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男孩—男生—男人大戏 崛起》
第54节

作者: 文坛帅哥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回到家,我就着手找工作大事。我继父说:“这得找你余叔,他在这方面有门道”。此话不假。我余叔就是个民间文化中人,宣称以赵本山为偶像,经常组织镇京剧团赴各地演出和参加比赛,因此几十年下来,在我们子宾市的文化界混了个见面熟。
  由于我余叔现在也不认为我是个劳改犯了,因此我一说,他也就没劳心费神答应下来了,说:“我认识我们子宾市文化馆的张馆长,看你能不能进去。”靠!这太合我意啦,这简直就像西门庆遇上了潘金莲。我知道这是一个事业单位,工作超清闲,那么就有利于我的小说创作。当然,好单位要进去门槛也不是没有,但手持一部“砖头”,杀伤力还是有的。

  果不其然,到了文化馆后,那“砖头”就显示出了杀伤力——那张馆长一翻,就答应下来让我在这馆里实习看看,并当即嘱咐隔壁的曾主任带我们去另一头的李书记办公室。
  进了李书记办公室后,那李书记看上去稍“成熟”一点,不愧是党多年的干部,抽着烟,在三个代表的指导下问了我几个问题,我对答上来后,也答应让我实习实习看看。临出门时我说:“李书记,如果表现好的话,我有没有可能留下来?”
  “如果表现好的话,我们就留下来。”李书记回答得比砸铅球还肯定。
  “哼!如果你有美女女儿的话,我肯定像追求她一样表现!”我心里道。
  周末过后,星期一,我正式“走上仕途”。果然不出我料,这文化馆超级清闲,我第一天在沙发上坐了一天,第二天,在沙发上坐着喝了一杯茶,第三天,在主动要求下往上级单位文化厅送了份文件。三天就over了。
  第四天,我们那抽屉里放着锁阳丸的三十多岁的曾主任,把我介绍给了编辑部的巩老师,让我在那里“好好干”。
  但这编辑部也闲得连阔太太都要自卑,每年只办四期杂志,每期三十多页,花公钱组稿,然后找个小印刷厂印刷成册,最后向各地文化馆赠送就OK,美其名曰:内部刊物,仅供交流。而收到外地邮件后也几乎没人看,一拆封就“尊敬”在桌子上,高高一摞。各部室成员纪律涣散,迟到早退司空见惯,有的甚至就一连几天“神龙见首不见尾”,而来的也凑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美国发生了个“911”,那是零一年的事。我不禁感叹:老天!我们国家有多少人爬在她身上吃,但她还是发展起来了!

  很快,我就感觉到这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单位,这不光表现在它的体制上,更表现在它里面的人的思想观念上,这比我以前工作过的银行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你出生城市,他们就对你另眼相看;如果你学历可以,他们就认为你是个人才;而如果你有背景的话,他们就简直认为你神圣不可侵犯了。我们这编辑部巩老师,出生农村,但却通过自考拿到了法学硕士,十年来兢兢业业,堪称我们这文化馆的“文件起草机”,但还是不能成为正式人员,每月只发微薄的工资,至今还租房住。而我的情况,和我们巩老师如出一辙!

  在那些痛苦愤懑的日子里,我只有忍受,心里明白,成功的大道上没有坦途可言。再说也他妈正因为这个单位超级清闲,进来后才有利于我的创作。每天晚上,在春寒料峭的夜幕下骑着新买的二手自行车回到房子后,我就做前面读的那些哲学书的读书笔记。
  实习已半个多月了,文化馆的水深也有所了解——我想要进到这馆里,得花钱。我继父说:“那就书记和馆长每人两万,家里也就只有这么多”。
  这我极不愿意!我只是想进到这馆里混口饭吃,并不想成为什么正式在编人员,这就叫“无欲则刚”!
  我余叔始终没说话,最后放下茶杯,道:“这得先吃顿饭看看。”我觉得这就叫“摸着石头过河”。
  事不宜迟,两天后的星期一一大早,我就来到余叔家,叫他和我一同下子宾“摸着石头过河”。

  到达后,为了成功请到我们书记和馆长出来吃饭,我们先请了一位我余叔认识的摄影协会的副主席,是我们书记和馆长共同的朋友,没办法,鬼子当年是“以战养战”,而我就“以饭养饭”。
  三天后,我们书记和馆长决定赴宴。那天他们“四大天王”去了景宫,我当躲在后面只出钱不赚钱的“后台老板”。那顿宴确实盛大,总共下来三千。唉!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这三千可以让我这样的小百姓吃上好几个月啊。不过,马克思老人家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有弊必有利——通过这次吃饭,我们终于吃准了,不用送钱。余叔道:“你们两位领导说只要你把工作干好就行,他们还给你指出了一些平日工作中的不足。”

  “什么不足?”
  我余叔发挥偶像赵本山最不经意的演技道:“就是行为木讷、反应迟钝什么的。”
  于是,后面我一大早就擦桌子、拖地、倒垃圾、给热水器加水,然后打印文件、骑着那辆崭新的二手车飞快地送文件、取文件……整天到晚像个小毛驴“嘚嘚嘚嘚”。
  日期:2011-02-16 21:15:29
  转眼,我实习已经两个半月了,但我们两位领导还是没有点头要我的意思。这就正如追一位美女,半年了,人家还没反应。我想给我们书记打个电话,但那天拿起手机拨号时,却忍住了,心想:再等等吧。果不其然,两天后,就接连发生了两件直接导致我留在这馆里的事。
  那天,我照例在开部室主任会议时做记录。我们书记倡议:“现在,咱们馆里要成立个服装租赁室,走一些市场化路线,不能光靠国家拨款,具体方式是向各职工招股,以一千块为一股,咱们招股成立!”
  话音一落,气氛热烈,各部室主任讨论起来那简直一个龙虎帮在策划劫镖车。我们书记笑意盈盈地喝着茶,“哧——哧——”我心里道:这是一个机会!

  但天有不测风云,“党”也有始料未及的时候——两天后全馆大会时,当我们书记以开十七大的口吻倡导出去后,大家却都反映平平,都忽然之间发扬起了“礼让三先”的传统美德,不复有领福利时的“超前意识”。有几个女馆员走出会议室还嘀嘀咕咕:“这事肯定搞不起来,外面投资两三百万的服装室都有,我们这简直是在鸡蛋碰石头。”一周过去了,这事没往前走一厘米,我们书记脸上一天比一天“冷静”地望着桌上的党旗……

  刘欢大哥唱得好:“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这前半句我就免了,但这后半句,却要执行——此倡议是我们书记发起的,并且是两度发起的,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他急需有人“响应党的号召”,否则面子往哪儿搁?再说,我觉得这是一种投资行为,不像我以前的抓彩票是一种傻X的投机行为,现在经济发展了嘛,各公司、各企业租点服装搞个Party也是常有的事,我以前弄过商,还赔过,这点脑瓜还是有的。

  第二天,我柳传志去达沃斯般敲门进我们书记办公室:“李书记,我想入股。”
  顿时,我们书记多日来的眉头被我这一“糖衣炮弹”炸开了,竟然道:“好,咱们大家合力把这事搞好。”
  我巨受鼓舞!立马在“三个代表”的指导下再接再厉:“李书记,我本来打算入三千,现在再加两千,入五千!”说着还打了一个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手势,但猛然两腿一筛糠后出来了。
  出来后,我就红啦,这不但因为后面服装租赁室红利滚滚,更重要的是我在我们书记那儿“红”了。
  好事像骨诺米牌,五一节后不久,我就得到了“党的照应”——那天我们书记要出差考察交流文化,点名带上了我。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书记、司机、两名部室主任、我,坐上馆里的广州本田去四川。车子在高速路上飞驰着,旁边的树不断往后移,我们书记也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谈话路线,一车人谈笑风生,最多的自然是那天府之国的美食和美女。
  十一点左右,到达了一个高原区,空气变得稀薄,呼吸稍感紧促,但纯净无暇的景色却让人动容,我在心里做了一首诗:
  湛蓝湛蓝的天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