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2-21 20:56:02
陈东一躺下便进入了梦乡,恍惚中感觉有人说话,便睁开了眼睛,朝窗户看了看,原来天已大亮。王长松不知什么时候起床出去了,王长清还在睡觉。陈东抻了个懒腰出了屋,见王长喜在院子里端着筛子喂牛,便走上前问:“四哥起这么早啊!”
“起来了?多睡一会儿吧,一路上挺累的。”王长喜回头冲陈东笑了笑。
“呵,我已经睡足了。”陈东也笑了笑,问道,“哎?四哥,我刚才听见不少人说话呢!”
“噢,都是买货的,买完就走了。”
“长清也跟我说你开了商店,可商店在哪儿呀?”
“啊,就在屋里。嘿嘿,那是我的卧室,又是我的餐厅,还是我的商店。”说罢,王长喜嘻嘻地笑了起来。
“啊,是这样啊!”陈东感觉很好奇:这个地方,居然在卧室里开商店!
“这个屯子小,就算是方便大家吧,我也挣点。再说了,你看我这么一大家子人,不想点办法怎么能行啊!”说罢,王长喜放下筛子,向房门口指了指,“那里给你准备了水,你先去洗漱一下吧,一会儿就开饭了。”
洗漱毕,陈东跟王长喜进了东屋,同他的家人寒暄后,便打量起这个“商店”来:炕在南边,商店在北边,炕和商店之间有一个门框,门框的两边分别用一根横木支撑着——这便是门面了。透过门面,可一览无余地看见货架上的商品,其中多为生活用品。
“不出门便能挣到钱,倒是个好办法!”陈东自言自语地笑了笑。
陈东正好奇的时候,忽听身后有人说话:“你可不要小看了它,它的作用大着呢!”
陈东回头看去,见王长清进来了,便冲他笑道:“这个设想不错。”
“是啊,这个小商店,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俺哥哥在这村里也称得上是富户了。”说罢,王长清得意地笑了。
“嗯,不错,不错。”陈东也点头笑道。
这时,王长喜把饭桌搬上了炕,他媳妇随后端着两碗面条摆到桌上。王长喜对陈东笑道:“你俩先吃碗面条垫巴垫巴,马上就要开午饭了,我让你嫂子做了几道菜,咱们喝啤酒。”说着,王长喜指了指地上的啤酒箱。
“好!”陈东不客气地应过,又同王长清相视一笑。
走了半宿路,陈东和王长清的体力消耗过大,到了八里堡也只是各喝过一碗蛋碴,早已饥肠辘辘。随着一阵阵“哧溜”声,两碗面条很快便被一扫而空。
早饭后,王长喜问:“陈东,听老六说你学习很棒,在这里考重点没问题吧?”
“什么重点啊,我考了458分,可能要走个专科了!”陈东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可不是你的水平啊,是不是跟罢课有关系?”王长喜诧异地问。
“嗯,有点关系。”陈东点了下头叹道,“唉,主要还是因为学得不好啊!”
“陈东,别想那么多了。专科也不错啊,考上了就比考不上强,怎么说咱也是铁饭碗,总会比在庄户地里熬有盼头啊!”听上去,王长喜倒不是一般的农民。
“嗨,这个铁饭碗对我没有什么意义了。二哥、四哥,你们知道吗?为了在这边考学我把名字都改了,不叫陈东了,叫‘陈栋’!唉,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个‘木’字架去掉啊!陈东,那可是俺爹给我起的名字。”
“名字就是一个代号,不要太去在意了。”王长喜大概听说过类似的事情,只是劝慰,并不问缘由。
“这个‘栋’字好啊,预示着你将来能成为栋梁;要是把‘木’字架去掉,换成两点水,就成了上冻的‘冻’了,到时,你可就冻在这东北,回不去喽!”王长松想开玩笑调节气氛,趁机插话道。
“二哥,你在说什么呀?你知道他现在心里多难受吗?”王长清翻了二哥一眼。王长清心里清楚,他们一起来的这些人中只有陈东无亲可投,又被迫改了名字,此时他的心里应是苦不堪言。
“哈哈,没有关系,二哥也没有恶意。”陈东解嘲道:“说白了,名字就是一个符号,只是一个人的标记。在这边叫陈栋,回到关里,乡亲们还会叫我陈东的。”
王长喜看了看二哥,又转向陈东换了话题:“哎,陈东,我发现你没有带铺盖,等你上大学的时候就把你昨晚用过的那套带走吧。”
“不用了,我的铺盖放在孟大爷那儿了。”说罢,陈东心里猛然一紧:这铺盖真还没有着落,怎么办哪?
“这个不是问题。”王长清看了陈东一眼,“我听说,大学里都有学生公寓了,到时候会统一分配行李的。”
“好吧。”王长喜想了想,又对陈东笑道,“陈东,你这好不容易来了,就多住几天,等通知书下来,跟老六一起走,到时我给你俩饯行。”
“四哥,我估计,我的通知书这两天就到了,我得去盯着点。”陈东感激地一笑,“四哥,明天,我必须去海明了。”
“好吧,他娘,上啤酒!”王长喜转向媳妇笑道,“现在就为陈东饯行!”
自这次离家的那一刻起,陈东便总想着找时间去火车站打工。他心里很清楚,要对付半年,那二百块钱远远不够。铺盖的问题且不说,要是考上了,办理户口和粮油关系不知道要收多少费用,也不知道学费需要多少。至此,陈东的心一直为这些事悬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