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笔记——一个县长的独白》
第9节作者:
当朝七品 日期:2011-04-22 22:16:39
(接上)
第七章 祸起清高
在孙代市长面前的尴尬场面,让王主任郁闷之极,始终无法释怀,挥之不去。
终于捱过了痛苦的周末。周一,王主任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计委全体干部会议,总结孙代市长的检查活动,一扫胸中的闷气。
王主任面色凝重,扫视了一下参会人员,目光特意在陈科长和孙科长处停留了片刻。这片刻的注目让二位科长心跳骤然加速,神色紧张起来。
几句对检查活动的肯定之后,王主任话锋一转,调门提高了八度,直奔问题,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的问题。
我仔细地数了数,大概是一点成绩,八个问题:一是批评办公室主任接待安排得不够细致;二是批评项目科长不了解项目情况;三是批评个别副主任关键时刻不靠前;四是批评检查过程中指挥失当,疏漏不断出现……
责任心的问题,能力的问题,观察力的问题,理解力的问题等等等等,越说越多,越说越气,义愤填膺地足足说了一个多小时,把总结会弄成了批判会,把大家批得个个垂头丧气。
忽然间,王主任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点名道姓地表扬我:“工作扎实,情况熟悉,关键时刻不怯场,拉得出,打得响,说得清,讲得明。相反一些科级干部作风漂浮,不深入实际,不了解企业情况,影响了计委在市领导心目中的形象……”
一刹那,几乎所有同事的目光都聚焦到我的身上。
我可是毫无思想准备,感到自己仿佛被置于烈日之下,顿时呼吸急促,满脸胀红,满头冒汗,浑身上下不自在。心想:“亲爱的王主任哪,您快别再说了,你这那里是在表扬我呀,简直是树我为全民公敌呀!”
锋芒初露,尽管为自己赢得了顶头上司的信任和嘉许,却也招来了莫名的妒恨。
几天之后,关于我的种种非议不胫而走。什么投机钻营、巴结领导;什么狂妄自大、抢出风头……
最无法让人理解的是,那个被孙代市长问得无言以对的孙科长,也私下和别人说,我在市领导面前如何抢了他的风头,陷其于不利之中,一付无辜的可怜相,居然堂而皇之地以此遮掩他的工作失职。
黑白颠倒,天地良心!真是人心险恶啊!流言让我心烦,非议让我恐惧,一段时间里,我似乎成了别人眼中一个偷天换日、贪天之功归已有的窃国大盗。
没办法,谁让自己为一时之虚荣,挖门盗洞地非要来当这“政府官员”呢?!这也许是我人生必须经过的炼狱吧!
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我只能以“不遭人嫉是庸才”自诩,用卧薪尝胆这句古训平复心境,聊以自慰。
其实,我才是何等的无辜啊!在孙代市长领导检查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我的行动始终是被动的,完全是事出无奈,准切地说,我是被各级领导们一步步推到了前台,这一点王主任自然心中有数。
“只要有王主任的支持,只要自己有过人的能力,自会有我的出头之日。那些无稽的议论无伤于我,不日就会烟消云散的。”我默默地坚信着。
不出所料,王主任果然从此对我高看一眼了。偶尔,在全体干部大会上提及业务学习时表扬我几句,有时直接越级把我叫去安排一些应急的工作。开始,我还暗自得意,但很快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头了,周围同事们的眼神中似乎充满了敌意。
当时,自己毕竟太年轻,尽管胸有才智,但还是头脑简单,缺乏经验。每次被王主任传唤,自己都有一种莫名的虚荣感和成就。回到科里埋头忙完领导交办的任务,就直接向主任回复了事,幼稚而狂妄地以为领导交办的事,没有必要向陈、孙二位科长汇报。
这是我所犯下的一个致命的错误!在他们看来,凡事必须按照官场规则,都要逐级向他们汇报,越级汇报是官场中的大忌。
“你小子高攀上了主任,就不把我们科长放在眼里了?!目无上司,清高自大,实在是可气可恶,以后有你好看的!”二位科长虽然平时互有猜忌,但在这个问题上却出奇地一致,不约而同地想到一块儿了。
还有一个人,更是如坐针毡,就是与我同科室的那个“后门仔”阎庆华。此人由于有一个当官的老丈人与王主任的密切关系,与我相比,官场门路略胜一筹,因此,总是自觉优越感十足,感觉十分良好。
这次,我的一次偶然的上佳表现,让他明显感到了一种潜在的威胁,自然是妒火中烧、心有不甘。打那以后,阎庆华在表面上虽然与我谈笑依旧、亲密无间,但在暗地里却四处散布对我不利的议论,甚至暗中玩阴使坏。
领导一时的重视,无意之中让我树敌左右,给自己的仕途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年的我,年轻气盛,自视过高,不愿卑躬屈膝地向世俗偏见低头,又根本不懂得官场犯禁的严重后果,天真地以为风雨过后一定是彩虹,其实,官场之中,在狂风暴雨之后,常常还有滔天的洪水。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清高误已啊!”这是我后来痛定思痛的切身感悟。
果然,我的麻烦接踵而来。
(待续)
日期:2011-04-23 21:21:54
(接上)
一年一度的全省计划工作会议,三月初在省城召开。
修订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年度国民经济发展大本计划,总结全市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工作千头万绪,忙乱不堪。
在官场混了几年,也从中悟出了一些生存法则。俗话说,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要想在高智商的政府机关出头快,就必须能说会写。笔杆子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如果再修炼些奉迎之术,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了。
其实,文字功夫也没有什么深奥之处,都是一些“党八股”格式化的东西,在机关呆久了自然熟能生巧。
什么开篇先声夺人,打开场子,之后起承转合,前后照应;什么发生了几个新变化,取得了几个新成就,如果可能,凑上个“十景”最好;接着,再不无自豪地总结出几条成功经验;然后,以高瞻远瞩的笔锋描绘出激动人心无比美好的明年;最后,号召全体同仁为实现光辉灿烂的未来努力奋斗云云……
全国党政机关的文件报告格式雷同,上传下达,高度一致。县里抄市里,市里抄省里,全党抄中央,总之,是“天下文章一大抄”。
政府机关是文山会海之地,创作出惊世骇俗的文体也不足为怪。
我就曾经亲手写过这样一个文件:“关于转发吉林省计划委员会{关于转发国家计委《关于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强生产资料价格管理,制止乱涨价、乱收费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连我自己都怀疑这文法通否,文体当否。创新?!政治上创新可是关乎乌纱之事,性命攸关,必须稳之又稳,慎之又慎。
“稳稳当当地干满本届,创新就留给下一任吧!”这是多数官员身体力行、但永远也不愿明示的座右铭。
记得当年,自己初入官场,不知深浅,总想在领导讲话和工作报告中提出一些新思路,新观点,也每每被领导用红笔圈了去,也许还伴着几声不屑的嘲笑呢。
官员要想在政府机关里混,混好,混出头,亲近领导是平步青云的不二法门,官场黑马常常从领导的近人中杀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