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事——地质勘探中的诡异事件》
第21节作者:
陈广言 阿古就笑:“我们住的远,很少出去,说读过书倒也算不上,不过是父亲教我认识几个字。”
“老孟是不是在你们哪里?”我又问他:“就是你拿给我们看的那件衣服。”
“是啊。”阿古说:“我和父亲在附近打猎正巧遇见了他。”阿古微微皱起了眉头:“不过他一直昏迷不醒,父亲把他带回去了,叫我在附近找找看还有他同路的人没,我恰好看见了你们的火光,才寻了过来。”
这时候木筏已经到达老邢他们那边,我跳下筏子帮老邢他们搬东西上来,简短的给老邢转述了老孟的消息,老邢对阿古说了声谢谢,把阿古慌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陪阿古又跑了两趟,才把岸那边的人和东西全部运到这边来,在船上闲着没事东问西问,也算弄清了阿古他们的一些情况。
据阿古所说,他们的村子在大山深处,大概有百来户人家,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迁居到此地的,由于出山的道路太艰难,村子里的人又能自给自足便很少出来,早几十年还偶尔出来换些东西,后来见外面闹的厉害了,基本上就不出来了。
我指指山上的寄死窑问阿古:“那些个窑洞是你们挖的吧?”
阿古就很疑惑的抬头看了看山上,然后问我:“陈哥你说那边山上有窑洞?我怎么都没听说过?”
我心说还有比窑洞更诡异的东西我还没问,不过看那些东西都不是近些年的痕迹,估计问阿古也是白问,等到了阿古他们村子里找个上些年纪的老人说说话,倒也许能问出些什么来。
等我们最后一趟跑完,阿古叫我们把木筏拖到了石滩上,然后带我们沿着一条几乎不能辨认的小路又绕回了我们营地的对面,我们这才发现,这边的悬崖边也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只是由于角度关系,我们在那边看不见,但石头上也有两道很深的石槽。
我问阿古那两道石槽是做什么用的,阿古就笑,说应该是以前到对面悬崖上的捷径,不过现在已经用不成了,如果勘探队的同志们感兴趣,呆会有的是机会体验一下。
我们跟着阿古跋涉在崎岖的山道上,想像着未知的前路,恍如闯进了桃花源的武陵人,充满着好奇的憧憬,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地方向我们敞开了它的怀抱,只是当时我们绝不会想到,这一去之后即是永别。
日期:2011-7-4 9:12:00
随着我们的前进,山势愈发高陡起来,很多路程我们甚至是攀爬着才能过去,那种悬崖间的捷径我们也走了多次,原来峡谷里相对的两块巨大石头上的石槽确实是拴绳子用的,只是这绳子不是一般的麻绳,而是用这山上的野藤经过特殊加工制作出来的,坚韧结实,可历经多年风吹日晒而不损坏,绳子的两端各挂有一个可容两人蹲坐的藤筐,乘坐的人只要双手交替在藤绳上使力,就可以去到对岸。
不过这山间藤筐并不好坐,强烈的山风把藤筐吹的摇晃不止,筐下更是万丈悬崖,如果一不小心掉下去,便是神仙也难寻,实在是叫坐的人心惊,看的人胆寒,加上我们的人员物资都不算少,勘探队每坐藤筐过一个峡谷,总要耽搁上小半天功夫,最终阿古所说的两三天的路程倒足足走出五六天来,眼看今天又已经到了日头西斜的时候,领头的阿古却没有任何停下来意思。
这山里面行路不比寻常,纵使夏天也要在天色明亮时找好营地的安置地点,找寻足够的柴火以备守夜,我看阿古不仅不停,反而有越走越急的趋势,估摸着离他们的村子应该已经不远了,只是放眼四望这附近依然山峰相连,势如犬牙交错,看不出来哪里能安置下百来户人家的大村庄。
老邢快步追上了阿古,这一段疾行我和牛牧、于涛之流尚可坚持,但勘探队里体力稍差的刘觉、盛国平等几人早就走的叫苦连天,加上队里的张老头毕竟上了年纪,那些挑夫又负了不少重物,势必需要休息一下才能继续前进。
阿古就突然站住,回了老邢一声说:“到了。”,把我们弄的是惊疑不定。
我们现在是沿着一条依稀可辨的悬崖小径在前进,落脚处不过半米宽,安营扎寨是绝无可能,就算坐着休息也不能把脚完全伸直了,但是看前面的路依然蜿蜒曲折,实在不象有宽敞点的地方,更别提阿古说的大村庄。
阿古就站定了地方,抬手拉开悬崖上的一小片藤蔓给我们看,原来在他所站位置的上方约一人高处,有道裂开的岩缝,宽不及两米,平时被厚厚的藤蔓掩盖住,若非知情人决然发现不了。
我们随阿古鱼贯着钻进裂缝,初入口时很窄,但里面就渐渐开阔起来,虽然不见天光,但不像一般岩缝那么潮湿,等打亮了电筒细看,才发现这里应该是山壁自然裂开的,根本没有人工痕迹,很多地方甚至还长着不知名的喜阴植物。
这条裂缝是向下斜着往前延伸的,越走地势越低,我们那简陋的海拔仪早就不起任何作用,于涛在我背后开玩笑说照这么走下去,估计要走到地心里去。
这条裂缝很长,我们起码走了近一个小时才看见出口,进来时仅可供一人通过的入口,到这里已经扩大成一个广阔的山洞,洞口透出来的光线让一直疲于赶路的我们都精神一振。
我们站在山洞的出口,望着下面纵横交错的良田和远处掩映在青翠竹林中的农家小院,这是个被群山环绕的宽阔山谷,面积大的一眼望不到边。现在已经是薄暮时分,家家户户升起的袅袅炊烟让我们这些天来的种种艰辛恐怖经历仿如一场梦,显的遥远而不真切。
我看见刘觉偷偷转身擦了擦眼角,我的眼睛也有些湿润,连忙随着阿古往前走去。
也许是因为现在是吃饭时间的缘故,我们这一路行来没有见到一个村民,走进村子才发现,这里不象一般的村落,由村民三三两两的簇居在各处,而是明显经过一致规划,沿着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整齐修建,建筑格式也不象一般的农家小院形式多样,而是基本一样。
我们正好奇的四下打量,黑暗中传来一句问话,阿古用本地语说了句什么,那边就没了动静。于涛就拉拉阿古:“你们这地方还需要放哨?”
阿古就笑了笑说:“习惯了。”
我追上去问:“这地方难道也有猛兽之类的东西?还是要戒备我们这些外来的人?”
阿古就摇头:“陈同志你放心,这个地方不是我们带路,外人根本就很难找到,这几十年来,你们是唯一到我们这地方来的。要说猛兽,你看刚才我们进来的那个入口,什么样的猛兽能进来?”
见我好象还有些怀疑,阿古就有些不好意思:“真的只是习惯了。”
这时候我们已经进了村子,阿古走到一户人家的门口站定,抬手轻轻推开了门,这是户与村里别的房屋不太一样的人家,建筑物显的更宽大雄伟些,别的房屋都是平房,这里是这条街道上唯一的一栋2层小楼。
听见门响,小楼里出来一个矮胖的妇人,见到阿古眉开眼笑,亲热的拉着他往里走,当我们后面的一大群人空气一样。
我们默默的跟着阿古进了小楼,一楼的大厅中灯火通明,一个须发微白精神矍铄的老人端坐在大堂正中的雕花椅子上,把玩着手里的一个精致茶壶。
一进大厅,矮胖妇人便放开了阿古,阿古恭敬的上前几步,咚的一声直直跪下:“古儿给爹请安。古儿回来晚了,请爹责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