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大特区的太阳》
第8节

作者: 采菽采绿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当初,邢经理说,如果我真有本事搞到煤,那可就放了卫星了,我在公司的地位将可想而知。显然,邢经理也是极希望我真能放出一颗卫星来。
  我当然也想放卫星啦,做梦都想放,最好是大得全海南都看得见的大卫星。实际上,全海南看不看得见倒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让全公司看见。
  我多么想做成一笔大买卖啊,好向公司证明,邢经理把我弄进来是正确的,是为公司引进了一个真正的“人才”,而不是什么很暧昧的“大陆小姐”。
  没有人责怪我,但看着邢经理本来就比较黑的脸,变得更加黑而且瘦削下去,我心里充满了自责和内疚。我担心,一个外聘的“大陆小姐”,不但什么也没有为公司做成,还闹出这么大一个笑话,让举荐我的邢经理太为难了。我知道人们私下里已经有种种猜测了。从人们看我的眼神,我就能感觉到,这是一种让人感觉很暧昧、很不舒服的眼神。我也知道,大家私下里叫我“大陆小姐”。

  果然,当我坚决提出辞职,邢经理沉吟片刻,还是答应了。
  “也好,公司处于草创阶段,你在这里的确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等过些时候,时机成熟了,我一定再请你回来!一定!”
  彼此这样坦诚而没有芥蒂地分手,我松了一口气。
  财务室给我发了工资。非常严格地按照公司财务制度,按考勤发的,九十多元钱吧。这样,我拿到了踏上海南岛的第一笔薪水。
  日期:2011-03-12 07:25:55

  2..生存是硬道理
  在我还没有进邢经理公司之前,有一天我正在街上游荡,忽然,眼前出现了一位眼熟的人。
  这不是我们大学的老师吗?教我们“系统工程”的。我又睁大眼睛仔细看了看,没错,正是他,不但脸是,整个人都是一个“国”字。
  老师三十七八岁年纪,很干练,属于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课讲得不错,相当受学生的欢迎。此刻,他脸上挂着不变的微笑,正要横过马路去什么地方。
  他为什么也在这里呢?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想都没有多想,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拦住了他。

  “×老师,你好!”
  老师先是楞了一下,马上认出了我。“咦,你怎么也在这儿?”他乡遇旧学生,老师显得十分高兴。
  虽然离开学校也快一年了,难得他还认得出我,这就体现出上课积极发言的好处了。
  我说我来“闯海南”了。
  “哟!了不起,真有胆量!”老师真心实意地夸了我两句,又关切地问我情况怎么样。
  我心想,这可是个天上掉下来的好机会呀。
  老师在这边联合办学,肯定有相当的关系。于是赶紧请老师帮帮我。
  我脑子一直在飞快地转,实际上就两件事要老师帮忙:一是找工作,一是找住处。

  老师满口答应。只是下午就要离开海南,票都买好了。
  “走吧,现在我就带你去找人。工作不敢保证,找个不要钱的住处,还要安全,这个应该没有问题吧。”老师又像是对我说,又像是对自己说。果然像他讲课的风格,思路清晰简练,一语中的。
  “这已经太感谢了。”如果有个安全而不要钱的住处,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老师先带我去落实住处,就在几步之遥,一所干部学校。
  找到干部学校的副校长,姓张,是一位瘦长脸说话慢吞吞没有笑容的先生。“既然是×老师介绍的…”他打了一通电话,然后,把我领到学生公寓,安排进了一间女生宿舍。

  一看,里面已经住了几个人了。不过,跟汽车总站招待所比起来,这干部学校的学生公寓已近乎天堂。房间里还有卫生间,住在里面的女生看上去也都有几分斯文气象,不像汽车旅馆那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我高兴地连忙说谢谢谢谢,一个劲地谢谢。
  虽然最后工作没有落实成,能找到这么好的住处,我已经谢天谢地谢老师了。
  好事成双,搬进去没有几天,林兄安排我跟邢经理见了面。也顺理成章地进了他们公司。
  其实,从进邢经理公司起,我就有一种危机感——太舒服,太幸运了。我知道很多人上岛以后找不到工作,钱花光了,不得不洗盘子,卖烧饼,卖报纸,倒蔬菜,睡工棚…,要不,干脆睡在人民公园的长椅子上,反正海南没有冬天,不冷。这些苦我一样都没有受过,我这么幸运,心里反而觉得不踏实,同样都是“闯海南”的人,凭什么幸运只光顾我呀?

  我开始为自己找退路。
  到了海南,我发现自己变了。不但脸皮变厚了,还学会了动脑子。
  煤炭生意没有做成,我离开了公司,一脚又跨进另一家公司的大门。
  当年在海南生活的人一定会记得“三角池”这个地方。
  这是在海口市中心一个三角地带,这可不是一般的三角地。

  从著名的海口宾馆出去,不远,有一东一西两片湖泊碧波荡漾,不仅仅为小小的海口市平添一段旖旎;更因为那里有几面墙,虽然是普普通通的石灰白墙,可是上面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招聘启事,有些招聘启事还真是极具煽动力,给人以无穷联想;还有千奇百怪的求职广告。时称“人才墙”。
  公开招聘也好,求职也好,当时可能除了深圳特区以外,在全国是绝无仅有,所以吸引了无数人(这无数人不仅包括全中国来到此地的青年学子流浪汉淘金者,也包括中外媒体记者)的眼球,成为海南当时最亮丽、最著名的人文景观。
  我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这里。
  日期:2011-03-12 07:30:31
  “包吃包住”是那时候选择公司的首要条件,首先得有免费的三餐和睡觉的床,第二步才考虑发展的问题。生存,是每个“闯海南”的人躲不掉的第一堂课。
  我正儿八经参加了那家公司的考试,在二十多名报名的人选中,我居然被录取了,成为几名幸运者之一。

  跟邢经理公司相反,这是一家纯大陆背景的工贸公司,而且,是私人企业。进去以后才知道,公司是做头巾生意的。此头巾非彼头巾,不是为妇女生产花枝招展的头巾,而是专门为阿拉伯地区的男人生产的。
  “阿拉法特那样的,明白了吧?”公司一个比我先进去的小伙子给我解释道。小伙子是山西人,年龄也就二十四五岁,在我眼里,他已经是老前辈了。因为他能熟练地发传真联系客户,一会儿迪拜,一会儿多哈,听他跟老板汇报那边的情况,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这样的景象:辽阔的阿拉伯沙漠,炽热的骄阳下,身穿雪白的阿拉伯长袍的大胡子男人,无一例外地戴着我们公司的花头巾…我们这些新进的人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也羡慕的不得了。

  我和另外一个女孩进的是公关部。说起来这部那部的,实际上全公司也就七八个人左右。后来发现,情况并不比原先的海南公司好。仍然无事可干。这让我最为恼火。
  公司的办公地点也就巴掌大一点,在一个商住两用的公寓楼,自然是包吃住。住是合并同类项,男的住一间,女的住一间,老板的办公室占一间,大厅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办公处。
  我也在公司里铺了一张床,但干部学校那里也没有搬走。“狡兔三窟”嘛。
  老板是江浙人,脾气暴躁,极其情绪化。虽然才三十几岁,看上去五官端正也不显老,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人却老气横秋的,不但在我们这些员工面前搭老板架子,还做出一副长辈的模样。听他有时冒出的话,估计过去在老家也算是一位“人物”,一位响当当的“企业家”,钱一定赚了不少。不然决不可能拿着一大笔钱来海南投什么资。公司的名称也是“工贸公司”,厂子就建在海口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