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婆婆的传奇人生:集悬疑,灵异,惊悚,盗墓与一书》
第16节

作者: 文坏坏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样吧,”我继父站了起来,“邮政所的吴所长是我的老同学,要不我带你过去求个情,看在此事特殊的份上,给你破个例吧!”
  “那实在是太感谢你了,”小方紧紧地握住我继父的手,眼泪婆娑了起来,话语里也有着几分哽咽声,“”
  “不必这么夸张,”继父松开了他的手道,“这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我们也需要像你和于教授这样的有识之士多写点论文呼吁各界加大力度保护我们的傩文化啊!”
  “这是责无旁贷的,”小方信誓旦旦道,“我也非常荣幸能够承担这一光荣任务,让傩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最传统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多谢,多谢。”继父说完后,便带着小方出屋去了。
  日期:2011-4-17 12:12:00
  我没有进去过里面,自然不知道那庙宇里的内部构造如何,倒是每次都可以看见一位老和尚在寺庙门口不停地扫地,口里还一直念叨道:“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心地扫尽再无地,人间最脏是心地。”谁也不知道他那句打油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每当人们问起,他也总是神秘地笑而不言。
  那破庙虽然没多少人迹,但好像得到过某民间机构的资助,所以一直就存在着,也没有拆迁或者改道。
  那老和尚不知道多大了,我十年前看见他满脸皱纹的样子,十年后再看,似乎他那皱纹反而消失殆尽了,大有越活越年轻的趋势。

  老和尚也经常得意地跟人家说,自己是心无牵挂,一意皈依空门,自然是百病不缠身,无毒不上体了。
  不可否认,我外婆家是个鸟不拉屎草不长毛的偏远地方,不过这幽古的场所倒是蛮适合藏匿傩神面具的。
  回到家后,已经是顶着一头朦胧的星月了。
  我依旧要跟海藻居住在一起。
  在进入海藻房间的时候,我见三叔公的卧室房门还半开着,于是还好奇地偷偷瞄了几眼。

  三叔公房子的墙壁上,还悬挂着一副他自己用毛笔手写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苏轼悼念亡妻去世十周年的时候写下的千古名句,倒是非常适合表达三叔公对三叔婆的思念——因为三叔婆恰好也刚刚去世十周年。
  而且三叔公的一手毛笔字写得那真叫一个遒劲有力,那一笔一划都勾勒得棱角分明,就跟被刀砍斧斫了似的,很有颜精柳骨的遗风。

  日期:2011-4-17 12:30:00
  只是每次我看到那幅字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害怕感,倒不是因为诗词里的语句,而是那毛笔留下的墨迹,远远地从某个角度和某个方位看过去,活似一张乌黑乌黑的鬼脸一般。
  是的,那真像是一张活生生的鬼脸——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就像是鬼的凌乱头发;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像极了鬼的两只绿眼;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两句又像是鬼的两只奇怪的耳朵;
  “纵使相逢应不识”一句则神似鬼的尖锐鼻梁;
  “尘满面,鬓如霜” 两句又仿佛是鬼的重叠双颊。
  下半阙的“昨夜幽梦忽还乡”一句,又宛若是鬼的褐黑印堂;
  “小轩窗,正梳妆”两句,也如同是鬼的两道吓人的剑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两句,很像是那传说中那黑无常外露的獠牙;
  “料得年年断肠处”一句,就跟野鬼们口里吐出来的长长舌头没有两样;
  最后“明月夜,短松岗”两句,则犹如是鬼眼里流出来的两行盈眶热泪!!!
  这天夜里入睡前,海藻还提示我说,“明天就是你爷爷死去后的第三天,可以出殡了,阿兵,今天晚上你会害怕吗?”
  “有,有一点。”我坦陈自己并不算是一个胆子很大的孩子,心里头是有那么种风吹冰湖的感觉。

  “我们这里的习惯是,出殡的时候长孙要端灵牌的,”海藻又说,“可是军哥现在还在班房里蹲着,按照习俗,理应由你来举着你爷爷的灵牌和遗像了。”
  我爸爸虽然比二叔年纪要大一岁,但由于结婚晚,所以我出生的时候,二叔早就有孩子了。
  而二叔的儿子军哥,却在一年前和人家打架斗殴,被公丨安丨局抓去判处了三年有期徒刑,一下子出不来。
  日期:2011-4-17 13:23:00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心里也泛起种六神无主的感觉。
  这可是自己头一遭做这种事情啊,如果按照正常程序,这一切都应该是军哥哥这个名正言顺的长子完成的,虽然我知道爷爷最喜欢自己,但毕竟要将他那遗像端在手头好几个小时啊!

  我这个人虽然不迷信,但却胆小如鼠,我爸爸去世后,都一直不敢触摸他生前使用过的东西,更不敢直视遗像上他那张眼神和脸部表情痴呆得,如同英国轮椅科学家史蒂芬霍金的脸。
  但转而又一想,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但不也是最后一次做了吗?也就几个小时而已嘛,爷爷生前对自己这么好,难道自己这点孝心都不要尽到吗?可不能让他白疼爱了自己啊!
  迷迷糊糊间,我便入睡了。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俨然记得爷爷在梦中跟自己说过“我在阴间很寂寞”之类的话语。
  但已经来不及多想了,因为当她一睁开眼,便听到屋外喇叭唢呐锣鼓吹打敲击声一大片了。

  *************************************************************
  在旧时代里,死了人是一件非常严肃非常隆重的事情,即使普通人家也要闹个十天半个月才肯罢休,富贵人家甚至要将尸体停放在棺材里一个月以上才入土的。如果行事太过匆匆的话,死者的儿女便要受到邻里乡亲们的职责,会一辈子背上“不孝”的骂名。
  日期:2011-4-18 8:29:00
  恢复更新啦。
  因而,从某种程度来说,如何将葬礼的场子办得有面子有派场,是做给外人看的,因为真正对老人的孝敬,应该早在生前的行为细节中就体现出来了,死后做得再体面再妥帖又有什么意思呢?

  不过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意识已经相对比较淡薄了,再加上我的爷爷是死在春节期间,更是不能搞得太久,以免冲淡了街坊邻居们的喜庆心情,索性就连追悼会都免了。
  我爷爷去世之所以没有大张旗鼓地铺张浪费,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爷爷生前多次表达过自己不希望被火化的心愿,虽然国家“葬改令”已经下达多年了,但在农村一带,还是有许多人偷偷在山上找块地方埋葬掉的。
  尤其是这几天还是休假期,政府相关单位并没有上班,自然不会出来干涉,等到既成事实后,也不好意思强行命令死者家属挖尸火化,毕竟小镇上也没有多少人,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也都是乡里乡亲的,自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糊涂。
  不过在我看来,当一个人都死了,以何种形式下葬并不显得太重要了,埋在土里也没法再复活,被火葬场烧了也感觉不到什么疼痛。
  只是在一些老一代看来,心理上比较难以接受火葬这种形式而已。
  在出殡之前,家人首先将爷爷的尸体上洗得干感觉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