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讲述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围城故事》
第13节

作者: 江南798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一个坏女孩最大的惩罚莫过于嫁不出去,而这句已经不能再绝的话,也是在提醒表姐,可以点到为止了,又难免产生歧义——对洵美抱怨的肯定,会鼓励洵美的继续。以致洵美觉得不吐不快,便继续她马拉松式的抱怨。最叫李维受不了的是女孩子们的关系尽是被些鸡零狗碎的小事儿给摩擦坏的,她们却又天生热爱沉默,这时候的女人未必是水做的,迟钝的倒像是木头凿的,既然沉默是金,遇上木头必定会发生金克木的悲剧,这些道理,她们一定懂得,只是太热爱悲剧,太乐此不疲了。

  日期:2011-4-20 22:31:00
  第二章
    (9)
  李维开始后悔当表弟和暂时反串一个闺蜜——凡是倒起苦水的人,决然相信自己是这个世上最苦的,如若别人说他不苦,他便再倒些苦水教别人相信他的苦,如若别人赞同他的苦,他必定会再费些更黏稠的唾沫来教别人确信他的最苦,总之,不管旁人说什么,倒苦水的人都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洵美的苦水好似巴勒斯坦死海那般的稠浓,李维只恨在死海里头沉不下去,如果能沉下去,一定溺死算了.

  旋即又赞美起设计移动电话的发明家,手机不仅能通讯和娱乐,还能够解围,就好比京剧《铡美案》和《赵氏孤儿》里头出现的大有良心而自杀的刺客,总会对剧情起到极其浪漫和重要的推进作用,王磊让李维去他学校趟,正中李维下怀。便把手机调成外放,好叫洵美听个清楚。
  日期:2011-04-21 23:22:41
  第二章
    (9)
  王磊读得大学有个童话般的名字——王子学院。在某些人眼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美丽的童话,而自己不过是有一个后母还没碰上王子的灰姑娘,好在王子学院多少可以弥补些遗憾,它的招生简章即可证明这点:一个人高考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利后不选择王子学院而造成第二次失利。

  像王磊这种成绩一般还想念大学的人实在是太多,但一定没几个人会像王磊那样,能幸运的分着招生人员给的四百块钱折扣——王子学院每年动员自己的莘莘学子回到故乡招收学生,每招一个学生便从学费中提八百块回扣——因为王磊和招生人员算是校友,打了个折扣。如若不加上“民办”二字,王子学院未必敢在青岛称自己是最强的和最大的以及最知名的,它好像是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里头的爱德华王子,低调的藏在青岛最偏远和破烂的地方,也正因此祸而得他福,这里地价便宜的发麻,王子学院索性圈了一片,因而成就其在当地各高校里头的规模最大。

  日期:2011-04-21 23:23:55
  第二章
  (10)
  “王子”的招牌除了能在精神上做学生们的阿司匹林之外,还能在物质上做家长们的吗啡和甲基苯丙胺——学院的收费当然要贵,否则可对不起“王子”二字。
  能念王子学院的家庭未必都是有钱的,却必定是重教育的,中国家长们的指头缝能紧得过政府,却一定紧不过学校,税可以逃,费可以抗,但学费决然是跑不了的。由于中国已经不存在阶级和阶级矛盾,但仍旧可以借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辩证关系来佐证教师同家长的关系,一群挨剥削的家长背后一定站着一个先富起来的民办大学教师,而一群能富起来的教师必定呆在一个更加破烂的大学里,由此可见办一个大学要比办一个企业划算得多也积阴德的多,正是看清楚这点,企业家纷纷转型成正副教授,王磊的院长刘嘉庚便是个例子,不过他走的还长远些,不仅是教授,还是青岛市的招投标协会的顾问和名誉主席,从经一下子到政,可能会很麻烦,但中途绕了个教育的弯子,便容易了许多。

  总而言之,中国的海军还是要跟王子学院虚心学习的,建校不到五年,便已着手打造起中国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