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路边通信小店经营者,底层小人物讲述通信行业的酸甜苦辣》
第6节作者:
买卡卖卡 詹春光打了一个电话,五分钟左右来了一个黑瘦的南方人,南方普通话和本地土语结合的口音,看来他在这里的时间比较长了,詹春光把情况详细说了一说,并强调我是他的老哥,好朋友,那个人叫阿彪,阿彪拿起手机看看,又装了自己的卡试了拨打几个电话,用脸贴在电池上试试温度,然后用一顿一顿的南北混合土洋并行的口音说:“都是自己弟兄们,这个手机毛病不小,修起来费劲,和春光关系不赖,我给500元,多一块钱我也不要,中不中,不同意我也没有办法,真的修起来很麻烦的,你们也明白,我就是自己修修卖给顾客挣个手工费,行了我就拿走,不行,你们就再找找别人”很直接,很直白,没有商量的余地。
詹春光在一旁给我使了个同意的眼色,我知道这个阿彪应该是出的最高价了,很心疼啊,四百块就这样没有了,割肉放血的感觉,我心里哆嗦着点了点头,詹春光和和他以后怎么说和怎么货?款双方交接,我就不知道了。
不知道怎么和詹春光告别,怎么离开他的小店,怎么走到汽车站,怎么回到镇上。。。。。自己有些迷茫,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没有维修知识和经验做这个行业真的不行吗?我的选择就这样半途而废?我应该怎么办呢?以后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个问题呢?学维修手机技术,要5000元学费,我没有,但是想在这个圈子走下去,还得做,还得多学,吃些亏,就当做学费了,还没有血本无归,还有余额利润,继续做,要学会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不知道哪位智者说过一句话:经验就是夜行者掉进深坑中腿骨摔断后对阵痛的陈述 经典,精辟,准确!
当年很流行的一首歌里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大哥成龙,周华健老师都力捧,我为什么不能释怀?想通了,明天继续,我还有我的希望和动力!
我还要在这个通信行业做下去,给自己加油!
第二天,我还是意气风发的骑着我的自行车在北田镇的邮电局一带游荡,去开发和等待自己的生意和客户,没有事情就到买手机的两家店铺里去蹭磨,混个脸熟,也看看什么机型热卖,能卖多少钱?什么样的人买手机,有没有我认识的,这些店哪个店卖的手机多,为什么他的店里卖的多,是什么原因?总之,自己 要调查这个市场和了解这个市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做这个也是和别人抢夺市场,是不是有点卑鄙?所以我到哪里给人家帮言卖手机,顾客少的时候跟老板店员聊天瞎侃,也把自己身边的熟人同学朋友介绍到他们店里转转,嘿嘿,厚黑学读过,没有读完,太沦落,我不怎么高尚,但是不能卑鄙,钱可以少一些,朋友却要多一些好,生意是一时的,朋友是一世的;葛优葛大爷在多年后在电影里也同意我的观点:“做人要厚道,要注意素质”
日期:2011-03-25 17:12:16
通过我的详细观查和统计,我们这个镇经济发达,还是比较富裕,有众多的企业和商户,因为这里是三县交界,在交通经济商业上堪比一个县城,是河南省经济十大强镇之一,人口有七万之多,但是只有三家通信店,市场还是巨大的。
这三家店有一家很小,卖电话机电话线之类手机很少,而且位置在商业街上,不在邮电局那里,不是人们潜意识和习惯性思维购买此类通信用品的区域所在,这个店生意一般,走货量不大,手机估计一个月卖不了一台,有个维修师傅,本地人,我到他那里试过他的手艺,一个无绳电话简单的话筒故障搞不定,没有竞争力和营销潜质----放弃
另外两家在邮电局旁边,其中一家在邮电局大楼一层,紧邻营业厅,是一个拐角,一边是中国电信的营业厅,当时的邮电局已经分离成邮政局和电信局两家,电信局是中国电信,这个电信不是现在牛头的中国电信,是那个时候一摞叠加起来的“中”字的中国电信,另一边是这家店,他们家挂的是中国移动通信代办,卖号卡多,整个镇区域内含周边县乡移动入网的基本是百分之八十都在他这里手机也有市场,1999年8月16日河南移动通信公司挂牌以后与邮电分家,邮电局不办理中国移动的入网业务,在我们这个区域内他独份生意一个月能卖十几台,电话机卖的不多,老板不重视这个业务,老板是一个中学老师辞职转行的,两口子经营的不错,值得关注和学习其中玄妙所在。
这家店的左边,也是邮电局大楼一层的门面房,是从中国电信剥离出来的国信寻呼,寻呼在1999年已经是显露强弩之末,新入网用户不多,离网率是稳步提高,但是依然是牛气哄哄,我也很少到他们那里去,脸难看,事难办,都是从电信局走出来的精英,迅猛发展的寻呼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高额利润让他们失去了理智和低调,同时失去名分被国家安排与联通合并的悲哀也在慢慢地向他们靠近。。。。。
生意看起最火和人气最旺的店是第三家,从邮电局大楼向北有三百米路西的“红五星电信”通讯器材店,是邻县过来的人做的,他们整个家族以连襟关系连锁经营,就是姐夫妹夫姨夫这些内亲关系为主,覆盖了好几个县,并且都做的不错,所有的店铺门头上都有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很醒目,很好辨认,也很有个性,也是他们家族通讯产业文化的图腾吧!
红五星电信这家店手机卖得最多,做这个行业在我们镇上也是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从90模拟机时代以及寻呼机上号到上世纪末的数字无线通信的转型一直是镇上通讯器材销售的NO.1,普通固定电话机也有销量,人们已经习惯到这里看看转转,因为先入为主。红五星电信是销售通讯器材为主,号卡卖得很少,老板没有卖号卡的竞争意识,觉得手机大哥大卖一个能挣得不少,而且买了手机的人一般也要在他这里买张号卡,他卖的是她老家邻县的号卡,从中国电信时代到139数字移动电话放号,他几乎没有卖过本县移动公司的卡,所以他虽然大半通信终端销售,自己也觉得自己店是多年老店,远离通信中心地带,安然僻静的挣钱,鹤立鸡群的我何必要和其他人去搅在一起?
各位千万不要因此改变对他的看法,他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商人,在那个时候,手机店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都是非富即贵,咱普通工薪族和老百姓在家耕田种地的农民大爷能用的起手机吗?固定电话的初装费从90年代初的8000块---6000块---3000块一直到后来的500块200块历经十年,你家装了也是很少用的,座机费一个月不能少二十多块,打手机和市话外四毛八,比一个烧饼贵一毛八,比一斤玉米贵四分,一个民工在工地上一天是二十块,是技术工,能掂瓦刀砌墙的建筑大师傅,他敢打几十分钟电话,全家老小的柴米油盐就和计费秒表滴答滴答地飘走了,他会用吗?一个农民大爷,扛着一麻袋玉米来了,按照一百斤的袋子装,在麻袋上扎个洞,在移动公司的大厅里漫游状态下打手机,一分钟四斤玉米,呵呵,遛上那么两小圈儿,移动公司地板上铺满玉米,口袋瘪成围脖缠在脖子上,农民大爷倒了,不是累到,是心疼的晕过去,一亩地半年劳作的十分之一,能不心疼吗?能用手机的自然不是普通人啦!红五星电信的老板结交的可谓:谈笑有权富,往来无平民。人在那种环境下,神仙圣人也是会头脑发热膨胀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