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乱七八糟的想着,心不在焉的搅着锅里的面条,脑海中的头绪比面条还多。
门外有三轮车的声音,月英回来了。他连忙出去帮着停好车,放好工具,殷勤周到的有些过分,妻子有些疑惑的问他是不是有事,张卫东笑着说没事,真的没事。
回来的时候他跟点点商量好了,跟人打架这件事不能让妈妈知道,不然两个人都要挨吵。
午饭是西红柿鸡蛋汤面,他还切了黄瓜丝,搭配的很清爽。虽然材料有限,他还是想尽可能的提高吃饭的乐趣。点点边吃边夸爸爸现在做饭不仅好吃还好看,比以前……月英看了她一眼,点点吐吐舌头不说了。张卫东看在眼里,心里的一点疑惑如同宣纸上的墨迹,逐渐在洇透、扩散。
餐桌上的气氛有些沉闷,月英也感觉到了,主动问女儿作业写的怎么样了,点点又来了兴致,说有道数学题不会,可恶的鸡和兔子非跑到一个笼子里,全靠爸爸才算出来。爸爸可厉害了,连那个坏人都打不过他……
月英听出问题了,追问打什么坏人,这次该张卫东紧张了,他用手挡着脸,又挤眼又努嘴,点点突然生气了,“这也不让说那也不让说,要把人憋死呀。我偏要说,爸爸就是比离家出走前好多了嘛,又会做饭又会干活还帮我写作业,今天上午还把欺负我的坏人打走了。我就是喜欢现在的爸爸……”
“点点”,黄月英的脸色蜡白,把碗重重的往桌子上一放,“小孩子乱说什么”
张卫东连忙站起来走到两人中间,“别吵孩子,上午是我跟人打架了,跟点点没关系。”
“你打谁了?”
“不认识,其实是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张卫东简单讲了下冲突的经过,描述了那对父子的长相。
让他意外的是妻子听完了之后还算平静,只问了他有没有受伤,然后嘱咐今后要冷静,就没再多提这件事。
张卫东松了口气,背过身子朝点点做了个鬼脸。
午睡时他睡的很不好,闭上眼睛耳朵里就能听到汽车声、说话声、喇叭声、音乐声……各种声音真真切切的在他脑子里巡回游行,效果逼真,一睁开眼睛所有声音就消失,闭上眼睛就又都回来了。
这叫幻听,人在疲劳、情绪紧张时都会出现。他有点哭笑不得,又没别的办法,只能闭着眼睛休息,有几处肌肉隐隐作痛,可能是上午太用力拉伤的。他清晰的记得冲上去把对方按倒、制服的感觉,却不明白是怎么做到的。他只是看到女儿被人抓住,愤怒一下子贯穿全身,后面的动作就完全是身体自动完成的,没跟大脑商量。那个瞬间的爆发力、速度、下手的狠和准都纯粹是身体的本能,不经过多次的磨练达不到那个水准。
难道以前经常跟人打架?联想起月英对这件事冷漠的态度,可能真的是见怪不怪。
幻觉的噪声缝隙里,传来一个很小的声音,“妈妈,为什么不能跟爸爸说以前的事?”
他睁开眼睛,噪声消失。
月英还是跟孩子在小床上睡,妻子也是压低了声音说:“爸爸生病了,以前的很多事都想不起来,说这些容易刺激他发病。你喜欢爸爸现在的样子吗?”
“喜欢。”
“那就别跟他说了,一受刺激,他可能就变回去了。”
张卫东闭上眼睛,心里那点阴影又扩大了范围。与之而来的还有担心,如果自己以前真是个坏人,该怎么办?
人的天性是肯定自己否定别人,即使犯了错误,本能的第一个反应也是先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而不是反思自身是否有过错,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如果自己讨厌自己,会很纠结。
就跟张卫东现在一样。
他的情绪已经超越纠结近似有点恐慌。
对着镜子照了半天,他不得不很沮丧的承认自己的外表确实有做坏人的潜力。别的不说,额头上那道伤疤就明显具有好勇斗狠的特征,尖削的面颊和下巴也显得有点冷戾阴狠。如果目光再凶狠点,演个打手什么的就基本不用化妆。
日期:2010-4-21 18:50:00
纠结归纠结,晚饭还是要做的。他打开冰箱看看,只剩下2个鸡蛋,做什么都不够。
点点正在门口玩,张卫东把她叫过来,“知道在哪买菜吗?”
“当然知道,”点点很自豪,“平时菜都是我买的。”
张卫东有些吃惊,她还是个八岁的孩子。可当点点拉着他的手,把他领到好大一个集贸市场的时候,他不信不行了。
好大一个集贸市场,但是人并不多,不少商户都回家过年,再加上已经是下午。点点径直来到蔬菜区,熟练的挑了几个西红柿和土豆,跟小贩讨价还价,称重付钱,每个步骤都做的颇为老到。
买完蔬菜,点点又来到卖肉的地方,挑最便宜的肉馅买了半斤。张卫东插不上手,只能在旁边看着女儿稚气的说着成人的话,做着成人的事,没来由的有些心酸。
生活的责任由她来承担还显得太早。而对这一切自己显然都应该负责。
旁边有个门面引起了他的注意,是个卖面条的摊子,一个中年妇女挥舞着足有一米长的擀面杖,把厚厚的一块面熟练的压扁,四边推开变成个圆饼,然后把面饼卷在擀面杖上来回压了几下,打开撒上面粉再卷起来,如是者几次,一大团面就变身成硕大的薄片,她把面片叠放起来,拿起刀刷刷刷几下,手起刀落,再抓起来打散,案板上就凭空多出了一堆均匀平整的手擀面。
张卫东看的几乎喝彩,虽然只是擀面条一个简单的事,但要做到这样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的地步,非得认真苦练几年不可。
点点买好东西过来,跟卖面的妇女打了个招呼,“吴阿姨好”,妇女也笑着说“点点乖啊,又来买菜了。”
点点拉着张卫东的手说爸爸走吧,张卫东对那妇女笑笑,接过女儿手中的东西开始往回走。
路上他问点点,“你和那个阿姨认识?”
点点说“是啊,我常来买菜就认识了,吴阿姨人可好了,她的手擀面是这个市场有名的,每天上午都好多人来买。”
张卫东笑笑说真的吗,会擀面条看来也很有搞头。点点问什么是“有搞头”,他解释了半天才说明白。
又走了几步,他猛的站住,拉着点点就往回走。他有了个主意。
黄月英蹬着三轮车刚到路口,就听到家里传来的笑声,这个家里很稀有的一种情绪。她锁好车刚一进门,点点就朝她跑过来,兴奋的说:“妈妈,告诉你个好消息,爸爸找到工作了。”
月英愣住了,表情和神态毫不掩饰地说着“我不相信”。
张卫东正在炒菜,有点故作神秘的笑着,示意点点继续说。
“爸爸要去市场上擀饺子皮。”点点一脸骄傲,好像是她找到了工作。
这确实是张卫东的主意。
听点点讲到吴阿姨的生意还不错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到目前为止,他发掘出来的专业技能一是擀饺子皮,二是打架,第二个技能显然没有商业价值,第一个有。
于是他回去跟吴阿姨谈了谈,对方确实像点点说的那样人很好,很快双方就谈成了合作方案,吴阿姨甲方提供场地和环境,张卫东乙方提供擀饺子皮的服务,每笔业务成交的利润资本方提20%。甲方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扩大了业务范围,乙方在最小成本的基础上获得了就业机会,最终实现了双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