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封建统治者曾经宣称“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年轻人不能读《水浒传》,这是因为,《水浒传》中包含英雄聚义、揭竿造反的思想。年轻人血气方刚,读了这样的书,恐怕会引起啸聚山林的念头。老年人不能看《三国》,这是因为,《三国演义》中包含许多谋略和机诈。老年人阅历丰富,经历过人生的起落,如果再具有了卓绝的智谋,则也可能对统治者造成威胁。今天,社会已经进入多元的开放时期。人们应该从《水浒》和《三国》等一大批富含谋略思想的书籍中学习那些有益的东西。
学习谋略学,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对人、对己还都是有点好处的。如果说,在30岁以前,人们的成功往往靠的是背景,是人脉;那么,在30岁以后,人们的成功就需要靠智慧,靠谋略。30多岁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是中盘搏杀的重要时期。30多岁的人要想在职场上去的成功,就应该了解职场的规律,懂得竞争谋略。职场的竞争是残酷的。竞争很少会表现为双赢,而更多的时候表现为“零和博弈”,也就是说,你之所失是我之所得。对于30多岁的人们来说,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就更有必要学点谋略,用古今中外博大精深的谋略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日期:2011-01-08 19:56:23
2、别告诉我你爱读《史记》
三个城市娃,一个山里娃,8年的时间,一场梦。
我时常会感叹他们的命运。特别是当我翻开毕业纪念册,看到里面存放着的他们青春帅气的照片时。
不错,他们是我的同学,大学时期的同学。
只不过,一样的同学,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命运,不一样的归宿。
有时候仔细想一下,这个世界真的有种宿命存在:什么都是命中注定的,谁也躲不过命运的安排。命若穷,拾得黄金变成铜;命若富,拣到白纸变成布。
在自己青春年少的时候,我从来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自己。相信许多人都会和我一样,闷着头一直往前闯;磕了碰了,疼一阵就过去了。但是,直到30多岁之后,经历的事情多了,才能感知到许多事情并非你自己能控制得了的。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你。你怎么挣扎也都无能为力。
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甚至能真切地感知命运的存在。命运就像一个圈子。你注定在哪一层,就一定会在哪一层,很少有人能跑得出去。所以,老辈子人常说:“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不顶用。”
后来,偶尔的一个机会,我从网上一个帖子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大善之人和大恶之人能摆脱命运的束缚。帖子的详细内容已经记不得了,好像大概意思是说,大恶之人,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身上的戾气太重,就像曹操那样,“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人,谁也惹不起他,所以命运就拘不住他。此外,大善之人,慈悲渡世,舍己为人,因为他们秉持着天地精华,有诸天鬼神的佑护,所以命运也限不住他。这个帖子是否正确我不得而知,但想想也还是有些道理。
后来,我又从一位个老师傅那里听到这样一句话:命运拘不住修行人。他说,修行之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不落因国——无因,无果,无欲,无业。这样的人,命运也拘不住他。
我很认可他这句话。因为人们常说,如果能诚心修行,修仙了道,觉悟成佛,当然就能超脱命运的束缚。道家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想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自己30岁左右的时候,我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每次在我遇到挫折,碰到麻烦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这是命运的安排,是早就设定好的“程序”。我们只是普通人,谁也跳不出命运给自己设的“限”。只有那些大善大恶之人,抑或那些出家修行之士,才有可能超脱命运,掌握命运。
我这样“自慰”了很久,也麻痹了很久。直到一个偶然机会,我终于发现,自己错了,的的确确错了。
日期:2011-01-08 20:05:36
让我认识到这个道理的人,就是上面那个故事中最后一位主人公——陕西娃。
事情要从头说起。在我28岁那年,我和夫人度蜜月路经北方这座著名的大城市。在那里,我见到了“传说”中的陕西娃。
一下飞机,他早就等在那里。出了机场,他领着我和爱人上了他的商务别克车,然后一路狂奔,来到他靠近郊区的一栋复式豪宅里。他的夫人珠光宝气,脸色红润;他的公子唇红齿白,招人喜爱;他家的小狗儿一身雪白的毛,见到客人就围着前后撒欢儿。
冲上一壶大红袍,他夫人客气了几句,就跑到厨房做饭去了。那个城市有个风俗:亲近的客人来了,一般很少到饭馆去吃,而大都是由女主人亲自下厨房备饭。见到老同学这样招待我们,我不由得暗生感激。
老同学见面,气氛很融洽,一种亲近感不由自主地流出来。我们一边寒暄,一边谈着这几年的生活。他上学时一嘴的陕西普通话早就被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所代替。当年邋遢邋遢的样子也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精明的、处处透着成熟和成功的中年男人形象。
喝的是十五年的茅台。慢慢地,就谈到了当年,谈到了当年决定他们命运的那个事件。这时,女主人正带着我夫人去参观二楼的格局。趁没人,我借着酒劲儿直白地问:“当时,你怎么没和他们一起‘逼宫’呢?”
他哈哈大笑了一阵,然后坦然地说:“说了又怎样?能有什么用?无非是拿鸡蛋碰石头而已。”
之后,他顿了一顿,可能是觉得自己说得太直白了,他又解释道:“我从农村出来,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工作,我敢乱说乱做?”
我嗯了一声。
他继续说:“你不知道啊,我们老家那儿全是黄土高坡,从小家里穷,乡亲们连水都吃不上,得到二十里以外的坳子里挑水喝,日子过得苦啊。刚参加工作时,天天得加班,我就想啊,再苦,再累,总比在老家喝不上水强吧。”
他伸手端起酒杯,举头豪饮,然后说:“人,该忍的时候,不忍怎么行呢?”(笔者注——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智慧吧。)
正说着,女主人带着我夫人回来了。他迅速地转换了话题:“你平时忙不忙,有空看点什么书啊?”我爱人接住话茬说:“他啊,有时忙有时闲,闲的时候也看书呢。哦,他平时常看历史小说。”
他马上说:“呵呵,我平时也看历史。不过我喜欢看正史,不太看小说。”说着,他起身从书架上拿下一本很厚的精装书,是司马迁的《史记》。他随便翻开了一页,然后说:“司马迁是汉朝人,他写汉朝的历史,从来不为尊者讳。”
我说,“是啊,他们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他夫人开玩笑道:“如今的知识分子,良心大大的坏啦。”
他接着说:“我看《史记》,喜欢琢磨。你知道吗,我觉得,《史记》中记载的最出彩的地方,就是‘鸿门宴’这一节。”
我说:“在中学课本里学过呢。”
他说:“当时,刘邦抢先进了咸阳,本可以封汉王,结果项羽大摆鸿门宴,把刘邦吓得屁滚尿流。最后,刘邦被发配到偏僻的巴蜀一带。”
我爱人说:“这段故事我在电视里看过。刘邦嫌那地方荒凉,不想去,要跟项羽对着干,后来被萧何劝阻了,最后乖乖走马上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