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大特区的太阳》
第6节

作者: 采菽采绿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好在住宿费不贵,住一晚好像才五块五毛钱。
  这位热心的海南朋友姓林,我叫他林先生。
  叫人先生,这也是从那个红衣少女那里学来的。我们一向称呼人“同志”或者“师傅”。她告诉过我,在海南,男的要叫先生,女的一律叫小姐。当时我就想,天哪,多洋气!多么像外国呀。那时我喜欢所有能让人联想到外国的事物。
  林先生却说,就叫大哥吧,这样亲切些,我也确实把你看成小妹妹。
  我稍微迟疑了一下。然后,又试着叫了声:
  “林兄——”。
  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觉得叫大哥有点肉麻,还不习惯这么叫人,再说,叫“某某兄”,平添一种江湖之感。这年头,谁没读过几本金庸啊?这可真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体验呀。

  果然,这个称谓林兄欣然接受。不仅是接受,简直像得了份意外的奖励似的,脸上笑开了花,那是纯洁的花。我能感觉到,这位林兄真的是那种善良而热忱的人,我不禁在心里暗自庆幸遇见了贵人。
  “先住下来,别急,工作慢慢找,我们会帮你的。”走的时候,林兄给我丢下这句话。在火车上时,他就讲过,他们帮助过不少素昧平生的大陆学生,有些人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他们无偿地“借”给他们,说是借,可是根本就没有指望人还回来。
  他说话还是这么慢吞吞的,普通话虽说不怎么流畅,后来发现跟很多海南人比起来,他的普通话还算好的。
  不管怎么说,这位在火车上捡到的“大哥”,在那最初的日子里,是我最愿意见到的人,他的声音是我最愿意听到的声音。
  日期:2011-03-11 08:25:30

  4.美人美人兮在何方
  第二天下午,是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才一月上旬,大陆还一片萧瑟寒气逼人呢,而海南却艳阳高照。我身穿一件粉红的衬衫,掖在一条半新的牛仔裤里面,腰扎牛皮带,脚登旅游鞋,一头利落的短发,英姿飒爽地来到一个叫做“龙昆上村”的地方。
  我不由得呆住了。
  这哪里是住宅区啊,简直是一片令人发疯的迷宫。
  不知道有多少座房子多少栋楼多少个巷道多少…。问题不在这里,不在于房子的多,而在于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区别之大,绝不比恶霸地主和贫农之间的差别小。而房子与房子之间的间隔距离,也是开玩笑一般,可大可小,小到此房子可以和彼房子握手问候。到处是曲里拐弯的小巷,有的不是小巷,而是“一线天”,房子也好,楼也好,简直是横七竖八,自由散漫得不像话。好像当初修房子的人,不是在盖房子,而是在撒棋子,想把房子撒在那里,就撒在那里。破旧低矮的平房,跟财大气粗、像刚从造币厂出来的纸币一样簇新的小洋楼怡然比邻其乐融融。这两者反差之大,犹如秃子头上的黑发,破粗布衣服上滚的金边。不由得不令人想起,这里,两三年前,还是一座小渔村呢,居民中有不少人还曾经拖着渔网下海去捕鱼捞虾呢。一夜之间,富人就像夏天雨后的蘑菇一样大量的冒了出来。

  我再次打开朋友写的介绍信,再次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不错,是“龙昆上村”。门牌号码——,问题是,两间紧挨着的房子,一间是十几号,另一间则是几百号。你根本没法根据你脚下的方位来判断你该往东走,还是往西走。
  “请问,×××号怎么走?”我终于开口向一位老大爷问起路来。
  “我也不机道(知道)哇。”老大爷比越南人还要黑,却很慈祥,打量了我一下,大约看出我乃良家妇女,一面回答我,一面同情地原地转了360度,仿佛想帮我判断判断到底该往那个方向走。
  终于他摇摇头,说,“没办法呀,这里面门牌号很乱的哦,几好(只好)你技己(自己)找了,慢慢找吧,总能找到的。”
  太阳光慢慢变得血红血红,天空更加迷人,小巷子也有些迷迷蒙蒙的了。可是我的腿也开始发软,心,也开始发慌了。

  直到艳丽的太阳整个儿掉进了大海。
  忽然我眼前一亮:这里,不正是×××号吗?
  这是一座普通的平房院落,不新也不旧,看上去也还比较干净。
  “笃、笃、笃”我敲响了门。
  来应门的是一个年轻的本地妇女,估计是房主。
  我告诉她,自己刚从大陆来,特意来找小艾的。

  “来找小艾吗?”海南女子说话永远是柔柔的,哪怕她大字不识几个,可能因为喝椰子水长大的吧?她热情地望着我,“过去,她是住在这里的,可是她已经搬家了呀。”
  我的心往下沉了一点,连忙问:“那她搬到哪里知道吗?”
  “不知道呀。”
  完了。
  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就那么傻傻钉在这位说话温柔的海南女子面前,好像要等着她来给我指引方向似的。

  “哦,”她突然想起了似的,“她还回来取信件的,不如你给她留个条。”
  我如获至宝,高兴地连声说谢谢。
  “不过,她可能要两个礼拜以后才来了,她一般两星期来一次,昨天她刚来过,你要早点来就好啰…”
  不管怎么样,我总算在他乡找到了一个故旧(相逢何必曾相识),而且,从女房东的态度上,我能感觉到,她对小艾显然没有恶感,这一点,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松了一口气。
  我没有绝望,哪能那么容易绝望呢?我相信,既然她昨天还回来过,那她过两个礼拜还会回来。

  一个美丽而模糊的身影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次,虽然还是模糊,但似乎比过去要清晰一些而且更加生动了。我一边在想,她现在到底在干什么?她的境况怎么样呢?但我坚信她的情况一定很好,对这一点,我没有一点怀疑。
  于是,在我带给她的信封背面“刷刷刷”写道:
  久闻大名,我期待着我们相逢在天涯——倪虹
  我还给她留下了汽车总站的房间号和电话号码。
  5.太阳刚刚升起
  日期:2011-03-11 08:29:42

  早上,醒来的时候,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我住的房间是八人间,每天人来人往,旅客基本上都是这一方的人。
  满耳是听不懂的方言,热烘烘的空气,连周围这些人的长相都跟我过去看到的大大不同。
  我再次真切地感到:自己是身处异乡了。
  我一骨碌爬起来,心里顿时有一种异样的喜悦。可不是吗?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他乡”,这不就是那个美妙的“他乡”吗?一份全新的、不可知的生活正在向我招手呢。然后就在总站旁边一个小店,买了一个跟脸一般大的面包,才五毛钱,却很好吃,还要了一杯咖啡,极甜。吃完以后,我信步走向海口的街头。
  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正红艳艳地挂在椰子树梢头,美丽的椰子树以无比动人的风姿迎风摇曳着;狭窄而脏的海口街头,嘈杂扑面而来:小贩的叫卖声,行人的有如“鸟语”的吵吵声,一种颇像甲壳虫的摩托三轮车“突突突”地呼啸而来,或“突突突”地扬长而去;本地人的黑肤白衫尖尖的斗笠像老电影似的在眼前晃动;匆匆而过的行人中,也有不少跟我年龄相仿、气质和装束相近的年轻人,一望而知跟我一样来自大陆…。

  我发现,一下子就爱上了这片乱糟糟、热腾腾的土地啦。其实,从一踏上这座小岛,我就无条件地、热烈地爱上了它。
  晚上,林兄提到过的那个“片儿警”果然来了。
  这一位长相更不像海南人,中等个儿,白白胖胖,笑眯眯的,也不是我想象中的丨警丨察样子,年纪也跟林兄相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