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古道:在黄河采金时的诡异经历》
第23节

作者: 菡萏暮霭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1-5-10 23:24:00
  我们考虑了一下,决定先从郑州黄河花园口到开封兰考,这段水路差不多有二百多公里,水道呈“S”形,一路向东蜿蜒。在兰考段疏通完河道后,改走旱路到山东一带,到了那边的黄河道再次入水,一路辗转到安徽砀山。
  这段黄河古道,也是迄今为止我走过的最惊心动魄的一条路。
  关于这段黄河古道的回忆,一直深深埋藏在我心底,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再行走一次,同时也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走一次古道,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的精魂。
  在开封城下,还埋藏了几座城市,黄河带来的繁盛,黄河带来的水灾,开封城不知道被泥沙掩埋了多少遍,又重盖了多少次,地下那一层层的淤泥下,一摞一摞不知道隐藏了多少秘密。

  我们知道,每次伴随着开封古城的挖掘,肯定会遇到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谁也没想到,竟然会发生那么多离奇诡异的怪事,而且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
  我们去的时候是七月,五月到十月是黄河汛期,水势浩大,这段黄河古道又有几十年没通航过了,水下大鱼巨龟极多,黄河上行不得开荒船,我们又是治黄的官家,怕我们不遵黄河行船的老规矩,所以任我们说破了嘴皮子,也没人敢载我们去开封,到后来,好多船夫一见我们,干脆就抱着船桨跑开。我们托了好多关系,才找到一个敢在黄河古道行船的人。
  这个人的身份比较独特,他不是渔民,也不是船夫,他是神秘的黄河水鬼。
  水鬼就是黄河捞尸人,专门打捞死在黄河中的尸体,他们和西藏的天葬师、湘西背尸人差不多,都是和死人打交道。只不过,天葬师和背尸人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死人,水鬼是和黄河中的“水倒”打交道。
  在黄河边有一种说法,人屈死在水里后,怨气太大,尸体不腐,人还能在水底下“走路”,就跟活人一样,这样的活死人就叫做“水倒”。
  我曾请教过黄河边的捞尸人,怎么打捞浮尸,他说,人死后,尸体会沉入水底,等尸体腐烂后,身上会出来一层尸气,人也会慢慢浮到水面上来,这时候人因为充满尸气,看起来就像是腹大如鼓、口唇外翻的大头鬼。一般来说,死在黄河中的人,过不了三五日就会自己漂上来了。这时候,死者家属只要央求船夫将尸体打捞上来就可以了。
2011-5-10 23:31:00
  关于水中浮尸,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男俯女仰”,说的是人尸浮出水面时,先浮上来的是人的上肢,然后是下肢,女人盆骨较大,所以浮出水面时是仰着身子,男人则是俯身趴在水上。所以水鬼只要远远看到水中漂着一具尸体,一下就能判断出尸体是男还是女。
  打捞死者尸体,船夫是绝不肯收钱的,收这种晦气钱也会倒霉三年。
  但是死者家必须要请船夫在家中吃顿素饭,临走前还要在船夫中指处绑上一根三寸宽一尺长的红布条。
  这些都是为了辟邪,也是黄河上约定成俗的古老规矩。
  没想到许多年后,从前捞尸的船夫摇身一变,竟变成了专业捞尸人,连看尸、验尸都要收钱,一年甚至能赚到十几二十万,发国难财,赚死人钱,也不怕哪天被黄河收走!

  我这样说,是因为捞尸人不循祖训,他们根本不知道黄河上古老的“水鬼”行业的神秘,黄河上一草一木都有说道,更何况是横死在水里的人,又岂能是随随便便就能打捞的呢!
  捞尸人也要守黄河上的规矩,他们捞尸体时,先要用一根长竹竿挑起尸体上的杂草,然后用白布蒙在尸体上,取一根掺了黑狗毛的麻绳拴在尸体腰上,将尸体吊在背阴的悬崖上,这时候浮尸不能上岸,要等家属认清楚了,才能将尸体背上岸去。
  有时候尸体高度腐烂了,家属简直认不出来,待七天后都没有人认尸,那就必须解开麻绳,任尸体继续向下游漂过去,一直到再次被人拦住,或者终于化成一堆白骨,彻底沉到水底下。
  当然了,捞尸人也不是什么都捞,要是遇到尸体直立在水中,水上只漂了一抹头发,他们会掉头就走,绝不去试图打捞。

  对此,他们的解释是:他们只是代人捞尸,不代鬼申冤,这种直立于水中的死倒并不是尸体,这是一种煞,也就是通常说的水鬼了,这种煞只能让死者家属去请黄河中古老的水鬼来请出去了。
  说来也怪,好多人死在水中后,尸体并不会浮上来,待尸体捞出后,竟还像刚死一样,尸体还是原来的样子。不仅如此,这些水下的尸体竟会一直在水中直立着,保持着行走的姿势,尸体随着水浪缓缓向前,就像是在缓缓漫步。
  好多时候在干涸的河床中,你能看到水下清晰的脚印,一步步走向最深处,走到头后,甚至会换一个方向继续走,就像是在水下闲庭漫步一般。
  据说,这些人黄河上的横死人,怨气太深,迟迟不肯离去,非要等害死其他人才肯倒下。
  这个传说很可怕,你想想,要是你乘船过黄河,船行至河心,你往下一看,结果看到一个人在水下行走,边走还会你阴森一笑。
  比这些传说更可怕的是,这些传说并非只是传说,它是真真切切曾经发生过,我就亲眼见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