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盘治盐井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旧自井底用 柏木为干,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岁久,井干摧败,屡 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輙死,无缘措手,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 功,雨晴复止。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如雨点,设於井上,谓之雨 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
“琉璃井者,谓井筒呈琉璃状,井水为琼浆甘冽,水重特高。夏天临井而饮,清凉透彻,沁人心脾。井底映天,井壁灿烂。冬日俯视,水气弥漫,宛如进入水晶宫殿。岁月更替,使井壁上的琉璃愈积愈厚,奇形怪状,气象万千 。”
“在看什么呢?”曲苑凑过来。
“井。”我继续翻着手上的资料。
“井?你是说那口我们没测绘的井?”曲苑听起来有些惊讶,“好可惜啊,到走都没来得及仔细看一看。”果然,她已经不记得那晚的事情了。
“不过,我倒是听谭工说过,那井是很神的。”
谭工?没想到李琰竟然和曲苑提过那井。
“那井,在过去夏季是异常的清凉,有人试着从上向下打望,据说是看到一片晶莹剔透的龙宫。”井底用的琉璃瓦,自然是晶莹冰爽异常,不过这话没法向曲苑解释。“而且呢,据说是这井水喝下去,提神醒脑,才思泉涌,让人兴奋异常。有人想下去看看这井的水源是从何方来的,就贸然下井。结果再出井的时候,说是见到了各种异象,说龙的,说天宫的,总之,每人看到都不同。到了后来,据说这家大户搬走了之后,水井也逐渐的枯了。再找人下去疏井的,拖上来之后一个个的竟然都是失心疯,再往后就没人敢下井了。唉,要是这次能借着实习下去看看就好了。”
看着曲苑一脸惋惜的表情,我的嘴角不禁有些抽搐,如果告诉她,昨晚明明是她带我去了古井,最后还把我扔在井底自己跑掉,不知她会做何表情。
没有事情是巧合。
之前李琰的一句话突然又在我耳边响起来。这次,曲苑会对古井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大李和曲苑会在半途把我扔下,之后会在井里遇到李琰,越是仔细的考虑,越觉得有所联系。
李琰为什么化妆成谭工去那口古井?在我昏迷之后他又做了什么?还有我在井底异常的暴躁情绪是怎么回事?我仿佛又看到起李琰在井下安抚我时的眼神,还有呼喊我名字的语气,想着想着,我竟随着车厢的晃动又一次昏睡过去。
日期:2011-7-12 10:43:00
每间大学城里,都会有条间人声鼎沸的商业街,如果留心,才会发现在这些人流如织店铺的里侧,有几间凝立在阴影中的铺面。这里并非商家必争的段位,却会常常会有几间你不得不光顾的铺子,例如,我所打工的药店。
穿过两间软饮店,露着白皙长腿的女学生们正围在一起玩着三国杀,我却无心留意这些。在二层架空的楼层中,有一间落寞的绿色门头,这才是我的目的地。
“您好,有什么需要的?”我推开店门,久违的声音招呼起来。
“老板!”柜台前,老板还是一脸温润的微笑,我竟然有些怀念。“我回来了!”
“王奕?”看到我,老板则是满脸的意外。“你回来了?”
“可不是,这次差点也回不来了。”
“从哪里回不来?”
“测绘啊!”
“测绘?”
“我不是留过假条?”老板依然一脸诧异,这下轮到我搞不明白了。“塞在门缝里,那天晚饭的时候,你不在,我就别在门上。”我连挥带比划的和老板示意着。
“假条啊……我真没看到什么假条,”老板苦笑着,“还以为你跑掉了。说起来,你是把纸条别在门上了?”
“是啊。”我点头,当时时间紧急,一直被催促着抓紧时间。甚至没来得及打开店门,不过想来,在门上随便别上请假条,这种事情的确是我疏忽。
“上面有写你的名字?”
“名字写在落款。”没想到老板对这张假条这么执着,我又把假条的内容复述一遍。
“落款嘛……”不过老板看来对内容不太感兴趣,显出一副沉思的样子,“这次出门,有没有碰到奇怪的事情?”
听到这句话,我满腹的苦水都泛了起来。高速公路上的怪事,没有人记得的井下探险,还有莫名其妙出现又消失的李琰,这些完全没法和普通人详谈的事情,老板竟然会主动问起来。
“我碰到李琰了。”不知为何,我脱口而出这个奇怪的人。
“哦?”果然,老板的眼睛眯起来,饶有兴趣的表情。我把从出发到回来遇到的事情重头到尾的详述了一遍,直说的我口干舌燥。
老板笑眯眯的递过来一杯茶,我牛饮而尽,老板又接回来添了水进去。平时总听老板讲各色故事,没想到自己讲起来竟然这么费劲。
“真是意外的好心。”老板笑着摇摇头,“下次见到李琰,要记得好好感谢人家。”
“感谢?”说到这人,我就气不打一处来。莫名奇妙的又被扇巴掌,又被打晕,估计教唆曲苑下井的也是他。
“你说过,他知道你的名字。”
我点头,那一声声的王奕,不可能是我幻听。
“那么你的假条,大概是被他取走了。”老板慢条斯理的玩着手里的杯子,“既然拿到你亲手签过的名字,如果他想要的话,还是可以让你做许多事情的。无论你意愿的,任何事情。”
看到我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老板又微笑起来,捧起续过的茶叶,啜了一口。
“听你说了这么久,不如我也来讲个,见过的故事罢。”
日期:2011-7-13 19:41:00
在开这间药铺之前,老板也曾跟着医疗队在乡间行过几年。一是觉得山间交通不便,缺医少药,能去多帮忙也算做了善事,二是想趁着当年年纪小,多去点地方开开眼界。
西南地区幅员辽阔,除了发达的几个城市之外,还有很多村落是隐没在苍山绿水之间。这些村子常常由于地理限制,不能路通外域,各种生活设施也受到了极大限制。在这里很多基本的设施都要依靠自己自足,饮食衣住也到还好,关键问题就是医药难寻,普通的小病往往被因此被拖延成为重症。
要医治病患,除了村里的赤脚大夫和祖传的偏方,就只能依靠在各个村落之间医疗队伍。
那次因为恰逢夏季大雨,大队伍没法共同前往,领队便选了老板和一个年龄相近的朋友单独前去。虽然那个朋友年纪不大,加入队伍没有太久,但是在医药方面的造诣却丝毫不输给队里的其他人,加上平人为人冷淡严谨,于是得了个“小师傅”的戏称。
小师傅虽然不认路,但老板之前去过几次那个村子,又胜在两人都年轻,在太阳下山之前就进了村。
刚进村口,老板就觉得隐隐有些不对头,但又具体说不出来哪里不对。眼看天色暗了,也没法去按行程去给挨户的诊疗,只得先去村长家里打好招呼住下。
进了村长院里,就发现这里不是一般的热闹。墙根下扔着几个登山包,旁边几双大小不一的旅游鞋正晾着,。推门一看,村长屋里正蹲了几个青年人。
见到老板他们进去,几个人脸上颇有意外的神色。
其中一个穿着紫色防水衣的人,马上扯开喉咙对着村长抱怨:“你看,这不又有人来了吗。你就做个人情,我们也不过是多住几天,等道路通了,马上就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