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第17节

作者: 新希望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2-26 13:15:48

  话说武则天因为美貌、因为和皇帝李治的旧情、更因为王皇后和萧淑妃争风吃醋的政治斗争而被重新迎进宫中之后,她深知自己从倍受孤独和冷落的尼姑转变为皇帝宠幸的女人靠的是什么。因此,她也很明了自己的处境——对于皇帝李治来说,自己就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泄欲(当然也不排除有感情的参与)的工具;对于王皇后来说,自己也是一个工具,准确地说就是一杆枪,是帮助王皇后打倒她的政敌兼情敌萧淑妃的武器。武则天太知道自己的任务了,所以,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她做得很好。

  据史书记载,首先,武则天曲意奉承、竭力承欢于皇帝李治。靠着自己的美貌,靠着自己年轻的肉体,或许还靠着自己从寂寞空门重新回到繁华红尘时劫后余生、痛定思痛、知“耻”而后勇的意志,她很快就讨到了皇帝李治的欢心。史载,李治很快就已经宠幸她到无已复加的程度了。
  其次,她很好地落实了皇后的“部署”。一方面,通过讨好皇帝,成功地把皇帝从萧淑妃身边拉走,让萧淑妃饱尝到受冷落的滋味;另一方面,她委屈自己,谦卑恭敬地侍奉王皇后,因此得到了王皇后的欢心,以至王皇后根本没有看出她的野心,反而经常在皇帝李治那里称赞她。当然话说回来,此时两个人是利益同盟,只有互相援手,才能打倒共同的敌人——萧淑妃。
  再来看萧淑妃。从美貌、从与李治的关系、从卖弄风骚刻意承欢伺候皇帝的角度来看,她没有武则天做的好,而武则天比她优势明显得多;从地位、家族背景、政治靠山以及名正言顺的舆论评价来看,她又比不了王皇后,而王皇后无疑占据很大的优势。武则天有新宠的优势,王皇后有历史原因形成的地位,因此,当王皇后和武则天两个人联手结成同盟的时候,萧淑妃只有在与二人的PK中惨然出局。

  于是,新的格局形成了——萧淑妃既没有谋到王皇后的后位,又失去了李治的宠爱,只好退居到边缘化的位置。而王皇后保住了她皇后的位置,武则天则得到了皇帝的专宠爱。
日期:2011-02-26 13:17:56

  如果说二分天下的话,王皇后占住了物理上的位置,而武则天则占住了心理上的位置。
  那么,武则天满意了吗?
  没有。
  如果历史就到此为止了,武则天就不是武则天了,唐朝的历史也就不是唐朝的历史,包括今天我们的生活,或许也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我们接着来看武则天升职的步伐吧。
  武则天在第一步“邀宠”中,成功联合王皇后打败萧淑妃,受到了皇帝和皇后的宠爱,被皇帝李治(当然皇后也有敲边鼓说好话的功劳)册封为昭仪。我再重申一边,实现这一步,主要靠的是她的美貌(使用价值)。现在,萧淑妃已经出局,剩下的就是武则天和王皇后的PK了。
  紧接着,武则天的另一个优势体现出来。根据历史记载,武则天“有权术,诡变不穷”。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武则天懂权术,她的诡诈多变,没有穷尽的时候。相对于名门望族出身的王皇后,不论是从身存环境,还是从生活质量来看,出身小贵家庭的武则天都逊色不少。因此,要想比别人强,武则天就得更加拼力挣扎。武则天这种成长环境决定了,她必然比王皇后心计要多一些,脑袋要灵一些,反应要快一些。而且,从老皇帝身边的佳丽到佛祖身边的女尼,这个痛苦的转变必然历练了武则天,让她重新品尝到人心的冷暖。套句比较俗一点的话,王皇后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而武则天则像野外执著于风雨、挺拔于淤泥中的荷花。两个人的境界,当然相差很远。

  武则天和王皇后联手把萧妃排挤走之后,两个人渐渐地开始不合。但是,武则天心计更深沉,她知道此时撕破脸对自己没有好处,因此,她还是表面上与王皇后维持“姐们儿”的关系,低声下气卑躬屈膝,而实际上则开始暗中收买皇帝和皇后身边的太监、宫女。她殷勤结交这些人,把皇帝的赏赐大都分给了他们。武则天的老妈进宫看望闺女,见到下人也从来不拒人千里,因此在宫女太监心里武则天是个好人,有什么消息,都会立刻去告诉武则天。(此时还是昭仪)而王皇后性情高傲,不太会曲意奉承上下左右的人(一般出身高层的人大都不擅长联系“基层群众”),所以,她在信息方面和心计方面都落入劣势。虽然贵为皇后,但是上不为皇帝所宠,下不为宫人所爱,于是开始慢慢沦为被动。而武则天则暗中缩小了自己和皇后的地位差距,逐步扭转了不利地位。后来,武则天为李治生下了一个女儿,而王皇后则始终没有生育,这下形势开始变得对武则天有利。

  在上面这个环节中,武则天靠是心计和手腕来固宠。萧被疏远之后,很明显矛盾的焦点开始转移到她和王皇后身上。但是,她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收买暗探,侦察皇后的疏失,暗中搜集皇后的“黑材料”。另外,她和皇帝更加交好,以至于为皇帝生了个女儿。皇帝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女儿,并且对武则天更加宠爱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