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负三万米 国家秘密科研任务所揭示的真相》
第32节作者:
猪在天空 如果说方小玲的心理素质训练只是一种主观力量,它让我去冷静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那么丁大海的出现则是一种强大的客观力量,它让我感受到了那种十分踏实的感觉,有好兄弟在身边,任何的艰难险阻都不会让我感到畏惧,俗话说的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真是一对好兄弟!”方小玲在一旁说,“丁连长特意让我不要告诉你,他要给你一个惊喜。”
我气不打一处来,用力推开丁大海,并狠狠地给了他一拳。
“你不就喜欢惊喜么?”丁大海咧着嘴笑,“一个多愁善感的家伙。”
“哦?”方小玲眨着眼睛,“看来我们所掌握的资料还不够完备。”
“不要听他胡扯!”我对方小玲说,“这家伙大大咧咧惯了。”
“国旗,找媳妇了么?”丁大海岔开话题,一脸坏笑。
“明知故问!”我骂道,“难道就没有其它话题了?典型的胸无大志!”
“哈哈!”丁大海看着方小玲,“国旗这家伙有点小孩子脾气,你可一定要有耐心啊!”
我立马急了,心说丁大海怎么还是老样子,说话从来就没有个把门的,大老爷们胡扯蛋不要紧,干嘛还要把方小玲给拉进来呢?我看了方小玲一眼,她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
“大海,不要胡说八道!”我立刻转移话题,“还是赶紧说说你的情况。这些年你都做了些什么,你又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丁大海正要开口,扩音喇叭突然传出声音。“五分钟后抵达基地,请各单位做好对接准备。”
“这么快就到了?”我感到十分意外。
“渤海的平均深度仅为18米,最深处也只不过80多米。海底基地建在海床上,潜艇下潜点到基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000米。为了建造这个海底基地,我们在地壳气泡正上方的海床上开凿了一个100米深的支撑平台,仅仅是这个海底基地,就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工程。”
杨教授刚说完,丁大海就拉着我向右侧的操作台跑去。
他手指其中一台液晶屏幕:“快来看看!”
我低下身体仔细去看。海底的能见度很低,液晶屏幕显得十分昏暗,我在液晶屏幕中隐约看到一团橘红色的光斑。画面应该是由潜艇外部的摄像机所拍摄的。
潜艇不断地接近目标,橘红色的光斑逐渐发散开来,最终变成了一朵在海中绽放的礼花,星星点点一片,那是一座宏伟的海底基地!
2010-11-7 9:44:00
第九章 海床上的基地
海底基地建造在一个圆形平台上,约有二平方公里的范围。在基地中间是一座巨大的白色半圆形建筑物,其四周环绕着许多圆柱形建筑物,高高矮矮,层次分明。整个基地看上去很像是一座巨大的炼钢厂。几艘小型潜艇正在基地中穿梭往来。
杨教授就站在我身旁,他的表情像个孩子,正欣赏着自己亲手搭建起来的沙土模型。与此同时,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静静注视着液晶屏幕,我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自豪,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他们是创造奇迹的人。
突然间,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此时此刻,在世界的某些角落里,是否正在进行着其它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工程呢?这个世界有很多的秘密,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正因为这样,这个世界才会有趣。
“对接已完成,请有关人员离艇。”潜艇轻微震动了一下,扩音喇叭传出指令。
“我们走!”丁大海拍着我的肩膀,“保准让你大开眼界。”
离艇通道离我们不远。一扇厚重的拱形密封门敞开着,门后是一条白色通道。二名战士在前面带路,通道的尽头是一扇白色密封门。其中一名战士熟练地按动着密码锁上的小键盘。几秒钟后,在“哧”的一声后,门无声无息地打开了。
眼前是一个圆形房间,约50平米,房间内站着几名身穿白大褂的人,在他们和我们之间,是几扇金属边框的门洞,它们与机场安检门十分相似。
果不出我所料,安检工作细致入微。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我甚至怀疑他们已经知道了我有多少根头发。
令人感到羞涩的安检终于结束,一名“白大褂”打开身后的密码门。在进入这扇门后,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2010-11-7 10:36:00
我们置身在一个接近二个足球场大小的巨型大厅里。脚下是深蓝色的硬胶地面,其它地方几乎全是白色。在近百米高的拱形穹顶上,布满了繁星般的照明灯,它们散发出柔和的白光,各种工程车辆在大厅内往来穿梭。在这个地方,我只见到二类人群,一类是穿着军服的军人,另一类是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人们来来往往,一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在大厅左侧,停靠着许多重型设备和军用卡车,在它们旁边是一片用草绿色迷彩布遮盖的区域。在大厅中间,一根直径超过50米的巨型白色立柱自下而上直抵穹顶,如擎天柱般耸立着,在立柱的中上部,用红蓝二种涂料绘制着一个巨大的火炬。
“快来看看这个!”杨教授拉了我一下,就向着白色立柱跑去。
他跑的比兔子还快,我硬是没追上。当我赶到他身后时,他正用手抚摸着立柱表面,就像在抚摸自己的孩子。
“它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创举,我们把它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抵达了地下三万米的地方,那里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接近地心的地方!”
杨教授自言自语,我恍然大悟。在这根巨大立柱的下面,就是那条直达地壳气泡的竖井,一条深达三万米的竖井,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目前,人类所钻探的最深竖井是石油探井,其最大深度也不过一万二千米而已,但我脚下的这条竖井,其深度却达到了不可思议的三万米。作为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它当之无愧。
我抬头仰望立柱,心中不禁一阵窃喜,我的大地震理论有了现实论据的支持。地球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7千米,海洋覆盖之下的地壳厚度要比这个平均值小得多,仅为7千米。基地建造在海床之上,通常来说,其下部地壳的厚度不会太大,但地壳气泡的深度为30千米,也就是说,渤海海床之下的地壳深度不小于30千米,竟然与大陆平均地壳厚度相当。这点看上去十分矛盾,但却为我的大地震理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论据,渤海湾以前的确是一片陆地。
“没有让你失望吧?”丁大海看着我,“你从小就喜欢神奇的东西。”
“绝对没有失望。我看到了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
我刚说完,杨教授竟转身猛地抓住我的手。他的身体在颤抖,声音也在颤抖。
“这里与地壳气泡相比还处在石器时代。我无法用语言去形容那里的一切,只有当你置身其中才能真正明白我的心情。太平州人已经掌握了神的力量!”
杨教授的眼睛充满着向往。他一直都抓着我的手,我和他惺惺相惜了,我开始浮想联翩了,脚下的地壳气泡似乎正在呼唤我。探索未知就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我向方小玲投去了感激的目光,而她此刻正注视着我,面带微笑。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一些这样的人,是他们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或者说是他们为我们开创了未来,虽然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却知道在这一刻我是快乐的。
接下来,我开始再次环顾四周,我必须把这个地方看清楚,因为这里就是新生活的起点,我心中的那艘帆船已经起航。
“这位就是沈先生吧。”身后传来一个男人洪亮的声音,“我代表基地欢迎你的到来!”
2010-11-7 13:01:00
我收拢思绪转身望去,对面站着三名军人。他们是何时出现的,我不知道。离我最近的军人穿着一身墨绿色军装,显得与众不同,他年纪在50岁开外,中等身材,神情庄重。
“施将军,这位就是沈先生,我们把他带来了。”杨教授在一旁为我们介绍,“沈先生,这位是施将军,海底基地负责人。”
“感谢你对国家事业的支持!”施将军走上前与我握手,他的眼中划过一丝惊讶,“这个世界上的事情真是千奇百怪,如果不是见到你本人,我真的无法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会存在着另外一个自己。”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能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而且,正像您说的那样,这件事情十分有趣,我会不请自来。”
“看来,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句话说得好,一个良好的开端,就等于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
施将军说完哈哈大笑起来,紧接着所有人都跟着笑起来。这的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开始继续环顾四周。
“沈先生已经等不及了。”施将军看透了我的心思,“方小玲,丁连长,你们带沈先生参观一下基地吧。”
一句话砸在了我的心坎上,我早就蠢蠢欲动了。接下来,杨教授跟着施将军离开了,方小玲和丁大海则带我去认识这个神奇的地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