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报社之前,实际上我还有过另外一个机会。一家中型酒楼的老板,也是在拉广告时认识的,要我去他那里做大堂经理,许诺给我很好的待遇。我认真思考了一番,一想到每天都将泡在酒楼里跟形形色色的食客打交道,成天里没别的,闻到的都是混合在一起的食物味儿,哪怕是比较高档的食物味儿,特别是每天晚上十点十一点钟都下不了班,我的心就凉了。老板又劝我,在他那里,不但我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施展,而且会有大把的机会,因为来吃饭的人中,会有不少有实力的大老板等等,以我的条件,人家会很容易发现我。我知道,他说的是实情。
“这——,”我犹豫了,这的确是个不小的诱惑。但我仅仅犹豫了几分钟,就明确地谢绝了老板的好意。
与此同时,叶小明将我推荐给先锋报的编辑部主任。当然,报社这边,工资待遇比酒楼那边差多了。
我还是决定进报社。
我成了一名真正的记者。这回可不是马主任那号称发行“一百多国家和地区”的野鸡杂志呀。
心差不多快乐得要飞上云端了,我不就是为此而生的吗?
早在十六七岁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有一次去外婆乡下玩,兴致勃勃地访问起有点文化的年轻农民来。那青年农民也满有意思,居然说我很像一名记者,还说我很适合当记者云云。当然,一个农民的话,我并没有当真,说过也就忘了。可是谁承想,他的话竟然应验了呢?
即使在海南这片弹丸之地却多如牛毛的报刊中,我们报还只是家半官方的报纸。可是,“英雄不问出处”,本报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说来大特区的历史也才几年),其中颇有几位在海南大名鼎鼎的名记呢,人称“四大金刚”。只是,他们如今已然退出江湖了。
“我们报有点风光不再喽。”
编辑部主任年纪也就三十岁左右,却颇有点“天凉好个秋”似的感叹道。
那是我刚去报社,主任跟我谈话。
“他们都干什么去了?”
我很诧异,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样。
自从踏进报社,我心里已经暗暗有个偶像的影子在晃动,那就是曾经采访过全世界最著名或者最凶险的风云人物包括基辛格霍梅尼阿明总统卡扎菲***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
既然他们已经“大名鼎鼎”,我是说本报的那些名记,他们为什么要“退出江湖”?我以为大家都像我一样,一定会疯狂地爱这一行。
我睁大了眼睛,摇头,不住地摇头。
而主任本人,看起来不那么犀利,是一位很温和很斯文的年轻人,戴副眼镜,脸上稍微有些疙瘩,望着大惑不解的我淡淡一笑:
“别忘了,海南是经济特区,——他们当然是去搞‘经济’去了。”
“哦。”
我明白了,但这并不影响我的满腔热情。
“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当一名记者更有意义更有意思的?”我说,此刻我的声音一定铿锵有力,眼中洋溢着火一样的纯真激情。
大约被我感动了,主任神情一转,镜片后的眼睛也开始放光,说:
“看来我们要你进来是做对了。报社对你期望很高,你可要好好干哪!”
“我当然会好好干!”我大声说道。
我又说,“可是我不太清楚怎么干?都是报社给我分配任务吗?”
如果这样,哪怕叫我上刀山下火海我都不带一星半点犹豫,我想。
主任却说,基本上不分配任务。
我又傻了。愣愣地望着主任,虽说在老马那里也没人给我指点江山,可这里毕竟不一样啊。
“你忘了这是海南?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得自己去找新闻找选题!”
我又明白了。点点头。
激情开始在心头燃烧。
主任那有些疙瘩的脸泛出了红光,说,“我希望你成为那种站在潮头浪尖的人物,也给我们报注入一股新风,怎么样?”
干吧!我心里对自己说。
“好!”我只说了这一个字。
报纸的确有些“青黄不接”,还是每周出一期。我带着主任给我的激励,决心来一个最最精彩的亮相。
忙乎了大约个把星期,终于,我的“处丨女丨秀”登场了。
“好家伙,这期报纸成了倪虹的专版了?这可是先锋报有史以来头一回呀!”说者是一位高个子、神情多少有些傲岸的年轻人。
这是每周例行的“评报会” ,报社年轻的元老陈晓东哗啦啦打开新出的报纸说道,同时向我投来一半惊讶一半赞许的目光。
听说,他也是昔日的“四大金刚”之一呢,属于唯一还留在报社的“金刚”只不过却基本上处于“潜水”状态。
他的认可仿佛具有某种风向标意义。
因为,他的话音一落,不论是当初举荐我的编辑部主任还是总编本人,都笑眯眯地把目光转向了我。
不仅如此,报社所有人都将含笑的热情友好的目光投向了我。至少,我感觉到这是一片热情的友好的赞赏的目光。
此刻,我终于完全坚信自己是一名真正的记者啦,并且全然忘记了自己的非科班出身。
是的,这期的头版头条是我的长篇报道,关于海南重点建设项目海南化工厂的;第二条更有意思,是关于海南长臂猿的新闻,标题是这样的:“海南长臂猿仅存七头——岂能坐视珍贵物种在我们手中绝迹?”仍然在头版,下面还有我写的一条某工程开工的消息。
所有这些新闻,从选题到采写完完全全是我自己独立完成的。
接下来对海南另一重点工程项目——高速公路建设的报道也很有戏剧性。
那天我登上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楼,径直敲开公司老总的办公室。
老总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黑黑的海南人,看上去倒挺面善,可是听我做了自我介绍以后,却摇了摇头。显然对我提出的采访要求不太感兴趣:
日期:2011-03-19 14:17:45
“先锋报?”他再次摇了摇头。
我的脸红了一下。“怎么啦?”
“不,不用了,这个报纸都不怎么看得见,影响太小了。”老总说话的声音还是挺温和的,可是话语却一点也不含糊。
“王总,”仿佛被人打了一拳,我不由背挺直了,声音提高了一倍,“现在我来了!” 我稍微停顿了一下,“我刚进这家报社,一切都会有所不同,真的!”几乎是斩钉截铁地说。
王总很有些诧异地抬眼望着我。
结果他接受了我的采访。
第三天,我们出报了。记得我抱着一大摞样报去高速公路公司的时候,正好赶上停电,坐落在十七层的办公室,是徒步爬上去的。当我气喘吁吁抱着一大摞报纸出现在那位曾经对我相当冷淡的办公室主任面前时,他露出吃惊的神情。
前天,我先斩后奏,先找老总,然后才去见他,这可能让他很是不快。这种事我已经有了经验,若先找下面的,人家多半会挡驾。
现在,我打开报纸递给这位主任,他目光落在头版头条的粗黑字体的通栏大标题上:
“海南高速公路在艰难延伸…”
这位年轻的海南人眼睛骤然放光了。
他立刻放下报纸,慌忙伸出手来,“哎呀,倪记者,辛苦了辛苦了!”
然后他主动领着我去见老总。
看到报纸,老总也很意外,他绝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见报,而且这么大篇幅,头版头条。说他脸上笑成一朵花可能有些夸张,但他笑得确实很灿烂,“这么快呀!不错不错!” 又吩咐主任将报纸分发给各部门,同时说:
“以后好好和倪记者合作,多报道我们——”关于我们报影响小的话,则半个字没提。
那以后,不仅他们一有任何重要活动必通知我,就是需要作广告也必然首先找我,这对我个人来说,就等于是给我送大红包呀。
海南电力股份公司的情况也有些类似。因种种问题迟迟开不了工,比如工程用征地,因为政府部门的不作为,而落实不了。落实不了,工程进展缓慢。
我就此写了一篇报道。
三亚市的一位主管副市长亲自到电力股份公司,并亲自召集各有关职能部门联合落实解决问题,而且,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