应该算是青春期的叛逆吧。

  但妈还是发现他与我的不同之处,比如我和父母要什么东西,肯定直接就提要求了,被拒了还会哭闹一下。但他不会主动要什么,即使特别想要,也会让我去提。比如父母随手给我每人几颗糖带着去上学,他总觉得给我会多一些,或者要好吃一些,但父母肯定没有这种意图。后来妈让他来给我分吃的,他其实也分的很公正。
  他在亲戚家的生活,他说的不多,偶尔提起来偷吃了什么零食挨打,很让妈听了心疼。亲戚家还有个比他年长很多的姐姐,本来是独生女的,在那个年代很优越,突然家里来了个小孩子要人照顾,相处中的种种龌龊,现在想来也可以原谅。但妈觉得他因为生活在亲戚家时,不能像对父母那样理直气壮的要东西,还是有些遗憾。
  那段时光,还是父母回忆起来很愉快的日子,虽然生活不富裕,但家人在一起,很快乐。每天忙工作,下班回来做饭,检查作业,洗漱上床,每天还要照顾笼里的一群鸡,架上的豆荚,地里的番茄,每天都特别充实。
  日期:2011-04-09 13:42:25
  上中学以后,他的身体渐渐强壮起来,每天参加学校的长跑活动,学校运动会,他总是五千米和七千米的前几名,妈笑称他太实在,付出总要比别人多,连运动会都要参加这种那么耗时费力的项目,如果跑个百米,也不过是十几秒就可以结束了。高二时,别的同学都担心影响学习,都拒绝担任班干部,他却被老师任命当了班长,也是干的特别认真,每次总是出大力的角色。命运很诡异,他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一直就这样奔波劳碌着。

  父母还做过件对他挺惨忍的事,是在他高考的时候。
  正好他高二,我父母工作调动回原来的城市,我们很幸运因为还没成年,可以作为家属一同回去。而当时和父母一起的很多同事,都是不得不把某个成年的子女留在当地,或者有人为了孩子就留在当地,再不回原籍。但他正好面临着高考,而且还是二年制或者三年制的交接时,回城市后也没找到合适的学校系统复习,就这样直接去参加高考,他落榜了。那还是十几比一录取率的年代,按他当时的情况,落榜也不意外。

  日期:2011-04-09 13:43:50
  之后就是找学校复读,让他陡然有了压力。这压力主要来自父母,那时落榜生的出路很少,他落榜后档案就被放在街道劳动服务大队,单就这名字就让父母觉得憋屈。因为父母刚接续上工作,又都刚被提了职,工作上的事情很多,再加上经过了十几年在外的生活,让他们对这个城市的一切都很陌生。先是好歹找到一所学校补习,这学校几乎是最差的,基本上没有人能考上大学,他的认真带动了些同学也努力复习了。正好有个机会被一位老师引荐,参加了一所区重点校的插班考试,他一考即中,很顺利的在这里系统复习,参加高考。

  日期:2011-04-09 16:53:19
  家里的事,永远都是有理的让着没理的。我把有些事承担下来就简单了很多。
  父母还是想过自己生活,我另外买了房子,让父母去住,平时都是我和先生去照顾。
  老人们年纪一天天大了,我也正和先生准备买大房子把他的父母和我的父母接到一起和我们同住。其实家里有老有小的日子才是真正的生活,只是很多人没想明白。
  至于哥哥,他愿意过来探望就过来,不想过来也没关系,只要他心里过得去就行。作为亲人,还是希望他的日子过的好。就是散到天边,一家人总还是一家人。
  日期:2011-04-09 20:06:52
  LZ一直在说哥成长中没有得到爱,我不认同,一起生活的点滴,即使没在一起的互相惦念,奔波探望,不是爱又是什么?!
  如果说有满足孩子需要的父母都不爱孩子,那么众多扔下孩子去上班的,那些留守儿童的父母是不是都不爱?因为你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没有出现。
  即使是当初选择分开,也为了让他过上好一些的日子。就像长征路上,很多红军女战士都是不得不把孩子寄养在当地老乡家,也是这道理。这怎么就不是爱呢?
  我从出生三个月就到的那个山区,当地农民穷的全家只有一条裤子,严重缺水,一亩地只有30斤带皮的粮食,连种子都不够。那里直到现在都是联合国支援的贫困地区,被认为不宜人居。我长到三岁,几乎没吃过蔬菜。能健康的活下来,只能说很幸运。
  一个不尽孝道的人,我不知能走多远。
  日期:2011-04-09 20:53:17

  我不知道那些在自己的小家,夫妻子女间找到爱找到亲情的人们,是不是与父母就没有爱没有亲情了?是不是与兄弟姐妹就没有爱没有亲情了?
  虽然父母没有为哥更新房子出钱,但之后也在其它方面给很多补偿。
  每次上门,总会给孩子塞千把块钱,加起来怎么也有上万了,就连孩子上学,也交了两万块赞助。
  更不用说在此之前,为哥读研究生交学费8000,为嫂子读研究生补贴生活费一万元,为嫂子的工作交培养费入门费四万元……这还都是在他们工作之后。
  至于孩子,从怀孕到生产的营养费,历次陪同检查费,出院后的保姆费,孩子的奶粉钱,服装费……
  接下来,还答应了为他们赞助购车款。

  真是不想开列这些,谈钱就特伤和气。所以也别再提什么当初交的那点工资了,全部加起来也没超过两万块,可以冲抵多少给他的赞助呢?如果说父母只要有就应该给子女,那像盖茨和巴菲特的子女,是不是就该拿刀砍了父亲呢?
  如果说父母没有付出爱,那他对亲情又付出了什么呢?是不是父母就该从一开始就要记下为孩子换过多少次尿布,擦过多少次鼻涕,洗过多少次衣服,做过多少次饭,多少次熬夜守在病床前……以防孩子长大后问:你爱不爱我,你为我付出过什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