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60节作者:
李幺傻 日期:2011-02-15 09:48:16
【5-3】
滇缅公路动工,是在抗战刚刚开始的时候。
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来到南京参加军事会议,在会议的间歇,趁蒋介石私下交谈时,龙云把自己修建滇缅铁路的想法向蒋介石和盘托出,蒋介石听后大为振奋,连声说:“好得很,好得很。”
具有战略眼光的国民政府高层和蒋介石,已经预感到仅凭中国的国力,是难以与强大的日本抗衡,必须寻求外援。必须在外援的支持下,才能打败日本。
那时候的中国真穷啊,仅有的薄弱的工业基地修建在南方仅有的几个大城市:上海、南京、汉口等,而当时我们的工业基地不但造不出飞机坦克,甚至连汽车摩托也造不出来。全面侵华战争前夕,中国的军援依靠德国,然而日本与德国签订了轴心条约后,德国在为中国装备了三个机械化师后,被迫停止。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苏联为了让中国牵制日本强大的关东军,以让西伯利亚确保无虞,出于自身的利益向中国提供援助,这些援助可以装备15个师。然而不久,苏联与日本媾和,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对华援助终止。
日本也认识到了中国没有外援,是无法坚持这场规模和消耗都是史无前例的战争的,所以日本在战争一开始,就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南沿海各大城市,占领了中国通往太平洋上的所有港口,封锁了中国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这是一个毒辣无比的损招,这招让中国孤立无援。日本幻想着依靠此招,中国很快就会投降。
然而,日本的如意算盘又打错了,中国尽管孤立无援,但是仍然死战不降。
中国在太平洋上的港口被日军彻底封锁了,中国只能寻求印度洋上的港口。在当时,海运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也是国际上唯一可行的运输方式。
中国和印度洋之间最短的距离,就是从云南南下,取道缅甸,可达印度洋上的重要港口城市仰光。
当时的缅甸属于英国殖民地,缅甸有一条道路从仰光直达缅北城市密支那。中国只需要把道路从昆明修建到密支那,就能够与仰光连为一线,这样,来自国际上的援助和海外华侨的援助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运输到中国。
那时候,国难当头,海外华侨踊跃捐款捐物,他们资助中国度过了抗战初期最艰苦的岁月。现在,如果中国再有战事,不知道那些定居海外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们,会不会像几十年前的海外华侨那样捐款捐物?
国民政府计划修建两条道路,一条滇缅公路,一条滇缅铁路。两条道路几乎同时开工。
这两条道路修建的时候,从来没有遭受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日本想当然地认为,等不到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通车的那一天,中国就会战败投降。
这次,日本的如意算盘还是打错了。日本低估了那时候中国人的凝聚力和意志力。
日期:2011-02-15 18:14:12
【5-4】
无论是滇缅铁路,还是滇缅公路,它们的历史都极为悲壮。这是两条中国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时刻,用手指刨出的两条血路。
滇缅铁路从昆明出发,经过禄丰、楚雄、弥勒,通过边境小城术达,与缅北重镇腊戍相连,腊戍则有通往仰光港口的铁路。
滇缅公路也是从昆明出发,但是它的路径没有与滇缅铁路重合,它经过云南的楚雄、祥云、下关、保山、潞西、畹町,到达缅甸境内的兴威、木姐、腊戍,最后直达仰光。
先说说滇缅铁路。
这是一条苦难之路,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一条道路像滇缅铁路这样充满了悲壮与忧伤,这种悲壮与忧伤,也只有我们这样多灾多难的民族才会具有。
滇缅铁路长达860公里,修建滇缅铁路的劳工多达30万人,全部是沿途各县的老人、妇女和孩子。那时候,云南的青壮年男子都去了抗战前线,与日军拼死搏杀,修建这条道路就只能依靠留守在家乡的妇孺老幼。
30万滇西的妇孺老幼,从家中带来工具和干粮,开始修建一条对他们来说闻所未闻的铁路。他们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没有任何机械工具,完全依靠着双手,砸石头、推石碾、挖山石……那时候,国民政府的财政早就捉襟见肘,这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不但拿不到任何补助,而且所有的开销都要依靠自己支付。滇西,自古以来山大沟深,河流湍急,交通不便,地瘠民穷,这里是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传说中瘴气弥漫毒气横溢的荒蛮之地。而现在,这些本来生活就极端贫苦的人们,又要自己修建一条艰险的道路,谈何容易!
庞文员当年是修路劳工中的一员,他开始修建滇缅铁路的时候,仅仅9岁,9岁的小孩也要拿着铁锤砸石头铺路基。我是在2010年西南大旱的时候,跟着送水人员进了一个叫做木诺的彝族寨子的时候,才认识了庞文员,才知道他当初参加了滇缅铁路的修建。庞文员说,当时修路的时候,人们吃完了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就挖野菜吃,后来野菜也被挖光了,就开始有人饿死。但是,饿死也不能耽搁工程的进展,滇缅铁路早一天通车,前方将士就少一些牺牲。
庞文员说,那时候每天都有人死亡,有的是饿死了,有的是从悬崖上掉下去死亡了,还有的是累死了,更多的人是患疟疾而死。滇西有一种可怕的蚊子,平时停在脏水上,铺了密密的一层,它们飞起来的时候,就铺天盖地,人只要被这种蚊子叮上一口,就会染上疟疾。诸葛亮当初南征时,将士们畏之如虎的瘴气,就是这种蚊子。这种蚊子在低空中盘旋,远远望去就像一层水汽。被蚊子叮咬了的人,没有医药医治,就只能等死。
后来的资料记载,修建滇缅铁路时,最少死亡了10万劳工。这些劳工都是老人、孩子和妇女啊,他们的儿子、父亲或丈夫在前线与日军拼死作战,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丈夫在前线浴血奋战,战死疆场,后方的妻子怎么能知道?后方的妻子累死在滇缅铁路上,前方作战的丈夫又怎么能够知道?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日本侵华战争,让我们中国人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
滇缅铁路全长860公里,死亡10万人,平均每修建8米,就有一人死亡,这是一条血泪之路,这是一条白骨堆积而成的道路。
然而,这还不是滇缅铁路最悲惨的,更悲惨的是这条血泪之路的命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