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讲述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围城故事》
第11节作者:
江南798 李辰风被李维这一句话又给打败了,他真的佩服起李维的会说话和会抓住人的心思。
日期:2011-04-11 21:12:16
第二章
(1)
中秋节时候的月亮司仪宣告——李维终于因为健忘而被大学接纳了一半,这“一半”的标志就是终于开始弄不清楚大学里这四件事了——今天星期几,现在几点,下一节上什么以及今天吃什么。至于剩下的另一半,则要看月老和李维的意愿了——如果再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女朋友,那么李维就算是整个囫囵的现代大学生了。
青岛的月亮并不比李维老家的月亮圆,青岛的月饼也并不比李维老家的好吃,这三天的假期好像是三天的世界大战,而杏大的学生都是纳粹分子,早已经等不及奔赴战场了,因而杏大留守的都是回不了家或是不能回家的。吴自有关心的是多少份蛋炒饭等于一张火车硬座,李辰风关心的是动车组提了多少速,大有恨自己家离学校太近,政府没设置大型机场,李维既不关心蛋炒饭,也不关心动车组,他家离青岛在地图上有五头虱子排起来那么长,前提是它们还不能插队或者不排队。
李维也想和他的父亲天堑变通途,无奈自个的造桥技术处在隋朝水平,净造些石头桥还光砸着自己脚。母亲在李维八岁的时候就说这是代沟,如今李维已经十八岁了,代沟早已变成天堑。但这一切都好像是悬疑电影里的桥段,从主人公念大学的那一刻起,全部都变了,各个人物的真实角色终于浮出水面,李维不再是冒犯父权的纵火犯,母亲再也用不着继续充当这对父子的消防员,而父亲似乎也开始自我定性为一个人道主义者。
日期:2011-04-11 21:14:46
第二章
(2)
李维的父亲是位人民教师,这位教师父亲从来都是一位尊重学生的好老师,一个责打儿子的坏父亲,以至看起来,教师才是他的主业,父亲不过是个副业,而李维也应算作教学之余的副产品。
李维的父亲比母亲要大五岁,这样的年龄差距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隔阂,恰恰相反,却是无比的吸引,偏偏他们又选择了私奔这条路,李维对这段家庭史不是很清楚,盖因父母刻意涂抹和修改的缘故。私奔通常是女人恒久迷恋的主题,女人在孩子时做的梦只有两个,一个是和白马王子私奔,一个是“他”真的是白马王子。如果容许附加一条的话——倘若这次私奔错了,希望还能有机会再私奔一次。好在俩人只私奔了这一次,妻子发现丈夫并不像什么所谓的白马王子,毕竟她那个年代是只有口号,是没有童话的,丈夫却一直觉得她是个小公主,他可是读过西方童话的
——父母就是这样,生个儿子,怕太调皮,生个姑娘,又怕不能传宗接代,等到真是个姑娘有欢喜起来,太丑又担心嫁不出去,太俊,又怕跟着人家跑了——其实,李维的外公外婆并不怕他们的宝贝女儿跟着热情的小伙子跑掉,怕的是这小伙子是个穷小子,可那个时代又尽是些穷小子,也只好认了。
第二年回来,李维和他们一起领到了户口本儿和结婚证,李父又仗着老泰山的一点关系,好歹成了一名民办教师。
因为李维,这位年轻的妻子只好做了全职太太,一家三口全靠着丈夫那点薪水过活。在中国,丈夫之于妻子多半是主业,妻子之于丈夫则绝对是业主,妻子对丈夫要求不外乎上交所有的工资和每天上班兜里只有一盒烟钱。他们的婚姻生活好比刚买的汽车,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偶尔磨合不下去之时,妻子终于发现丈夫不是个白马王子,在痛苦之余又十分庆幸,还好不是嫁给个骆驼祥子。
日期:2011-04-11 21:17:41
第二章
(3)
丈夫对儿子的态度好像是养了一条比狗好玩比狗大些的宠物,李维比狗好玩比狗大的结论是在父亲给他买了一个狗伙伴之后得出的。他殷切的期望儿子将来能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一名教师,这在李家是有血统和伦理依据的,李维的爷爷是教师,李维爸爸的爷爷也是教师,族谱往上找几代都出过秀才和先生,所以李维也应该成为一名教师。无奈,上天赐给他一个麻烦的妻子还不够,还要再送一个调皮的儿子,好比是卖场里打的“买一赠一”之类的幌子,那个赠的必定不是什么好货,李维便是如此,既然他可以把粉笔塞进狗嘴里,也可以把狗尾巴塞进猫嘴里,因而他也能把粉笔末倒进酒瓶里。
而教师父亲未必读过捷克人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想必也不懂得什么《儿童是上帝的产业》,儿子是产业这个论断,对于父亲差不多是正确的,但至于上帝,就扯远了,一来儿子是自己的,二来是个无神论者,对于这份产业的巨大希冀,使得他仅留下三个愿望:做一个名好教师;培养儿子成为好教师;多少涨点工资。到李维八岁的时候,便明白自己这份产业已经破产了。
一个失败男人的失败之处无非是工资不能涨,娶一个不敢管的女人和有一个管不了的儿子。顿感人生失意,自此迷恋起钓鱼事业。
日期:2011-04-12 23:43:35
第二章
(4)
李家有一部叫《摩奴法典》的印度经典,而这部书似乎只用几句就能够解释李维和他父亲的微妙关系。《摩奴法典》里有句话说:“教师是梵天的象征,父亲是造物主的象征”,这两句放在李维父亲身上正好算是重复了,他倒表现出湿婆这个破坏之神的气魄,懊恼造出李维这么一个东西,因为《摩奴法典》里还有这么一句:“教师比十个副教师,父亲比百个教师,母亲比千个父亲更可尊敬。”李维和他母亲组成了联合议会,专门弹劾自己的议题,阻挠自己的议案通过,譬如抽什么牌子的香烟,买什么价位的鱼竿,总之李家的司法程序一点也不比美国人的司法程序简单,明显还带有一点中国特色——那个女人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武则天的气质。
恨不过的李父只好拿李维出气,尤其是只有他们俩人的时候。英国人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反过来想便是一个调皮儿子过一百个顽劣学生——嫌骂不过瘾,则手,嫌手不过瘾,则掸子,连鸡毛掸子过不了瘾,就只好用笤帚了,瘾是越来越大,发作间隔是越来越短,这一切使得怄着气李维母亲不好意思的向李维解释起来,解释的时候不是你爸爸如何如何,而是你生父何如何如。在李维十六岁的时候,掸子小贩和笤帚商人的幸福时光嘎然成了似水流年——李维已经高过他父亲半头了。
日期:2011-04-12 23:48:40
第二章
(5)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