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西域隐藏的终极秘密:西域密码》
第2节

作者: 卡玛karma
收藏本书TXT下载
  阿訇的意志开始模糊,意识到这是毒箭。忽然间他害怕起来,不是怕死,而是这个古老的秘密,现在只剩他1人知道了,得做点什么……他焦急地想,时间滴嗒而过,他从没感觉过时间如此宝贵!
  阿訇痛苦地抽搐,但他的意志坚韧,因为——他无时无刻坚守着,人类历史里最大的秘密!此刻他的体能,如同煮茶的残火,即将油尽灯枯,顷刻即将熄灭,但他还是用手指沾血,竭力地在地面划下……
  注释:古尔邦,意为献祭、血祭。
  注释:艾提尕尔清真寺,国内最大的清真寺,中亚三大清真寺之一。
  注释:阿訇,即清真寺的主持。

  注释:神鸦,指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注释:神道教,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信仰,自然界的山川﹑森林﹑太阳﹑火﹑雷﹑动物和祖先的灵魂等,都是祭祀崇拜的对象。
  日期:2011-1-19 12:38:00
  第一章艾提尕尔清真寺
  1
  结热路常年人迹稀罕,那是喀什的天葬场,标志就是有块基岩,和一些石砌的麻扎。位置略显偏僻,处于陡峭的山坡,离清真寺颇有距离。地面杂草如刺,停泊着拖骸的骡车。杂草和麻扎之间,到处垒着高塔一样的玛尼堆,如同神秘的祭坛。侧旁摆着牛羊的头骨,以示对神祗的奉献。

  众——就是玛尼堆的形象字。类似拾柴的石堆,周围刻着箴言,据说起源于生殖崇拜。附近竖插着的木杆,形如细白的帆船桅桿,整幅的幡旗串挂于绳,七色的印有梵经的祈愿旗和彩绘着佛像的幡布猎猎翻飘。
  场中燃起一阵炊烟漫天,逐渐出现秃鹫的踪影。座山雕就是乌褐的秃鹫,天生一副凶相,嗜血如命,脖子的血迹毫不褪色,头被以乌褐绒羽,颈的裸露部分呈铅红,皱领淡褐近白,翅翼的覆羽为暗褐,是天葬场必然出现的飞禽。
  由于食尸的需要,秃鹫带钩的嘴,变得非常厉害,甚至锋利过鲳鱼锯齿,可以轻而易举地啄破和撕开坚韧的牦牛,拖出沉重的内脏。裸露的头方便地伸进尸体的腹腔,脖子的基部有圈较长的羽绒,和人的餐巾一样,可以防止啃食时弄脏躯体的羽绒。
  骡车驼着用布袋装着的死者,由健壮的男子护送。在他们前来同时,数只秃鹫自动聚拢,停在山间的背坡。一会秃鹫越来越多,约有百余只,大的展翅时约有两米半宽,爪硬如盔,叫声惧怖。
  他们简单地用青稞酒各朝天地挥就,就打开布袋将尸骸放在基岩,将死者的头颅紧系于葬台侧的木柱,然后碎尸割身,燃烧起松柏香堆,在香堆上撒糌粑,顿时山野间青烟缭绕。与此同时,一只座山雕带头俯冲,其余的跟随着纷纷飞来啄食,气势汹汹地如汹涌的海啸和歇斯底里的热带飓风。

  紫色的岩石刻着虔诚的经文,如安然摆着的桌案,上面有油脂切剁的痕迹,旁边就是放棒槌的地方,还有燃烧蒿草的焚坑。俯首望去,可以找到剩下的骨骼、筋肉,还有秃鹫的羽翼。
  周遭的气氛比较压抑。有剽悍的铁汉赶路。时间亹亹流逝,细细的烟飘出,如氤氲的迷雾。远处有一排白塔,挂满祈福经幡,右侧半山腰隐约看到寺庙,听到僧侣在念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日期:2011-1-19 12:42:00
  铁木尔路过结热路时,已是傍晚时分,婆娑的枝叶透着斜阳的余晖。坡势错落的碉房,望着像是倾斜。山脚的缓坡,扎着简陋的帐篷。彩色旌旗如镶嵌的鳞边。炊烟从房顶的烟囱蒸腾,清风微吹,絮絮地恍如峦势。云霞很低,几乎蹭着原始的白杨树。
  铁木尔,是“钢铁”的意思。35岁的年龄,1.92米的魁梧身躯,鹰钩鼻,神情坚毅,俨如崇山峻岭。锃亮的黑发,编着细细的辫子。眉睫如略弯的朔月,清澈的眼神,恍似仙湖喀纳斯的冰水。

  铁木尔,骑着矫健的青海骢,穿着典型的西域服饰,紫青色锦绸布帛,雕着海龙的图案。用猎获的狍皮,制成酥暖的坎肩。套着束绕羊绒裤,牦牛革长筒靴。腰挎锋利的孔雀刀,戴着镶水晶的银项链,和滋润细腻的玉手镯,上面密麻镌刻着某种神秘的敕符。
  铁木尔是狼孩,身世不明,被村民发现在洞窟,由于勇敢剽悍,随后被哈密郡王的御用风水师收养。他是哈萨克族的领袖,执掌“翦西镖局”,宽敞的肩膀,常栖有只凶猛的猎鹰。曾和穷凶极恶的盗贼,蛮太阳族的斡朵等鏖战,凭借天生的野性,和运筹帷幄的谋略,铁木尔所向披靡,纵横捭阖。
  他现在赶往喀什噶尔。此时斜阳被冻得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草面的寒气升到半空,长筒的皮靴亦已冻硬。针茅延伸在路侧。如绝影般迅捷的青海骢,仍在持续地奔跑,筋腱蹬踏有力,并不显出疲态。
  这是匹鲜卑的神驹,禀性温驯,鬃毛细密,肤色主要是青栗,偶有黑骝。此骢躯体结构协调,善于翻山越岭。耐粗放,耐劳苦。骑乘舒适,时而轻盈时而迅飙。《隋书》有载:“吐谷浑有青海,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故世称青海驹。”
  数个时辰前,滑翔的鸿雁呼啸掠过,一片刷刷刷的声响,随即停留在他的手掌,浅红的利爪绑着竹筒,铁木尔利索地取下。这是封紧急信函,萧钺督察的字迹,内容言简意赅,喊他速来喀什……

  注释:麻扎,即坟墓。
  注释:坎肩,为少数民族所喜爱,一般套在衣服的外面。
  注释:哈萨克族,尤其精通训鹰术。
  注释:针茅,别名“锥子草”,为多年生广旱生密丛禾草,能忍受大气和土壤的长期干旱。
  注释:鲜卑,是个优秀的游牧民族。
  注释:那时的人均相信青海骢是龙种,隋炀帝为此还发动战争,攻灭吐谷浑,想得到传说中的千里马。《周书·吐谷浑传》中记载:“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冬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
  当时的皇室和豪门,皆以拥有青海骢为荣,就相当于特制的黑色劳斯莱斯,是绝对的身份象征。杜甫的诗句“长安壮儿不敢骑,追风掣电倾城知”,说的就是吐谷浑骏马——青海骢。
  日期:2011-1-19 12:57:00
  2
  喀什。
  老街的两侧,汇聚着各种作坊、店铺和食摊。乐器铺子制造艾捷克琴,满地碎屑;锻造铺溶制铁器,烧燃红焰;手工作坊中刨花机,喷溅出细细地火星。席地而坐的妇孺,手里编织着香包、围巾与珠绣袋。铁木尔的青骢路过时,听到铁砧的噪音,集市牲畜的嘶鸣,和念诵经卷的絮语。
  混合着各种元素的气味,弥漫在逼仄的街道:热乎乎的大锅,漫溢出羊肉串的清香;窜着火的坑炉里烤出的馕,渗透出麦穗的味道,略带点淡淡咸味;还有布匹中的染料,茶水中的茴香,干果中的露珠和蜜的气味,沸水煮透的羊杂碎,和配料的味道,麻酱、楜椒、陈醋、蒜汁,甜苦辣咸……
  一袭浅黑长裙、相貌雍荣的少女,挎着Leica相机,摇曳的衣裙,和他擦肩而过。那弯细的黛眉,融着乌斯曼草叶的香味,这是维族的风俗,用小捆捣碎的草叶,将草汁抹到眼睫,再娴静细致地描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