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孙悟空的真身》
第10节

作者: pingyuanstone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1-7-18 19:53:00
  7. 圣灵与耶稣的重逢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的,神与人的“重逢”。
  我们在这部分的第一节,已经分析了神与人沟通的必要的前提 ---- 同情。
  如今,孙悟空和唐僧之间,圣灵与圣子之间,具有“同情”了吗?
  这一点,并不完全取决于孙悟空这个“神”,同样取决于唐僧这个“人”。
  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唐僧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当妆扮成一副邋蹋模样的观音菩萨走到他的面前的时候,他正在念经:
  · 這菩薩近前來,拍着寳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尙,你只會談小乘教灋,可會談大乘麼?”玄奘聞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臺來,對菩薩起手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猩耍贾v的是小乘教灋,却不知大乘教灋如何。”
  笔者不想卷入关于唐僧身世和《西游记》版本的多少有些无聊的争论。在我看来,上边的文字可能就是吴承恩笔下的“唐僧”的首次具体表现。那么,为什么高高在上的佛教协会顶级官员,听到一个如同乞丐的人的问话,会“心中大喜”?
  是因为“大乘教法”这几个字吗?唐玄奘听到过这个词吗?从下文看,不像。如果他根本不知道世上有“大乘”的存在,又何以“大喜”?合理的解释是,那其实是因为他对于“小乘”早已厌倦了。
  我们已经知道,唐僧的前一世金禅子,就是一个不太听话的学生,居然连佛教祖师如来佛的讲座,都听不下去。(传说----仅仅是传说----他的再前世耶稣也曾到过印度或西藏,但是他后来传的道与印度的佛教或婆罗门教有多大区别,我们都是知道的)。难道这位桀骜不驯的亚当,无论转世多少回,都是一副喜新厌旧的德性吗?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听话”?你究竟要追求什么东西??
  · 菩薩道:“你這小乘教灋,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髴灋三蔵,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浑俗和光”,可能也正是唐僧不喜欢目前已知的佛法的地方。那么这个“大乘”,究竟有什么特点?“亡者超升”!
  那是什么意思?就是死去的人,不一定是非下地府(狱)不可了。我们还记得,唐太宗游地府的时候,发现不但很多坏蛋在这里受苦,好人也得下来,先经过一通审判,然后决定他下一世的去向。当然,在最后的“六道”之中,有一条“仙道”,似乎是可以通向天上的,但是其他的五道,都还是重新做人(或更惨)。但是,现在观音菩萨传的这个道,却仿佛截然不同!它能够让人在死去之后,直接被“超度”到天上去,不但上天,而且就此“脱苦”“无量寿身”“无来”“无去”。脱苦,当然就是脱离人世轮回之苦。“无量”的寿,似乎就是永生。无来无去,似乎就是消灭了时间的概念。

  原来大乘和小乘的根本区别,是使“人”变成“神”!!
  这是不是唐僧梦眛以求的东西?我不知道。但是,据书中记载,唐僧一等到李世民说出“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髴求經?”这句话,就瞬间从旁“闪”出,说“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然后,又发了一个极狠的誓言:“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卽死也不敢囘國,永墮沉淪地獄。”
  唐僧回到寺庙,那些同道和弟子都来劝他,说去西天不是开玩笑,命都保不住。此时唐僧变得低调了一些,“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兇難定。”但是,毒誓已经发出。
  整本《西游记》,都是为了那一刻的真诚!

  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不难发现一个问题,观音关于“取经”的说法,怎么和如来佛的如此不同!翻回几页去,可以看到如来佛祖是怎么说的呢?“四大部洲,善恶不一”“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哪三藏?分别是《法》《论》《经》,分别讨论天、地和鬼。“修真之经”“正善之门”“劝化众生”,等等。说了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字涉及“大乘”,也根本没提及什么“超度”“脱苦”“无量寿身”“无来无去”等等。怎么到了观音菩萨那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种说法?

  如来所说的“瑜珈正宗”,和观音所说的“大乘”,真的是一回事吗?
  两人所说的“取经”,指的是同一件事吗?
  观音是否与如来同派同宗?《西游记》里边的观音菩萨,究竟是什么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