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古道:在黄河采金时的诡异经历》
第3节作者:
菡萏暮霭 自然界中的金子种类很多,呈粉末状的叫狗毛金,小金沙颗粒是瓜子金,还有腰带金、蛇金,最好的还是狗头金,狗头金是天然产出的不规则金块,通常由自然金、石英和其他矿物集合体组成,有人以其形似狗头,称之为狗头金,也叫马蹄金。
当然了,这些金只是原金,还需要进一步提纯,根据含金量的不同,金矿石的颜色也有区别,最好的金沙是赤黄色,黄金含量能占到九层,然后是淡黄色,青黄色的金沙差不多有七成的黄金。
他曾给我讲过一块狗头金的故事。说的是他年轻时在漠河游历时看到的一段故事,漠河是中国著名出金的地方,那里有一条金沟,出产的金子用来给慈禧太后买胭脂,就唤作胭脂沟。那胭脂沟中金子极多,抓一把沙子出来,一半都是金子。当时在大兴安岭有一个采参队在赶山,在溪水旁搭了个窝棚做饭,随便搬了几块大石头做炉灶,烧了几天饭,把一块大石头烧裂了,露出了黄橙橙的成色,老把头抱起石头掂了掂,那石头比铁块还重,心里就有了数,这唤作石包金,意思是外面看是一块石头壳,但是里面却包着实心黄金!这块石包金足足有十几斤重,当真是一桩老山神恩赐的富贵了!
那赶山人立刻丢了鹿角杖,焚香烧纸,感谢山神爷爷保佑,一行人忙收拾东西下山,还没走到半山腰,就被一伙淘金客给抢了,这帮淘金客眼睛都亮着呢,才上山就下山,不是得了人参娃娃,就是得了狗头金。那帮淘金客抢了石包金,还顺带卷走了几尾四叶人参,最后在他们喝酒庆祝时,又遭到了另一帮淘金客的伏击,损失惨重,这块石包金最后引起了一场大混战,最后谁也没下来山,全死在了深山老林里,那块石包金也消失在了山上。也有人说,那石包金一定是附近的山上掉下来后,被山洪冲到河边的,所以这山上肯定有一个大金矿。就是到了现在,还常有金客常在山上晃悠,还在寻找那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金脉。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爷爷有一年从黄河上回来,就再也没有出过山,在家中整天提着一个老茶壶,研究着地图上的黄河古道,有时候心情好了,也给我讲一些黄河上的旧事。
日期:2011-4-27 13:54:00
他说,黄河是中国最古老的一条河,中国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汇聚在了黄河中,所以老黄河上的事情根本不能按常理来理解,我们这些手艺人在黄河上采金定脉,这金子是什么,金子就是山水的精华,所以就是跟山斗跟水斗,跟黄河斗,又斗了那么多年,多少沾染了一些黄河的鬼气,所以手艺人在黄河上行走也有一套神秘的规矩。
俗话说“十年黄河九年灾”,黄河改道,铺天盖地的滔天黄水滚滚而来,管他什么良田、人畜,大水一过来就全变成了鱼食了,“一碗黄河半碗沙”,好多古城就被埋在黄河厚厚的淤泥下,成为了神秘的黄河古道的一部分。
黄河从青海出来后,在黄土高原上裹挟了大量泥沙,它的泥沙含量大到什么程度,那简直不是泥水,而是水泥,这些黄沙在下游渐渐沉淀到河底下,久而久之,河就成了悬河,黄河开封段的河床甚至比古塔还要高!
在开封地下,黄河的淤泥中重叠埋藏了6座池,最底下是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开封兴建的大梁城,中间是“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北宋国都东京城,最上面的是清代的开封城,在黄河这厚厚的淤泥下,埋藏了多少秘密。所以黄河最神秘的并不是现在流过的滚滚黄河,而是埋藏了许多古物的黄河古道。
我们说的黄河古道,也叫黄河故道,就是黄河改道后废弃的河段。这些河段很尴尬,你说黄河都不打这过了,这河道就算废了,可是黄河多年来沉积的泥沙将这河道垫得太高,河道成了悬河,要是放任不管,万一哪天下了大雨,指不定又要出事,所以在黄河枯水季,当地政府都要组织农民将河底下的淤泥清出来,堆在河堤上,这叫“扒河”,也叫“挖河”。
在扒河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古怪神秘的东西,有卡车那么大的巨龟,有古墓,有满满一缸的金元宝,也神秘动物的遗骨,有沉水千年依然寒光闪闪的宝剑,有镇河的铁犀和铜人,当然了,还有许多大鱼。
有一年扒河,挖出一条大黑鱼,这条鱼有一匹马那么大,横着身子躺在黄泥湾中,跑不掉了。这鱼狠,不仅以鱼虾为食,雌鱼产卵后眼上会蒙了一层翳,失明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它就逐幼鱼为食,长达数周,数千条幼鱼仅能剩几十条。这种大黑鱼能长到一两米长,异常凶猛,枯水季会钻进厚厚的淤泥中,等涨水了再出来,这种鱼甚至能跃起来,吞食掉水面上的野鸭子。那年月没多少油水,几个河工挖掉淤泥,用镐头将黑鱼砸死,鱼胃鼓鼓囊囊的,剖开来一看,里面就掉出来一个未消化完的小孩脑袋,脑袋上有一咎头发,拴了根红头绳!
黄河里的怪鱼多了,我爷爷说他曾捉到过一条会发光的鱼,这种鱼会发光,光源会随着月亮变化,满月时光线明亮,可以借光读书,月初时候,身上只有一层微微的黄光,这种鱼身体近乎透明,能看到内脏在身体里微微颤动。还碰到过会飞的鱼,鱼鳍处长了两只薄如蝉翼的翅膀,黑脑袋上长着一条长长地像须子一样的东西,这鱼拍打着翅膀在水上乱窜,后来撞到了渔网上,飞不了了,被渔民住了。
在当时,我爷爷将怪鱼捐给了黄河上的水产博物馆,馆长是当时第一批去德国留学的水产专家,他收集了好多黄河中稀奇古怪的奇虾怪鱼,还有黄河古道中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做成了标本,后来黄河决堤,大家仓皇出逃,水产博物馆也被大水淹没了,让这些黄河古道最隐秘的资料从此付之一炬,馆长老泪纵横,险些投了黄河,后来被黄河边的一个老河工给拉住了,他就说了一句话“这些东西烧了,也好。”
我当时不明白我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为什么要投河自尽的老馆长被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劝住了,好多年以后,我在黄河上漂泊了半辈子,才渐渐领悟了这句话,也许,黄河的秘密终究只属于黄河,只属于那奔腾了上千年的黄河水,那淤积了十几米厚的黄河古道下的秘密,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窥视的。
日期:2011-4-27 13:56:00
说远了,还是说我们白家。
且说我们白家祖训,我爷爷做了手艺人,父亲这代就做了河工,后来加入了治理黄河的黄委会,按说我本来也要走我爷爷的路子做一个黄河上行走的手艺人的,却不知为什么,我爷爷始终不肯,宁愿违反祖训,拔了香头,给我起名为白石头,让我继续做一个安安稳稳的河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