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52节

作者: 李幺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1-25 19:04:53

  【4-4】
  很小的时候,我看到过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让我至今还能背诵下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贺敬之这首散文诗,让我对桂林心驰神往,然而,我怎么也想不到,如此美丽甲天下的桂林,在几十年前,竟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厮杀。

  我第一次来到桂林是在那一年的夏天,我坐在漓江边的小饭店里,吃着桂林米粉,店老板无意中的一句话,将我的思绪拉到了几十年前的战争中。店老板的皮肤带着亚热带人特有的黝黑,须发皆白,他说:“那一年,这漓江的江面上漂浮的都是尸体,江水都染红了,桂林的所有人,不管是军人还是平民,都拿起武器打日本人,那时候的桂林人家家户户都有土枪,是真正的全民皆兵。
  与石牌保卫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不同的是,在桂林保卫战中,桂林的所有民众都参加到了这场战争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攻打桂林的日军最少有八万人,而守城的国军还不到二万人,然而,日军在桂林城外和城里,步步为艰,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死亡的代价。听说,参与守城和阻击日军的还有桂林三万百姓。小饭店的老板还告诉我,在这场太不对等的战争中日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占领了桂林,然而桂林已是一座空城,守城的将士全部牺牲了,守城的师长也拔枪自尽了,后来,日军继续南侵。留守在城里的日军胆战心惊,诚惶诚恐,一直不敢走出城外,因为迎接他们的就是当地百姓的土枪土炮。

  与石牌保卫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还不同的是,在桂林保卫战中,日军的对手是他们从来就看不上眼的杂牌军,一群像叫花子一样吃不饱穿不暖的军人。而这群叫花子一样的军人,偏偏依靠山地丛林,给了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杀伤。
  广西人是山地丛林战的祖师爷。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在民国初期,对广西苦心经营,励精图治,让桂军成为了一支可以与中央军分庭抗礼的武装力量。中央军的将领们都毕业于黄埔军校,而桂军的将领们都毕业于保定军校。保定军校,这是一座比黄埔军校资格更老的军校,而黄埔军校的校长和所有教官,也都从保定军校毕业。从保定军校走出的毕业生,改变了中华民国早期的历史走向,随便拨拉出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吴佩孚、孙传芳、李济深、叶挺、蒋光鼐、张治中、傅作义、顾祝同、陈诚、白崇禧、刘峙、薛岳、蔡廷锴……保定军校停办后,才有黄埔军校的崛起。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而保定军校的校长则是中国最有名的军事家蒋百里。

  桂系三巨头对练兵很有一套,他们主张把全部的广西人组织起来,平时就加强训练,战事一起,就全民皆兵,“个个都能上战场,执干戈以卫社稷。”桂系三巨头还要求在学校里开设军事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枪械的使用养护法、战地救护法、射击、投弹技术、测绘、筑营、步兵操典、步兵野外勤务等等,想想看,当那时候别的省份的人被强拉壮丁,上了战场还不知道怎么瞄准的时候,而广西的所有学生都是一名合格的,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士兵了。所以,桂系军队的战斗力想不强,都难。

  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广西的适龄学生入学率,也走在全国的前列。那时候的教育是完全免费的,所以,我相信当时广西应该有相当多的少年青年都走进了学堂,都接受了这种军事训练。
  后来有学者对三巨头的措施起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名字:武化广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