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5 13:08:00
20
待夕阳西沉之时,蓝布里裹着的纸张已扎用完毕,满桌摆满了雪白的纸钞和莲花。
老板让我去买了来白烛,取了纸莲。领了我向北而去。
我眼见建筑馆已经近在眼前,此间无人,没了往日通明的灯火照耀,此时正显得阴郁森然。不由的心下有些疑惧。
老板倒是面无异色,领我在校河北端的湖前驻足。命我抖开包裹,取了一沓沓的白纸钞,燃了随风飘去。
又令我取了白烛,点燃了立于莲灯之上,随水漂流放去。
夜色之下,盏盏莲灯在水飘摇,带着火光的纸抄也随风飘散。天地之间,只有这光亮点点,我不禁抬头仰望,平日习惯的风景,此刻却让人满心的茫然和渺弱。
“这些莲灯最后会飘到哪里?”随着水波飘摇在和床上的灯火,逐渐消逝在夜幕下的情景,倒真像是随着无尽的河道飘向未知的异界。
“你有兴趣?”老板看来心情不错的样子,“那么我们就跟去看看如何?”
莲灯在水中,这要如何跟去?我正疑惑时,却看到了老板向远处示意了一下。对了,这湖边也是有船的。
这种学校内部的湖水也需要定期清理水面的垃圾和浮上的水草,定期可以看到有工人撑着小船在水面打捞,只是因为往往选择在周围学生稀少的课上时间,因此不为人所知。
为了方便清理和使用,在北侧的河流尽头芦苇丛一侧,有个小型的专用码头。而北侧附近已经没有教学设施,反而一直没有学生发现。倒是我们,因为学院正处在校园的最北端,恰可俯瞰湖面。再加上平时外出写生常选择湖岸,自是对水系周围了如指掌。
反倒是老板,平时深居铺内,如何能知道这里隐藏的小舟?
正想着,脚下已经是踏上了简陋的小码头。说是码头,也不过是在芦苇间用木板打成的小栈桥。此时并非工作时间,那清洁用的小舟正拴在木桩上,随水浮动。
平时的清洁工作,正是要一人划桨,一人打捞。因此这小舟正好容得下二人。只是看着那破败的木板和简陋的船身,我有些迟疑。要是操作不慎翻了船,很容易掉入湖中。
我想要放弃追随莲灯的念头,却看到老板已经跃上了船身。正动手解开缆绳,准备起行。
看到这情形,我只能硬着头皮,跳上船身。落地是,船身摇晃的厉害,我正要慌乱之际,几乎落水。幸亏老板稳稳的打扶了一把,才稳住平衡。而当我仓忙的抬头环视时,小舟已经离开了码头,稳稳的在水上行驶起来。
2011-8-5 19:53:00
我笨拙的拿起船舱里的桨,回想着见过别人摇动船桨的动作,向前滑行。
“再不快点,可就看不到了哦。”老板倒是好整以暇的坐在船头,悠闲遥望着前方。我忙低头努力的摇动船桨,幸而水流并不湍急,待我再抬头时,已经能看水面上围绕着小舟漂流的莲灯。
直现在,不必再着急划桨,我才能静下心体验坐在小舟上的感觉。
水面之上的晚风比陆地更凉,平时总是从陆地看向河道,现在从河道反向看上去,岸边的露草岩石,都异常的茵润。而水面上不知何时也升起了淡淡的雾气,除了河岸能影影绰绰看到的灯影,唯一能看清的就是身边的几盏莲灯。这情形美则美矣,但我还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倒是老板,突然把手搭在我的后背上,几乎让我惊的跳起来。
“小心,桥。”看着我惊慌的表情,老板又不住笑了起来。
果然,前方已经能看到虹桥红色的桥影了。知道老板是好心提醒,反倒我,为自己刚刚的惶恐抱赧。
桥身比较低矮,我们在舟上需要微微俯身,才能避免桥底蹭到头顶。顺水从虹桥再向南侧,又是我平时少去的方向。两岸的草木也逐渐茂密起来,河道也开始渐渐的曲折。在一个蛇曲之后,我隐隐能感觉到船行的方向又掉头回来,而此时的雾气,已经然我无法通过两岸的景物来判断位置了。
而一直飘荡在身边的莲灯也开始逐渐的熄灭,看来有些是经不住河水的沁润,烛光也开始盏盏的消失。
“纵横满地霜槐影,寂寞莲灯半在亡。”对着半灭的灯火,老板低吟着诗词。这也是我之前背过的诗词,虽然意境不同,而这半亡的莲灯也算是应景之词。
“这首诗词会不会太凄凉?”我记得原诗写的是诗人与恋人夜游之时,分别在即,既知此生无缘,又歉疚难舍之心。
“那又如何,未知死,焉知生?未知别离苦,亦无相聚欢。”老板虽然是笑着斜倚在船头,我却总觉得那表情似乎是在嗤笑着什么,“你既然敢随着莲灯一路而来,又还惧怕什么诗词话意?”
“莲灯至少还是在校河里,无论如何也漂不出太远,至少比较安全。”我老老实实的作答。
“安全?”老板的笑意愈发明显,“你可知道这莲灯代表的是什么意义?这轻舟一叶又会随水流向哪里?”
2011-8-5 21:17:00
“莲灯不正浮在水上吗?”我又被老板问得发懵。
“‘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佛教之莲,意为是高贵神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士族之莲,端的是清正庄重。而这都不过是文书所述,士儒所颂。至于莲花的真意,却要回去民间翻溯。”
“民间?”我倒是想到了小时候所听的传说,“宝莲灯?还是哪吒脑海?”前者据说是有柄可以驱除一切妖鬼的莲灯,而后者,则是由莲而复生的人物。
老板颔首,“宝莲灯也好,哪吒也罢。还有昆曲三出的九连灯但凡提及莲灯之初,莫不是魂灵所处,生死相接之地。至于轻舟泛水,你读过桃花源记?”
我回忆着尘封已久的语文课本,“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
“老板,我们是在飘向哪里?”所谓的泛舟,在迷雾重重之间,缘溪水而行,我们所处的武陵人的忘路之境,而唯一追溯的坐标,又只有“魂灵所处,生死相接”的莲灯。即使从小接受无神论的教育长大,我还是不由得从心底发冷。
“会飘到哪里呢?”老板悠闲的重复着我的问句,神态却安然的很,只是微笑着望向前方的水道。
我浑身的寒毛都倒竖起来,虽然明知道不可能有所谓阴间之类的东西,但内心还是不停的寒颤。此时,水面的雾气竟然渐渐的消散,隐约能看到岸边的道路。我心下一喜,正看到岸上有几人骑着自行车前行。
既然能见到他人,我自然放心了许多。取了船桨,想向岸边划水过去。划了几下之后,却觉得事情有异。明明是离岸不过几米,却无论我如何努力划动,都无法靠岸。而岸上骑车人,也与我们一直保持着相同的距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