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甲道:“离牛头山十二里处有一大河,人称兰溪。”
何鳌未等他说完,翻身上马,叱一声“驾”,那马儿已飞出百米。道士,士兵,保甲,村人在后紧紧跟上。一行人扬沙起尘,急急奔走,来到一条大河边。只见浪花滚滚,水流湍急,竟有万马奔腾之势,何鳌下马观察良久,脸上焦虑万分,问道士:“如此大水,不知水虫躲藏哪里?”
道士正欲回答,忽然又觉天地一震,何鳌整个人都被弹到了空中摔落下来,顿时撞得头破血流,满脸鲜血。他惊魂未定,道士却喜笑颜开:“并未逃去,大人,赶快断流。”
何鳌镇定下来,他将马鞭一指,指着溪水上下两处,命令保甲道:“在此两余处各建一桥,一为石造,一为木制,务必在日落之前完工。”
保甲此时也不再计较,经历刚才一劫,心知有异,连忙组织人员搬来大石,伐来巨木,两边同时建起桥来。忙到第二天日落之时,两座桥就差中间一个口子没有完工,俱等尚书大人最后命令。
何鳌一声令下:“合桥。”两边工匠小心翼翼地分别把最后一块石头,最后一段木料塞到空隙。顿时整条兰溪一阵翻滚,无数气泡从溪底冒了上来,就像有个巨大的炉子放在溪水下边,用力煮开了一般。
借着残阳最后一丝亮光,不知什么人大喊一声:“快看,河里有什么东西?”
原本清澈的河水之中浮现出一个黑影,宛如巨蛇,蜿蜒游行。但是不知为何,那巨蛇只是在两桥之间穿梭,并不敢跨越雷池一步。片刻,巨蛇开始焦躁起来,竟将尾巴一打,破出水面。何鳌定睛一看,虽然看不清全貌,但见尾巴处鳞甲森然,灿灿金光。不由大呼一声,哈哈大笑:“世间果真有此神物!古人不欺我也!哈哈……”
日期:2011-1-19 21:50:00
道士陪在他身旁,说道:“幸得大人明鉴,高瞻远瞩,否则水虫逃脱,实乃有负圣恩。”
何鳌得意非凡,抱拳一举:“此次大功告成,都是仰仗圣上洪福,我有何功劳?”
道士也大笑道:“大人所言极是,圣上得鳞虫之长,可高枕无忧也。哎,感谢老天,保佑我天子万寿无疆,大明江山万世永存。”
正当两人忘乎所以连自己爹妈都不认得了,那黑影竟然往下一沉,瞬间没了踪影。接着,河水中竟涌上来无数血柱,阵列在两桥之间的溪水中,腥臭无比。一会功夫,整条溪水就变成了一条血河,腥臭黏稠的血浆翻江倒海,不停冒泡,这种场景见了足让人头皮发麻,永生难忘。
何鳌滚落下马,吓得面无血色,连连说道:“水虫跑哪里去了?”道士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功亏一篑啊。”
何鳌抓住道士衣领,将其提了起来,问道:“少废话,这到底怎么回事?”
道士摇头扼腕痛惜:“大人,古支书载,水虫生性逍遥,不堪忍受牢笼之灾。宁可自尽,也不吃嗟来之食,不愿被人豢养。”
何鳌很是惊讶:“什么意思?你是说那东西宁可自杀,也不愿被天子所养?人间多少饱学之士挤破脑袋都想进宫,这区区水虫倒不识抬举?”何鳌越说越气,末了大骂一声说:“这世上哪有这样的蠢货!”
道士说:“帝舜时期,尚有豢龙氏和御龙氏两家,为帝养龙。夏朝刘累以后,天下更无一人能豢龙养龙,并非人不知其所好,而是知其所恶。以世人之观念,水虫当真是天下第一蠢货。”
何鳌:“我不需要知道其他东西,我只要知道,眼前水虫是否已经自尽而亡了?”
道士点点头说:“正是。”
何鳌突觉气血上涌,“哇”的一声大叫昏厥过去,若不是道士懂得妙手之术,恐怕已追随祖宗而去。何鳌慢悠悠醒过来,满脸泪痕,口中直道:“难道大明真的其数已尽?上天果然不再保佑大明江山了吗?”
日期:2011-1-19 21:51:00
尚书大人一旁痛哭,保甲等村民则看得个个目瞪口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唯一能做的就是统统跪倒在地,磕头拜佛,祈求神灵千万不要降罪,冤有头债有主,我们只是奉命行事,其他一切与我们无关云云。
据说,血河奇景一共整整持续了三天,溪水的鲜血才慢慢被山水冲散,说来也怪,血浆只在两桥之间出现,虽然两座桥都留有桥孔,鲜血愣是没有散到外面去一丁点。何鳌也算忠于职守,直到溪水再次澄澈,又回到兰溪旁边,准备看上最后一眼,打道回府。
此时怪事又生,稍稍宁静的兰溪水突然洪波涌起,中间出现了一个老大的漩涡,周围的水都仿佛被吸引一般,朝着漩涡中心奔去,很快整条兰溪便底朝了天,无数小鱼小虾在翻跃跳动,拼命挣扎,那满湖池水竟似被什么东西给生生吸干了一样!
何鳌于是命人下去看个究竟,看看是不是哪里有条大的暗河,导致这些溪水突然消失。但是河床平坦如地,找了半天也没发现有什么缝隙在,更别说有什么暗河了。
何鳌摇摇头正要离开,有一士兵喊道:“大人,大人,小的发现一个东西。”
何鳌忙过来来一看,原来有人在河底找到了一个小珠子,那珠子如拇指一般大小,全身青灰色,暗淡无光,看了半天也不知究竟为何物。何鳌道:“难不成这兰溪的水都被这珠子给吸光了?”
道士琢磨半天也是摇头一叹:“贫道今生也算饱读诗书,游历三山四海,却从未见如此神异之事。尚书大人不如将此珠收下,将来或许会有分晓。”
于是何鳌就将这颗不知名的青色小珠收下,回到了峡山府中,直到老死。而这颗无名的珠子也从此被当做传世家宝一直流传了下来。
另注:现在兰亭镇境内的兰溪上,当年何鳌修建的两座桥原址还在。一为“锁龙桥”,石制,二为“木塞桥”,木制。
日期:2011-1-20 12:47:00
甘露元年(256年)春正月辛丑,青龙见轵县(今河南济源)井中。夏六月乙丑,青龙见元城县(今河北大元县)井中。
¬——《三国志.魏志》
大中祥元年(1008年)夏五月,龙坠于余干之李梅峰,七日不起,将屠之,暴雨迅雷而去。
——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一七
从明朝开始到解放前,何家一直堪称殷富。太祖父还曾考上了前清的举人,做了当地的县太爷,家里曾挂有一席朝服和一副红珊瑚朝珠。祖父也是当地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皆精,但是祖父年轻时正处于时代巨变,接受了一些新思维之后决定弃政从商,离开老家到江苏常州办起了印染,等到我父亲出生之时,已经拥有了两家染坊,一家绸厂外加一座银楼。祖父共生有四子,我父亲是老三。听父亲讲,当他还小的时候,人家小孩还都穿着草鞋,他和几个哥哥弟弟就已经穿上皮鞋了,走在路上“咯噔咯噔”直响,别提有多威风了,唬着其他人老远就要喊他们何家少爷。
这个称呼着实让我神往不已,因为等我懂事时,那一切早已经不存在了。首先何家的一千亩土地被我奶奶一个养子输了个精光。三反五反时,祖父在江苏常州的几家作坊又被人民政府没收。断了这唯一财源之后,家道正式开始下落,四个何家少爷也有两个为了生计跑到了外省闯荡,家里只留下了老大和我父亲。我大伯在本地一所小学任职,当了一名“臭老九”,我父亲则换上了草鞋上山打柴,下田种地,完成了一个从少爷变成农民的“改造”过程。
再后来,我也来到了这个世界,虽然没有过过一天的富足日子,成长还算平安。每次运动来袭都因为奶奶名声的好口碑和清贫的家产而不受任何牵连。这一切,直到红色风暴刮起来为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