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6-24 09:12:11
中秋节过后,一条关于拆迁的小道消息在柳家湾沸沸扬扬起来,在胡逸芳的嘴里反复吟说后,胡逸文也大概明白了有关拆迁的大致细节。柳家湾东南面有一条二环线的叉道,与供柳家湾出入大街的那条狭长的小巷是相通的,小巷平日主要走人,也能单车道过车。今年市里为了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规划将这条小巷扩建为一条四车道的市政路,从而与二环线的叉路对接。这就需要小巷子两边各5米之内的居民私房全部拆迁,而胡逸芳姐弟俩合盖的那幢四层小楼正好位于拆迁之列。这个工程也算是柳家湾城中村改造的一部分。
胡逸芳是不太愿意房子被拆迁的,现在的私房每月的房租和一楼的麻将馆生意能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如果拆迁,按照二环内2180元/平米的拆迁标准,这幢四层400平米的房子也就八十几万,再按照当初和胡逸文签订的协议,得给弟弟20万,最后也只落得60多万,按04年年底龙阳的房价,这笔钱也只够在二环线附近买套120平米的三室两厅的房子。但这样也没有了房租之类的收入来源,这对没有工作的胡逸芳来说显然并不划算。所以她不止一次跟胡逸文说:“要是政府补偿还建房就好了,咱这400平米可以赔两三套还建房,说不定额外还补点钱。到时,就不另外给你钱了,直接给套房子给你。”
胡逸文被姐姐美梦似的自我设想逗得忍俊不禁,也暗忖姐姐想得天真:拆迁这样的事哪会按照拆迁户的设想来?他问胡逸芳拆迁公告什么时候下来?胡逸芳说她也不清楚,“可能要到年后了。”
胡逸文的户口不在柳家湾,拆不拆迁怎样拆迁对他都没太大影响。来柳家湾住一年多了,其实住得并不舒坦,和柳家人龃牾丛生倒在其次,主要是他悲哀地意识到了一个事实:即便在这里拥有了一处固定住所,他依然只是一个铁板钉钉的“暂住者”!特别是上个月跟村里来收暂住费的干部吵了一架后,这种感觉更强烈。
日期:2010-06-24 09:14:58
那天晚上他和周晓妍在家看电视,胡母早早睡了。9点钟的时候,门外响起了一阵粗鲁的敲门声。逸文打开房门一看,一男二女立在门口,男的开口说:“我们是村里民政办公室的,来统计流动人口和收暂住费。”并出示了工作证。逸文愣了愣,旋即锐声说:“你们搞错了吧,我是固定住户,不是流动人口,房子是我自己花钱盖的,你们收哪门子暂住费?!”
“你自己盖的?”男的走进房间到处打量着。
“是的,跟我姐一起盖的,她叫胡逸芳,姐夫叫柳国庆。”
“他们我认识,”男的点点头,“他们是本地人,你不是本地人吧?”
“不是。”逸文摇摇头。
“是村里户口吗?”
“也不是。”
“那不结了。”男人双手一摊,“一个人120,这儿住了几个人?”
“结什么结啊!”逸文火了,“我说了这是我自己的房子,你们凭什么收暂住费?都给我出去!”他把男人往外推。男人甩开他,派头十足地喝道:“还不得了了,我们是村里的干部,竟敢推我?把身份证拿出来!”
正说着,胡逸芳来了,她拉开了弟弟,对男人赔了不少歉意话,又解释了大半天,男人语气才缓和下来,“今天卖你一个人情,不收了,但小子你记住——”他指着胡逸文,“别以为在这儿盖了房子就是本地人了,今年不收,明年照样有人来收!”
事后,胡逸文郁闷无比,周晓妍也挺委屈,“辛辛苦苦盖了房子,还是个暂住的,照样被人歧视欺负!”后来她听到这房子要拆迁的传闻后很高兴,她对丈夫说:“希望快点拆,咱们能分到二十几万,去付个首付,贷款买套房子,看谁还去收暂住费?”这想法得到了胡逸文的赞同:“是啊,咱们是得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套真正具有自主产权写有自己名字的“双证”的房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