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魂----中华历史深处还有这么一个脉络》
第4节作者:
愤怒的秃子 “可是说来也巧,当时成都军区却破例招了我,分配我到北川,编制隶属于部队,但工作地点在一个庙里,一呆就是几十年,如果不是那个大门口有两个士兵的话,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在部队里面。”显然,老张说的庙,就是我们昨天去的那个。“你也亲眼看到了那个停尸房,我的工作就是跟这些尸体相伴,上级有命令下来,我就配合执行,其实工作也很平常,无非是对这些人体进行日常维护,但就在这几十年,这些人体有其中的一些部分开始迅速腐烂,这个腐烂过程很奇怪,并不是整批开始整体腐烂,而是突然在某一两天,其中一二具突然出现,而其他的人体完好如初,大概一个月损失一具,不过近来的半年,这个过程加速了,像病毒蔓延一样,有点群发性,原因查不明,补救措施也用了不少种,但几乎没有效果。这次613工程,非比寻常,牵涉到太多,而且绝大部分涉及国家机密,甚至涉及整个中华历史的机密。所以一些事情,我不方便说透,你有心的话,也许今后能猜出几分。”
日期:2011-2-14 16:18:00
看得出,老张没有喝多,当然我更不可能喝多。回宾馆的路上,我一度感到有点懊丧,如果我迟早要知道,藏着掖着有什么意思,如果我一辈子都不可能知道,现在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目的?当然,现在的我回想这段北川之行,老张这些半透不透的话,却是在保护我。
之后两天,我也没有兴趣跟着老张跑东跑西了,也没问他去了哪些地方,见了哪些人。倒是小文陪着我走了一下武侯祠、杜甫草堂什么的,成都的景点实在没有可以恭维的地方,都是人造的景观,像杜甫草堂,根本没有一点点味道,不过也是,现在的人,杜甫的诗歌估计顶多就读过三吏三别,参观这种地方也就是凑个热闹,附个风雅,哪管斗拱是水泥堆的还是真的木式结构,他们反而一个观点我与他们契合,杜甫草堂远不如春熙路好玩。小文很认同我的看法,她说她也是讨厌这样的景点,但没办法,朋友来了,还是必须安排的节目。就像我是宁波人,外地朋友来了,慕名必去天一阁,不过说实话,天一阁每次我都捏着鼻子去,关于更多天一阁的内容,之后我们去了天一阁,会有详细的交代,不过一点我最在乎的必须说,宁波人是不是太缺懂历史的了,把一些不知道宁波哪个山坳里刨出来的镇墓兽、石俑都搜集过来,放在了院子里当风景,每次去,看到这些陪葬的玩意,我都毛骨悚然。田野文物说实话,还是放在荒野的比较好,因为大多是墓道边的石雕,就算宋朝的石俑,那也是陪葬用的,放在明清民居风格的天一阁里,太煞风景,就跟郭德纲讽刺一些老而无用的家伙,唐朝的夜壶,也是放尿的。可惜游客还经常在这些镇墓兽边合影留念,摩挲不已。
“小文,你说现在四川还有没有真实的古迹了?”
“古迹嘛,还是很多的,比如都江堰啊。”
“对!其实四川还是很有历史底蕴的,虽然偏居中国一方,其实很多遗产往往都在这种地方。比如江西浙江交界的地方,方言、礼仪、习俗,都是纯正中国古代的味道。”
“其实四川还留有中国最古老的东西。只是人们不知道罢了。”
“什么东西?最古老?”
“你会知道的。”
我很讨厌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张家人都这个样子。不过我也习惯了,心态定位在猎奇就好了,管他呢。一万多具尸体、神秘的军管区、老张和小文的身份、HX927。。。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实在让我恍如梦境,这背后的事实,虽然现在的我已经了然,但身处这个过程中,还是让人云里雾里。
等老张安顿完毕,我们直飞宁波。
日期:2011-2-14 16:19:00
到了宁波,先回了趟公司,出去几天,公司也有点事情要处理,顺便去车间了解一下老张订单的施工进度。比较喜人的是公司原材料充足,开足马力做的话,恐怕会提前不少日子。但是同时又有了另一个疑问,是公司技术部部长张家如带来的。
张家如是我们公司的总工,年龄肯定超过50岁了,但因为教授的身份,看起来很有书卷气,顶多看成40岁左右,如果非要找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来说明的话,那就像架着眼镜的赵雅芝了。张家如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化工大学的博导,因为我们公司技术的特殊地位,教育部也破例在我们公司设立了一个防腐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张家如是指导教师。同时我们公司的技术研发又有国家科研项目性质,张工的工作就同时是项目牵头人和公司技术负责人。
张工为人和气,再加上我没事公司各部分串岗扯淡比较频繁,跟张工也很熟。张工知道我回来,就马上把我叫到办公室:“王储,你哪里接到的单子啊,这回你发财了。”
“哪里,有财大家发!”
“听说是部队采购。部队采购的话就奇怪了。”
“奇怪什么啊,部队采购掏钱爽气啊,再好的单子哪里去找啊!”
“你看这配方,真是奇怪。”
“张工,你就别让我难堪了,我做这行,就知道卖,哪里懂技术啊,你就直说吧。”
“这配方,很明显是给尸体防腐的,部队要这么多的实体防腐干吗,这个用量能装备一个团部了。这是其一,其二是照这个配方做HX927,尸体防腐是够了,但上面通知,有几种辅料暂时还要搁置,不能确定,但最终确定是哪几种辅料,说是等通知,到时再研发。通知可以等,但就怕先期做出的几百吨防腐材料如果一直等着辅料再灌装的话,就会失效,到时工期就麻烦了。”
“上面通知?什么通知?”
“哦,这个我说漏嘴了,我只知道校方告诉我这是一项什么项目,涉及机密。我没别的意思,就是给你个底,工期按正常生产没问题,但就怕一直没确定最终的配方,到时交货不及时也是很有可能。你是销售,你有必要知道这个,至于怎么跟客户解释,你也有个打算。”
“是316工程吧?”因为我看过立项书里有张工所在的北京化工大学。
“对,对对!你怎么知道?他们告诉你了?”
“没,我只是知道个大概,你们北京化工大学应该就负责这个配方的研制。”
“说的轻松,我干了一辈子科研,还从来没做过这种研发,一不知道具体用途,二不知道参照标准,你知道大概的话,我也跟你直说好了,学校那边化验了一下样品,配方是淀粉!这怎么可能啊!”
“可能有别的项目组负责在找这个配方吧。”
“不管是谁在找,但愿早点找到。”
想到316工程的立项书,协和、同济的专家组大概是给尸体做防腐的相关手术的,成都地铁公司更加想不出是干吗的,应该也不是找配方的。另外两个项目,一个是找姜氏家谱,一个是整理天一阁藏书,莫非配方跟家谱跟藏书有关?
“想什么呢!”我正在张工办公室思考这些问题,连凯推门而入。
日期:2011-2-14 16:20:00
“先把烟掐了!”张工起身抢过了连凯嘴上叼的香烟。连凯现在是公司的施工队的,之前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应聘到了公司技术部,是张工一手把他带起来。可惜连凯这人天资好是好,但是性子太散漫,别人的评价是吊儿郎当,而且闲不住,屁股能坐定半个小时,那只有他在办公桌上打瞌睡的时候。不过技术水平还是摆在那里,关键工程的施工肯定不能缺他,公司也乐意把他从技术部调到施工队,因为现在不缺工人,也不缺研究员,就缺既懂技术又有动手能力的人。因为关键项目的招标议标我技术方面吃不准,总是找连凯的援兵,所以一起出差的机会挺多,自然我跟连凯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你他妈的回来了不跟我打声招呼,先跑来张工这边。”
“这不是有正经事情嘛!”
连凯虽说表面上吊儿郎当,但接人待物还是有眼力价的,看着环境好像我跟张工确实在谈重要事情,就很识相的退出门口,带上门“忙完了找我,有好事跟你说。”说完还给我使了个颜色。
“哎,连凯这个人,技术上超过我所有的学生,但就是性格燥,耐不住做学问的寂寞。”
“也好嘛,否则哪里去弄一个技术这么好的施工队长啊。难道施工时,还要搬出你这尊大佛去现场指导啊?”我开了句张工的玩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