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9-4 10:33:00
副排长自我批评了一句:刚才突然看到这城楼确实很震惊,没有注意到这几点。这是我不够镇定的缘故啊。
说着他便是把微冲从脖子上拿了下来,一手提灯,一手扛枪,三脚并作两步走了上去。因为洞穴里光线昏暗,能见度不足五米,万一突然出现个什么开枪也来不及,于是我们就把刺刀装在了枪管上,方便近距离搏斗。看着一片片明晃晃的刀刃闪着寒光,杀气腾腾,不由胆子也壮了几分。
刚才站着不动还没有什么感觉,这一走起来才觉得地下洞穴真是大的惊人。过了许久,看来就在咫尺间的天安门城楼还是老样子,我估计这个洞穴里容纳一个师的兵力绝对不成问题。只是偏偏这么大的地方又黑又静,整一个超级坟场,着实让人心里发毛。
小乌忍不住问我:晓东,我怎么觉得这地方很怪噶,你有没有觉得身上比较冷?
我学着父亲的口吻说:傻小子,这里是沙漠地底,又有湿气,当然冷了。不过我觉得你所谓的冷更多来自心里。没事的,多想想太阳酒,马奶葡萄还有烤羊腿就好了。
小乌哦了一声,很是狐疑。我想了想,又回头跟古丽说:古丽姑娘,上次被你爷爷灌了两大碗太阳酒,醉的跟烂泥似的,后来还被排长罚抄了200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呢。不过我始终觉得,那酒真好,真是他好了,就算多罚几遍也是值得的。
古丽微微一笑:好呀,等我们回去之后,我一定陪你喝三大碗。
我哈哈大笑:古丽姑娘真是直爽!好,咱么就这么约定了。
老狼从一旁把头探了过来,压低声音说:怎么,现在就开始下手了?我被他说的稀里糊涂,一脸迷惑,问他到底怎么回事,家伙又贼贼一笑:好你个小子,闷声不响还真有一套啊。说着还用眼角朝古丽姑娘斜了几眼,我这才明白缘由,刚要义正言辞地教育他几句,就听远处传来副排长“啊”的一声大叫。
众人慌忙跑到副排长身边,顺着他惊讶的目光猛一抬头,不由个个都楞住了。
从远处看到的大红须弥座此刻是无影无踪,代替它的却是一级一级数也数不清的石砌台阶,就像南京中山陵的千级阶一样,层层叠叠,望不到顶。但是只要往后退上几步,阶梯就消失不见,而被刷成朱红大漆的须弥座又出现在人们眼前。
老狼来回走了几遍,人都快傻掉了:真是活见鬼了!这天安门怎么忽隐忽现的,简直就是在变戏法嘛!
古丽轻声说:是的,就像是……视觉的戏法。
视觉的戏法?我忽然记起一个事情来。祖父还在世的时候,有一次除夕之夜,他将珍藏的四副画轴拿出来给家人欣赏,顺便给我们讲这些画的作者、出处和典故。祖父虽然从商,但是学富五车,末了他又跟我们说:中国古代有无数超一流画家,流传下许多传世精品。但是我个人觉得最神秘莫测的莫过于南唐李后主送给宋太宗的一副《牧牛图》。我曾在康与之所撰的《昨梦录》中看过对这幅画的叙述。图中有一牛,白天看,那牛在牛栏外吃草,夜间看,那牛却卧在牛栏内。宋太宗甚是惊异,找文武百官询问,皆不知其究竟。于是太宗告之天下,广求其解。后来有个一叫暂宁的僧人揭榜进言说:此图本是在牛栏内外各画了一头牛,一头用海南珠脂调色画的,只能在夜间看见,一头是用沃焦山石磨色画的,只能在白天看见。太宗原想亲自验证,但是无奈珠脂和沃焦山石难取,只能作罢。于是“活牛”入画的技法变成为了千古之谜。
我把《牧牛图》的事情跟大伙讲了一遍,又说:我想肯定是设计这座城楼的能工巧匠利用了某种光学原理,才做出了这么巧妙地视觉戏法,欺骗了我们。
话是这么说,但我心中明白:不管《牧牛图》如何神奇,那也仅仅是一幅画,到底无法跟眼前的恢弘建筑相比。而且画轴的戏法是用神奇的颜料来完成,这么大的一座城楼靠的又是什么呢?
老狼一听不是鬼,信心暴增,一脚冲上了阶梯,喊道:管他戏法不戏法,现在我们的队伍已站在了南京伪总统府脚下,副排长,就等你一声命令,我们就冲上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副排长说:像你这么冲迟早冲到坟墓里面去!现在尚不清楚是谁建造了这座城楼,既然设计者有意掩盖了阶梯,必定有他们的意图。海峰同志,慢慢来,不要心急。
说着又将手里的应急灯往前一扫,当做了指挥棒,跟大家喊:提高警惕,慢慢上去!
我们开始拾阶而上,走到近处,赫然发现台阶其实非常破败,几乎没有一层阶梯是完好的,断的断,裂的裂,有时甚至连续好几档阶梯都断掉了,中间陷出老大一个空洞,就像一颗炮弹轰到了这里,不得不绕过大弯才上的去。
小心翼翼爬了约莫十来分钟才登上了第一个台阶。从高度来看,应该就是刚才看到的大红须弥台顶。往前一看,不出所料,远处看来类似庙宇的建筑也是个假象,铺在我们前面的是一条更为陡峭险峻的台阶,坡度夹角甚至超过了30°。台阶远远消失在了高处的黑暗之中,仿佛一条通往宇宙的天梯。
相对于下面的台阶,前方的阶梯宽度减小了不少,但依然大的惊人。这么多人行走在这条巨大雄浑的天梯上,渺小的犹如一列蚂蚁。
又爬了三十层,上到一个小平台,发现两边各塑一尊雕像。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雕像既不是人,也不是神,却是一条条十分逼真的大鱼,大概一米五高度。这些雕像实在是太精细了,简直能用“一模一样”来形容。不仅身上鱼鳞一片一片精雕细琢,就连鱼鳍,鱼尾上的纹理都一丝不苟,纤毫毕现。
相对于破败不堪的阶梯来说,鱼像可谓保存的好。而刚才我们见到的幽幽黄光,正是从这些大鱼像的眼睛中发出的。
抬头望去,上面台阶上像这样的塑像还有许多,姿态各异,活灵活现。或摆尾下潜,或昂首望天,或鱼跃高飞。只是一条条大鱼眼中发出点点黄光,惟妙惟肖之中又多了一种说不出的邪气。
2010-9-4 15:46:00
我估计上面的台阶也是如此,每三十层有一个小平台,而平台上就塑立两尊雕像。如此反复,累计而上,才出现了那么多鱼像,那么多黄光。
我们都感到很奇怪,因为自古宫殿、庙宇里塑立的不是佛像,神像,就是文武百官,飞鸟神兽,从来没听说过哪里有给鱼塑像的。古丽说很有可能这城楼是一种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西域建筑艺术,很大程度上受了汉文化的影响,但又加入了很多自己的东西,结果弄得似是而非,所以才会这么奇特。
老狼摸了摸大鱼雕像,咂舌道:这还是雕像吗?简直就跟真的一样。你说那些雕刻家都是些什么人啊?
古丽说:现在还不清楚,不过从给大鱼立像这种现象来说,很有可能这是个崇拜鱼的民族,就跟其他崇拜狼、大象甚至牛的民族一样,也不算怪事。她还讲到就算现在,新疆还有一些较小的部落,零星散布在大沙漠的各个绿洲中,他们就是除了鱼肉之外不吃其他任何肉食,部落里的人普遍长寿,八九十岁了还能娶妻生子,非常强壮。或许两者之间有什么渊源。
老狼半信半疑又很憧憬:八九十岁……娶妻生子……如果他们来参加人民军队,那我们铁定天下无敌了。
副排长则说:我看这些人倒挺懂得感恩,还给赖以为生的鱼儿立像,够义气。
我咕噜了一句:我看这是假感恩,把人家宰了吃了,然后立个像就完了?如果我是鱼保准活活哭死。
副排长一瞪眼,我假装什么都没看见,赶忙走到身旁的鱼像看了起来。不由一叹:好精致的鱼眼灯。
原来大鱼的头部是空心的,而在两侧鱼眼处各自安放了一盏极为细小的油灯,大概不超过两厘米,极为巧妙。建造者又利用类似凸透镜的“鱼眼”作为防风罩,不仅防风,还让灯光的亮度增色不少。
我连忙招呼大伙一起过来欣赏,古丽感慨道:设计建造这些鱼眼灯的人不仅心灵手巧,而且还拥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实在是太难得了。只可惜不知道这个伟大的民族现在去了哪里。
老狼却在一旁要死不活地说了一句:伟大个屁,这里一个人都没有还点那么多灯,一天下来不知道要耗费掉多少油。依我看啊,铁定都是些生活极度奢侈糜烂的大资本家,大剥削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