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
第44节

作者: 暗黑山老妖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2-5-22 15:17: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7
  之前讲述高俅的故事,顺序上可能有点乱。
  按照时间来讲的话,这些故事发生的次序是这样的:
  高俅十二三岁时目睹父亲捅死禁军,为生活所迫走上了踢球蹭饭的道路,捡球时认识了一个姓苏的大胡子,然后就被送去治疗球瘾;
  回东京时,高俅有十五六岁,开始在妓院打工,在当铺跟苏轼重逢,两人开始了商业合作;
  在那之后一两年,妓院被查封,高俅和苏轼失去联系;
  大概十九岁的时候,高俅被园社退役,上街卖艺被打昏,然后再次遇到了苏轼。
  二十岁起,高俅就开始在苏轼手下当秘书了。
  我把这个时间表重新描述一遍是因为在这中间还有一件影响历史的事情发生。

  大约在高俅入住苏家大院一年之后,一个年轻人被押到了撒马尔罕。
  他就是完颜阿骨打。
  这是辽国人地图上最靠西边的位置,这意味着辽国皇帝打算让他一辈子在这里放羊。
  然而一些历史偶然事件改变了他的命运——塞尔柱突厥忽然崛起,玩了命的往东扩张。

  等到阿骨打被押解到这里时,城头已经升起了新月旗。
  辽国士兵一看,撒腿就跑了。
  “年轻人,讲讲你的来历。”
  苏丹听说有个东方人来到这里,很好奇,于是亲自接见。

  阿骨打敏锐地觉察到,这个来历不明的强大民族很有利用价值——那年头生存在夹缝里的小民族都天生有这点眼神,要不然早死光了——于是他开始声泪俱下的控诉契丹人的民族压迫。
  然而塞尔柱是个军人政权,有文化的人不多,更别说外语人才了。
  阿骨打的契丹官话本来就不流利,完整句子说不了几句。
  他又尝试了女真语,结果更没人懂了。
  苏丹好奇心更盛,把手底下全部笔杆子都找来了。
  于是阿骨打的故事被从女真语翻译成朝鲜语,朝鲜语翻译成蒙古语,蒙古语翻译成阿拉伯语,最后终于译成了突厥语。
  不幸的是,他的本意经过层层翻译,发生了不少变化。
  “什么?辽国皇帝能空手杀熊?”苏丹很愤怒,“你口出狂言,想恫吓我吗?””
  旁边的将军们也纷纷开口呵斥:
  “契丹人派你来说这些是什么意思?想宣战吗?”
  “苏丹,先烧死这人,然后东征!”

  “不是不是,跟熊没关系——那天是要跟皇帝一起吃鱼……”阿骨打慌了。
  “什么?辽国皇帝陪你吃鱼?你是什么人?使者?国书呢?我看是个间谍!”
  “不是不是……”阿骨打吓坏了,“不是他请我,这饭不吃不行,不去的就得骑木驴……”
  然后阿骨打绘声绘色地用肢体语言解释“骑木驴”是怎么回事。
  “哦——”
  看着阿骨打不停的指向自己的屁股,苏丹恍然大悟。“原来丫是辽国皇帝的男宠!”

  殿上的文武百官哈哈大笑。
  “妈的这些异教徒,真他妈会玩啊……”苏丹一脸羡慕的喃喃自语。
  “苏丹!请让我们挥师东进,拯救那些异教徒吧!”阿骨打退下去之后,大将们义愤填膺。
  苏丹摆了摆手。
  “真主的剑锋,锋利得无可抵挡,但不要忘了,它不是直的……”苏丹说。
  需要说明的是,这其实是当年在小亚细亚抓到的一个英格兰变态劝他出柜的一句话,被他理解错了,拿来当成了座右铭。
  “要杀死巨兽,首先要让他疲于奔命,自己把力气耗尽。这个人,我有用……”
  苏丹看着阿骨打的背影,若有所思。

2012-5-22 15:17: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8
  高俅和苏轼分别的日子是在元佑七年。
  那天苏轼下班回来,面如死灰。
  “小高啊,这次我可能回不来了……”
  晚饭后,苏轼跟高俅愣愣地坐在门槛上聊天。
  “老夫这辈子,不知道死后会留下个什么名声?”
  高俅忙说:“苏学士,你才高八斗,天下……”
  苏轼忽然哈哈大笑起来:“才高八斗?呵呵,你替我抄了这些年文件,难道不知道我都在写些什么?”
  的确,奏章的名字高俅都记得。

  《论旧法不可变》
  《论新法不可废》
  《论王安石乃当代王莽》
  《论司马光乃当代霍光》
  《论荆公新学当入科举》
  《论资治通鉴当为讲义》
  ……
  “学士刚正不啊,一人独斗新旧两党……”

  “刚正不阿?老夫一会儿说变法有道理,一会儿说守旧有道理,你以为我是有骨气?说句实话吧,我其实是反应慢半拍。”
  苏轼叹了口气,正要回去睡觉,忽然又折了回来。
  “小老弟,相处这么多年,临别我也没什么可送的,就送你句话吧。本来不想告诉你。但是我已经跟王诜说好了,让你去他那里当差,所以这句话不说不行。”
  苏轼附在高俅耳边,一字一顿地说:
  “记住,这是我一辈子智慧的结晶:皇帝,就是他妈一傻x!”
  这句临别赠言使高俅震惊了很久。

  苏轼这人一向温文尔雅,气度不凡,即使是最落魄的时候,也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从来不口出恶言。
  朝廷让来就来,让走就走,比出租车还好打发。
  高俅没想到他把“傻x”这种字眼挂在嘴边。
  至于含义,更是难以明白。
  然而高俅已经没有机会当面求教。

  第二天一早,苏轼跟家人赶着一辆驴车离开了东京,再也没有回来。
  高俅最后一次得到苏轼的消息是在他飞黄腾达以后。
  他说了两句好话,徽宗就下旨赦免了苏轼。
  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徽宗特地嘱咐传旨的天使,说你问问苏老头,觉得自己还能干,那就回来,想回老家养老,朝廷就给他补发退休金。

  天使在海南岛找到了正在敲椰子的苏轼,客客气气地问:“学士颇思蜀否?”(苏轼是四川人)
  结果这句话引起了一些误会——众所周知,大宋只有刑事犯才能享受减刑这种待遇,政治犯一向是要求减刑的一律加刑。
  苏轼强忍住浑身的颤栗,哈哈一笑,说道:“此间乐,不思蜀!”
  天使又问:岭南条件很艰苦,要不要回东京?
  苏轼又拒绝了:罪臣要留在岭南,支持朝廷南部大开发。
  还当场作诗明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最后天使拿出圣旨,苏轼才相信自己已经平反了。

  可惜他当时年事已高,心脏经不起这样的大起大落,当即一头栽倒,再也没能起来。
2012-5-22 15:18: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9

  一般人以为,高俅离开苏轼以后跟了王诜没几天就遇到了赵佶,从此平步青云,这是不对的。
  据史书记载,高俅被推荐到王诜府上是在1093年,熬了整整六年之后才到赵佶手下当差。
  王诜是先皇神宗的妹夫,当今皇帝的姑夫。
  此人早年在学术界颇有名气,在书画方面也有过人的造诣。

  被神宗赐婚之后,本来大家以为他在政界的成就不会比苏轼低。
  但他的表现却出人意料:
  丫婚后足迹踏遍整个东京,挨个洗头房考察,硬硬把公主活活气死。
  结果神宗皇帝大怒,再也没有提拔过他。
  因为这件事,东京人都把王诜当笑话看,说这人是个浑人。
  据高俅观察,这个结论不是空穴来风。
  现如今王诜快五十的人了,一点也没有接受教训的迹象,对皇家的事依旧相当敷衍。
  朝会他一般不去,偶尔去了也是在底下跟同僚聊天。
  皇帝号召捐款他说没钱,叫他去吃饭他倒是一回也不落下。

  然而时间久了,高俅就发现王诜的糊涂是装的。
  比如他在王府混了六年,依然是个负责倒马桶的,半级都没升。
  据府里的老人说,这种事绝无仅有。
  原因高俅自己也琢磨明白了:
  王诜知道朝廷正在把苏轼一步步往海南岛快递,因此绝不敢重用有苏氏背景的人。
  就好象他当年敢跟神宗的妹妹过不去,但是绝不敢跟王安石过不去一样。

  (出于同样的原因,后来高俅进端王府政审的时候,一口咬定自己只在苏轼家住过一晚上。)
  这样装糊涂虽然名声不好,但至少比苏轼的处世之道高明很多:王诜尸位素餐十几年,金银满仓,光在东京就有十来处宅院。
  对比两人的遭遇,此时对于苏轼的临别赠言,高俅的理解也深了一层:
  想在皇帝身边混,你就要把他看成是个傻x。
  他要三九天睡凉炕,你赶紧给他准备蚊帐;
  他要在东京闹市拉屎,你赶紧递上手纸。
  你要是想把他当个正常人对待,说:“官家,你是不是疯了?”你就等着倒霉吧。
  因为对于皇帝来说,君临天下,不过是一场持续终身的群 P。
  上面的一方是他,下面的是全体老百姓。
  你要是整天忧国忧民,跟皇帝耳边罗嗦:“主子啊,这个新体位不利于持久高 潮,您还是接着老汉推车吧”,那样的话用不着奸臣小人陷害,皇帝自己就要搞掉你。
  相反,你要是整天想方设法证明自己就是个白痴,除了围观和呻吟什么也不会干,你就安全了。
  想通了这些,高俅终于明白了苏轼想说的是什么:
  “你要是拿着傻x的事认真,那你也是傻x!”

  后来,高俅经常在私下里说,这就是苏轼留给他的遗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