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没说完,彭贝洪直接打断他说:“少说这种套话,捡要紧的说。”
有些人忍不住发出低低地嗤笑声,指挥使面色一红,恼怒而尴尬。他不敢得罪长官,只好狠狠地瞪了瞪众人,然后开始切入正题。
其实战斗的过程非常简单。王朔凌和岑超麾下各有一万人,按照官兵的传统,其中三成是骑兵、七成是步兵,千余人是后辈的武学生员,其余的是京畿地方的厢兵。王朔凌性格保守,将所有步兵均分为两个大阵,相距百步,而他的骑兵藏在步兵方阵侧后方,作为战斗的预备队。岑超则很有针对性地将自己的步兵分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方阵,大的一个占有七成的兵力,小的一个约三成。
岑超率先发动了进攻,他用七成的步兵兵力进攻王朔凌的一个方阵,三成的兵力牵制王朔凌的另一个方阵。双方的骑兵则在步兵战场的周围展开了乱七八糟的厮杀,不到中午,双方的骑兵都已经消耗殆尽。
步兵的战斗比较耗费时间,一直到下午申时,岑超才在自己占据优势的一个战场上取得了惨胜,而他的小方阵也快被王朔凌吃掉了。在此之后的战斗没有悬念,岑超取得了纯粹的数量优势,并且将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终局。
日期:2012-5-10 0:08:00
连载140.差积术
操兵指挥使陈述完毕之后,彭枢密使点了点头,问道:“哪一位是岑超?”
前排就座的岑超霍地一声站起,姿态挺拔如同标枪,他响亮地答道:“职国子监生员举羽林异等岑超,拜见枢密使大人。”
岑超是英俊小生,平日里面色晦气,在长官面前却有春风。彭枢密使颔首笑道:“果然是少年俊才!”然后他又拍着自己花白头发的大脑袋叹息道:“老喽!老喽!如今是你们年青人的天下了嘛!”
岑超立刻得体地回答:“生员年轻识浅,全仰赖长官的栽培!”
老彭挥挥手打断他的客套话,说道:“王朔凌的这个阵法我是见过的,连环阵嘛!你这样一大一小的阵法是个什么名堂?”
岑超恭谨地回答:“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而制胜,兵法之常也。我这个阵式是专为克制连环阵而设,叫做君臣相辅阵。”
老彭笑道:“君臣相辅?大夫开方子嘛!我问你为什么要分成这么一大一小两个阵,为什么是三七开?”
岑超答道:“用兵之道,兵合则势强,兵分则力弱,我看王孝廉摆了连环阵,乃是分兵。只是我若合兵一处,却遭他腹背夹击。因此上,我用七成兵力攻击他一营,自然占了胜机;用三成兵力牵制他的另一营,使他不能袭我侧后。”
老彭板起面孔说道:“一派胡言!你用七成兵力对他五成,是占了胜机;那他用五成对你三成,就不是胜机了?”
岑超昂然道:“这自然是经过算计了!”然而不等他说完,康森在一旁插嘴问到:“五对三好像比七对五还要大吧?”
岑超淡淡一笑,说道:“大司马!战斗之事却不是这般算法。”随即他当堂演示了运算过程。
运算的结果表明,如果用七百人对阵五百人,等到五百人一方丧失殆尽后,七百人一方还能剩下将近四百八十人;而用五百人对三百人,取胜后则只剩下四百人。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四百八十人对四百人,仍然具有优势。
康森没有能够跟上王朔凌的运算,有点糊涂。他疑惑地问道:“这是个什么算法?”
岑超脱口答道:“无他,就是一点差积术而已。”
读书人一般都是学过些差积术的,康森自然知道他用的是差积术,只是康老多年为官,早已经将这种繁难的数术忘却。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支吾了两声,打算蒙混过关。没想到岑超却很刻薄,说道:“这用差积术计算用兵多寡之法,正是职方司郎中裴大人首创,生员不过是照猫画虎。康大人兵部正堂,总揽戎机,这种小事自然忽忽不萦于心。”
康森勃然色变,面孔变得血红,他强忍着不让自己发作,重重地哼了一声。彭贝洪喜欢热闹,咧开嘴呵呵笑道:“不得了不得了!现如今咱们这些做丘八的也用上了差积术。裴大人,岑超这算得对吗?”
裴鸿不知道岑超为何故意为难康尚书,他更不愿意卷入到这种纠纷当中,但他一贯诚恳,只好说:“若是先决之事皆合,这样算没问题。”
彭贝洪笑道:“好!裴大人海内名士,他说没问题,自然是没问题了。只是老朽有一处疑惑,想要问问,若是用八百人对五百人,最后能剩下多少呢?”
岑超低头摆弄了一阵算筹,最后得到了一个数字,“我方剩余六百二十人,敌方剩余四百六十人。”
彭枢密使问道:“那你怎么不用八成对他五成,留下二成牵制他呢?”
岑超对这个问题也胸有成竹,他解释道:“若是用二成对他五成,太过悬殊,很快就被吃掉。然后他合兵一处,我方必败。”
枢密使思忖了一阵,问道:“那你用三成对他五成,也应是他先吃掉你这三成才对,还不是照样让他合兵一处?”
岑超垂首秉道:“大人明鉴,这正是生员最大的顾虑。所以生员制胜之大关节,就是用这三成兵力尽量久拖,直到我吃掉他一营人马为止。”
枢密使恍若大悟,说道:“怪不得你不在大阵中指挥,却跑到小阵中耗着,就是为了这拖延二字。”
日期:2012-5-10 23:09:00
连载141.萧二郎总是招人讨厌的
岑超的解说令人觉得新鲜,裴鸿的名声折服了众人,在座的官员都兴奋起来,如同观看了精彩的杂技表演。有些老成之人还在等着看彭枢密使和康尚书的态度,年轻无顾忌的人已经开始交头接耳地啧啧称赞。
彭枢密使率先发表了他的意见:
“我看岑孝廉的兵法,精妙入微。用差积术计算用兵之多寡!以前没有听说过嘛!”
他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些,但是老人说话啰嗦,他又东拉西扯地说:“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老朽估摸着有些同袍不服气,不服气可以自己比比看嘛!依着老朽的见识,有些个尸位素餐的军官,哪里算得上是‘将’,别看顶着什么校尉、将军的头衔,顶多算是个武弁。像岑孝廉这样的青年才俊,莫怪老夫说话造作,将来必是国家擎天的玉柱、跨海的金梁!”
彭枢密使试图为会议确立基调,自然有人反对。康尚书随后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
“彭枢密使年高德勋,今天在座的诸位,若依着年齿,自然是彭老为尊;若依着官职爵位,也没人比得上他老人家。他老人家在座,就是我们大家的依靠,他老人家的钧旨,我们也不能置若罔闻。”
这一段冗长的铺垫自然全都是反话,康尚书科举出身,说话书虫气十足,曲折宛转地令人焦躁,他说:
“岑孝廉这个人呢……本部堂是认得的!自他入了武学监,年年折桂,不让他人。若说是青年才俊,自然是不假。然而自古谦受益、满招损。本部堂倒是觉得,对后生子弟,切不可使其过蒙赞誉,生其骄矜之心,有害无益呀!”
这些话算是表明了他的态度,但若没有实际的内容,会令人觉得空洞。康尚书害怕自己出乖露丑,是以行抛砖引玉之策,他说:“本部院是个书生,原本不通兵法。不过却也有些疑惑,诸位同僚若是能为本部院解惑,也算是为皇上的事情尽心了。”
随即他开始列举疑点:
“第一条,兵法上说:吾闻宁拙而速胜,未睹求巧而久拖,岑孝廉却说要尽量拖延,不知何解。”
“第二条,若是没能拖住王朔凌,岑孝廉有没有后备的招数?”
“第三条,四百八十人对四百人,也不算是很大的胜算。最终结果大家也看见了,不过是两败俱伤,未必算是得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