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大特区的太阳》
第17节

作者: 采菽采绿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安迪仿佛整个变了个人似的,脚上靸了双拖鞋,大裤衩,半旧的红色短汗衫松松垮垮,唯独那副金丝眼镜还是他,正跟那几个来自县城的半老男讲什么笑话,不但他自己聊得兴起,手舞足蹈的,那几个更是被他粗俗搞笑的段子逗得哈哈大笑,笑得弯腰驼背的。
  他们见了我,肆无忌惮的笑声稍微收敛了些。要不是我本来打算找老马问问情况,了解些信息,可能半分钟都不想呆。
  “哟,你来得正好,正打算找你呢。”
  安迪跟我打起招呼。然后他进屋拿了本小地图册过来,“坐,”他象主人似的招呼我坐下。其他人见状,搭讪着进了屋,厅里就剩下我和安迪。

  我心想,你找我有什么事?便一脸严肃地等待他的下文。
  “别那么严肃嘛。”安迪笑笑。
  我怎么也想不到,安迪居然提议我俩搭档去下面市县拉广告。
  我本想一口拒绝,刚要张嘴,被安迪一个潇洒的手势制止住:
  “不忙,先不忙回答我,也不用长时间考虑,对不对?都是成年人,又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你就在这里想,我等你。”说完他掉头进了那间男寝室,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想”。

  安迪进了杂志社这我知道,也知道他住在这里,他居然“和光同尘”到这个地步真让我吃惊,那天在茶厅见到他,不但感觉他气质优雅而且很不一般。
  我绝想不到他会提出和我一块儿下去拉广告。杂志社常常有两人搭档跑业务,成功率比单枪匹马高,当然,两人结伴心理上也比一个人面对客户压力要小一些,胆儿要壮一些。可是…
  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三分钟。我站了起来。
  期间安迪他们那间寝室不时爆发出哄笑声,我当然不会认为那笑声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我相信都是安迪一手炮制的。他一说话,大家就乐,就跟今天的赵本山似的。
  我一站起身,仿佛得到信号般,安迪立即从屋里走了过来。
  “想好了?”
  “想好了。”
  “不去?”安迪脸上露出类似电影“地道战”中胖翻译官的似笑非笑的神情。

  “去!”我说,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气。
  安迪击了下掌,夸张地点了下头。又进屋去把海南地图册拿了出来,说要跟我“研究研究”。
  实际上,让我最终下决心的,不是别的,恰恰是我认定自己绝不会爱上安迪,而不会爱上他,两人同行就没有任何危险,我就是这么想的。海口以外的地区,我还没有去过呢。
  “为什么不就在海口?”我问。
  “为什么不在海口?海口已经被榨干了,你也知道;海口以外,或许还有个别的处丨女丨地…”

  安迪边说边坐下来,打开地图册。
  老实说,我还真没有想过去海口以外的地区拉广告呢,心里多少还是佩服他的,他才来几天啊,就对形势有这么透彻的了解,我已感觉到他的聪明,实际上,他这人绝顶聪明,这是我以后才发现的。
  对去什么地方,我和他之间有点小分歧,我认为应该去经济相对发达的三亚文昌等地。他说不,恰恰相反,要去被人忽略或遗忘的地方。他说服了我,手指着临高,说我们就去临高。
  我们第二天就出发了。
  整个行程也就四天,第四天下午返回。此行应该说还不错,签了两单,算下来,除开花销两人各挣了广告提成一千多块。
  回来后,杂志社那帮老男人看我的目光有些暧昧,跟安迪开玩笑有点话里有话。
  我不睬。
  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他们一定认为我跟安迪有点儿什么,或者已经怎么样了。其实,我心里很坦然,什么也没有。至于他们怎么想的我一点也不在乎。

  不过,说心里话,从临高回来,我对安迪的感觉跟过去不一样了,虽然我仍然没有爱上他,可是,我认为我们之间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友谊。
  为什么呢?
  说起来话长。据说要了解一个人,跟他一同出去旅行是个好办法。虽然我同安迪并不是出去旅游,而是一同出去跑业务。但也差不多。
  此行最重要的发现是,安迪不仅跟我一样是个文学青年,而且比我更有文化,甚至更文学,也更有才。
  在旅途中,他给我讲了不知道是他创作的还是亲身经历的长篇故事,也许二者兼而有之,这也是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讲的是他在大学期间有一个一直把他当作假想敌或者竞争对手的一个出身贫困却坚毅刚强的农村同学和他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故事的结局以那个农村同学的死亡告终。
  安迪在学校以多才多艺活跃潇洒出手大方闻名,而这个同学则属于那种学习刻苦学业优秀家境艰难而受到大家的同情和佩服,两人在一次舞会上大打出手,后来那同学硬是练成了城里人的风度和气质,硬是逼着自己参加英语大赛校园演讲跳舞打篮球踢足球。临到毕业前夕,两人终于握手言和成为朋友,不料,那同学在毕业前夕,实习回来坐大巴出了车祸…他说这个结局也影响了他的人生观。

  安迪的人生真可说得上跌宕起伏富于戏剧性,大学毕业他先是在野外跑地质,后来在乌鲁木齐又在短时间内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潇洒小开,却在一夜之间被人骗得一文不名,而之所以这样,也跟他心爱的女子在他潜心准备考研时离他而去有关…总之他的人生听起来真的很复杂也很纠结,仿佛比我们多活了两辈子都不止,还有他大学的恋人,大学毕业执意去了贵州他的老家,但是去的是山区,当了一名山区女教师,据他说这件事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这些也都不说了,我发现,安迪还是个很细腻很体贴也很绅士的人…
  到达临高的第一天晚上,县委招待所十分安静,到处一片漆黑,好像整个招待所就是我们两个住客。安迪为我和他一人开了个房间,晚饭后两个人都呆在我的房间聊天,聊得兴起,不觉已经过了深夜,我说,一点都不觉得困,他说那索性我们就聊个整夜。我说不行,明天还要出去拉广告呢,不然我们所为何来呀。他说也是,那我们再聊一会儿,你困了我就在这里随便倒倒?他用一种漫不经心的口气说,背靠在另一张床的墙面。

  我立即挺身,正色道:那不行,我不做以后会后悔的事。
  哦,那就算了。他打了个哈欠,起身,向我告辞,“晚安。”
  第二天我们又精神抖擞地投入拉广告的战斗中,没感觉有任何芥蒂。
  日期:2011-03-18 14:55:16
  不仅如此,我还发现,安迪跟我一样,也很心软。两人狐假虎威拿着上面盖的大红章,软硬兼施让一位厂长在合同上签了字,盖了章,同意做一版专版。我高兴得大声说,走,到街上下馆子庆祝庆祝。安迪却说,唉,我觉得这行当真不是人干的。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你没看见人家厂子都开不出工资了,可还是碍于上面的大红章给我们出钱做天晓得有什么鬼用处的广告。

  听他这一说,那位瘦瘦厂长脸上深深的皱纹便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一下子就高兴不起来了,原来我没有想到这一层。
  是的,我说,我们真不该去要求他做这版企业专版。
  不过,我们终究没有善良到回去退掉这个版面,毕竟,我们还是舍不得那提成啊。
  回到海口后,没过几天,一拿到提成,我很快就离开了杂志社,不想再干这不是人干的行当。
  这回,我进了一家真正的报社——《大特区先锋报》。

  是那位在省政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叶小明给介绍的。他跟这家报社的编辑部主任很熟,听说报社正好差记者,便推荐了我。
  主任说看到过我在《海南日报》上发表的几篇散文,文笔不错,就在总编面前力荐了一番。
  好在总编老人家也看过我的几篇小文,一切很顺利。
  第四章
  1.初露峥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