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12-16 19:24:45
21
从外表看,卫营的后山并不起眼,但走入其中,很快就能领略到它的层叠耸峙、崎岖险峻,向上几乎是没有路的,而且三转两转就会迷糊,即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想要上山,大多也要靠明白人领着。
卫营人选择居住的地方,是半山之上、层峦之内的一片开阔地。东、西两边依着峭壁;北边无路,是一个立陡的悬崖;南坡嶙峋曲折、草木丛生,外人根本看不出那居然是上山的路径。开阔地上有一眼清泉,泉水常年不竭;东、西两壁有十几个洞穴;南、北都被远处的山峰和树木遮蔽。所以不论从什么角度,外人都很难发现这里,即便隐约发现了,也很难到达。
真一和佟青山到这里时,天已经开始下雨。他们把乡亲们集合在最大的山洞里,说明了目前的形势,即赵子庚和高元举绝不会善罢甘休,必然回头报复,所以大家可能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留在山上,人们听了纷纷长吁短叹、叫苦不迭。
几天之后,赵子庚果然再次带人来到卫营,负责放哨的香会成员在山下隐蔽处看到,他们这次没有理会野林,而是直奔村内,几乎将整个村子夷为平地,临走之前,还将尊神庙的一角捣毁。
这样,卫营人就真的只能留在山上了。因为真一和佟青山守口如瓶,他们以为尊神像必然被汉奸们盗去了。于是一些人更加失魂落魄,再次迁怒于张云昭;另外一些人则比较达观和知足,事实摆在面前,他们已经开始适应了这里。
此后,麒山镇的汉奸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卫营逡巡窥探,原因是赵子庚的儿子在挖掘野林的当日死去了。这很离奇,也很恐怖,赵子庚悲恨难平,却又不敢奈何野林,他也猜想过卫营人可能逃到了后山上,但传说中,那后山比野林还可怕,并且上山基本无路,所以他不敢再去冒险;他还听说,后山几乎是座石山,没法耕种庄稼,那么他就想,如果卫营人在山上,不久就会饿死。是以,他只派人监视卫营,让卫营人不能返回家园,无法耕种土地。
如此一来,卫营人虽然安顿下来了,未来却不能不令人担忧,多年间储备的物资加上人们各自带上山的,只能维持一年多,即便天天喝粥,也顶多能够二年之用。佟青山与真一商量,不如把黄金挖出来,分发给诸人,在这里能捱过一天算一天,捱不过时,就带着黄金各自散去。真一不同意,觉得那样等于是让乡亲们去死。他建议,事已至此,不如挑选香会的青壮成员组成一支队伍,以武力为保障和接应,下山谋求生活所需。佟青山听了,也就不再坚持自己先前的意见。
经过好一番开导、鼓动和劝说,大部分乡亲终于认可了真一的决定,于是由十几个青壮年组成的“打粮队”成立了。由于卫营是尚武之乡,这些青壮年自小都练有武功,并且大多是香会的成员,多年打探、巡逻,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并不需要怎么训练。仲夏的时候,真一感到外面紧张的气氛已经缓解了很多,打算带队伍下山,但被佟青山极力阻止了。最终,还是由佟青山领着队伍下山去了,临行的前夜,佟青山望着苍茫的星空,长长地叹了口气。
打粮队回山,已经是仲秋时节了,他们带回了两袋粮食、一袋食盐和一些高粱酒,但有六个人却永远回不来了。失去了亲人的人们悲痛万分、哭天怆地,佟青山和真一等人,极尽劝慰和补偿,才让事态渐渐平息下去。
事后,佟青山悲痛、忧虑地对真一说:“粮食太难搞了,影州地界我们不敢去,只能往更远处,可是整个热河乃至绥远及蒙古各盟关卡太多,咱们那些人有时不仅不能帮忙还会添乱,但没有他们,也不行……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真一也非常难过,思虑了片刻,说:“但总要去做啊,以后打粮,就咱们两个去吧。”
这样,打粮队从此没再下山,与卫营人一起在山上过了秋,过了冬,直到来年即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这种大局的团结表现在局部上,就有了国民党派遣的东北挺进军开赴绥远和热河,与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形成了南北呼应之势。挺进军总司令是马占山,这位自打1931年开始就坚持抗日的国民党员,此时终于如愿以偿,得以率领以往数十倍的正规军痛击日寇。而为挺进军打先锋的,正是刘桂五将军。
去年,刘桂五与魏栋出卫营后山向西到了包头,然后在包头的朋友的帮助下,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辗转回到了西北。对于刘桂五私回热河,张学良没有追究,仍让他在白凤翔手下做团长,魏栋则在团中当兵历练。又一个月后,李林涛投奔来了,刘桂五大喜,但听说当日诱敌之后,张云昭与李林涛走散而不知去向,不禁大为忧虑。李林涛安慰刘桂五,张云昭智勇双全,武功高强,应该不会遇险,而且他更倾向留守卫营,不愿到这里参军,所以不必太过担心。刘桂五听了,才在遗憾的同时略感宽心。如此又过半年,魏栋和李林涛都被提拔做了营长,而这时,因一直不抗日而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已经下定了决心,准备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于是,在1936年12月12日凌晨,魏栋和李林涛紧随刘桂五左右,突袭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共同完成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之后,经过中共及各界的积极斡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并因此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学良随蒋介石离开西安,将东北军留给了杨虎城指挥,因蒋介石有令,参与兵谏的团以下军士均不予追究,刘桂五被晋升为了少将师长,得以与马占山北上抗日。
魏栋毅然地跟随着刘桂五北上,1938年刘桂五将军在绥远前线阵亡,他也身负重伤,被送到后方治疗,伤愈后加入了阎锡山部。而李林涛在“西安事变”之前,因耳闻目睹了与张、扬秘密会谈的周恩来的人格风采,被共产党人的质朴作风深深打动,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在事变之后去了延安,做了一名共产党员。整个抗日时期,魏栋和李林涛皆因杀敌无数、战功赫赫而做了团级指挥官,由于中共的八路军与阎锡山部同属第二战区序列,在打击日寇过程中,兄弟二人还有过两次完美的配合,但在抗日胜利之后,却因属于不同阵营而彻底反目。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此处暂不细表。
挺进军的到来,使绥远和热河的日军大受震动,自然也引发了影州伪政府高元举的恐慌,他知会自己的女婿赵子庚,要尽量收缩力量,不可再大肆地招摇过市、劫村掠地,因为那样可能会引起挺进军的注意,从而让自己成为靶子,并且要时刻做好向北逃跑的准备。是以,在日本人较少的地区,比如麒山镇的辖地,百姓的生活压力竟暂时得到了些许缓解。
于是,真一找佟青山商议,应该趁此机会,尽快下山打粮。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