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魂----中华历史深处还有这么一个脉络》
第11节

作者: 愤怒的秃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刘被连凯打断,也不介意,这回很耐心的解释了一下:“唐朝初年,中国西北有一支羌族,就是党项羌,一般我们都叫做党项族,后来他们的势力被唐朝收编后,唐朝廷赐姓他们的首领姓李,他们自称为夏,之后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势力膨胀,虽然之后又依附于宋朝,但宋朝众所周知,对北方少数民族来说,军事实力一向孱弱,他们的首领李元昊也成立了政权,国号大夏,我们称的西夏,其实是沿用宋朝人的称呼,因为大夏在宋朝西边。李元昊同时也去掉了李这个姓,自称嵬名氏。元昊另一个历史创举是命人发明了西夏文。西夏文跟其他中国异族文子有所不同,别的少数民族记录的以医术、工艺技术、历史居多,而西夏文字达到了汉字一样的高度,能承担很华丽的文学、哲学、历史、法律、佛经的记录。著名的莫高窟就是西夏的杰作,而莫高窟内藏的典籍,也是西夏文从明代失传后,世人还是得以认知的原因。”

  连凯又提了个疑问,失传的文字怎么能再认识呢?
  “可以比对啊,西夏文跟汉字有比较严格的对应关系,别忘了,西夏文还记录了很多典籍,比如《孙子兵法》,用中文和西夏文一对比,就知道某个西夏文对应哪个汉字了。以前都认识西夏文是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发明的。。。”
  “像现在的韩国字”连凯又插了一句。
  “不是,西夏文可不是韩国字那样人工发明的。这个情况非常复杂。我这么说吧,如果西夏文的发明是元昊手下大臣野利仁荣根据汉字发明出来的话,那汉字、西夏文是父子的关系,可从他们中文系教授接到的那个项目来看,西夏文和汉字是同源关系,就是兄弟关系,甚至西夏文是父,汉字是子。野利仁荣发明汉字,也就是个传说罢了,跟仓颉造字的传说类似。”

  日期:2011-2-18 13:35:00
  “那个项目是什么啊?”我也很想知道,虽然听起来小刘在讲的一切跟尸体防腐已经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个项目跟现在的613工程一样神秘。我只知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拨下来的,至于再上面是什么来头,谁也不知道。但接到项目后,我们参与项目的每个人领到两份东西,一份西夏文古籍的扫描件和一份保密协议书。协议书相当严格,违约责任在我们这些平时只跟书本打交道的人面前来说,无异于签生死状。再加上这份扫描件上头说是西夏文,可粗看谁都没看懂,只是字形是西夏字形而已。教授们纷纷退出,那时我刚读博士,血气方刚,一个人接承接了下来。”

  “那后来呢,你研究出了没有?”我接着问。其实我知道等于废话,照这个情形,小刘肯定是研究出来了,否则也不会讲以上这些。突然我想到他读博读了那么多年都没毕业,是不是跟这个特殊的项目有关。
  日期:2011-2-18 13:50:00
  “其实我的专业是图书馆学,但偏向古籍整理这方面多点,所以找些古代资料什么的比较擅长。我也仗着自己这个能力,以为自己尽管没受过西夏文训练,但参照古籍,总可以弄个明白。从接到项目后,我首先先找到了一些西夏文研究的专著来看这份扫描件。”
  小刘的声音越来越小,还不是朝窗外看看。我示意连凯过去把窗帘拉上,小刘这才继续讲下去。
  “王经理,你知道为什么上面给的是扫描件而不是原件吗?按说古籍研究这东西,一首的原始典籍才最确切。”
  “可能这个典籍比较珍贵吧,怕弄丢弄坏?”

  “这当然是一个原因,不过我告诉你,之所以不给原件,是因为原件拿不动。我从纸张透出的阴影效果看,这个是在天然的岩石上石刻的,拓片后复印出来。照到手的扫描件,不,应该说是复印件看,这种篇幅如果是石刻的话,规模要赶上中国现存的所有摩崖石刻。”
  日期:2011-2-18 14:38:00
  “而且,这个看似是西夏文,其实只是形制上像,西夏文的笔画完全是汉字笔画,方方正正,而这个东西的笔画,还是很多图形一样的弧形、圈形。”
  自然,我想到了那个龙安寺的匾额。因为有了这个交集,我更加有兴趣听听到底怎么回事情。
  “从文字发展规律来看,这种文字明显早于西夏文,如果要定义一下的话,可以称之为原始夏文。”小刘还是不放心的朝窗户外面看看。
  我初步估计小刘得了受迫害妄想症,于是我干脆走到小刘和窗户的中间,挡着窗子。

  “直到我参阅过一些专著,试着解读这份复印件时,发现原始夏文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甚至我估计应该有学养深厚的教授拿到复印件时,就已经看出点什么了。”
  “这个也是他们没有签协议的原因对吗?”我顺着他的意思说。
  “很有这个可能!”小刘给了我一个肯定。“而且这个文献的题目你应该比较熟悉。”
  “什么题目?”
  “《禹贡》!”

  啊,《禹贡》不是《尚书》里的一篇吗,讲的是地理方面的内容,是一本地理志,跟那本《大明一统志》类似。这个有什么好研究的,自古研究《禹贡》的从孔子开始到孔安国、郑玄到苏东坡一直到王国维和近当代学者,如果原始夏文不好认的话,对照着汉字的版本,不就对出来了嘛,还可以顺便把原始夏文字形、字义给研究出来。
  “可是这个《禹贡》,跟传世的《尚书》里的那篇,完全不一样!”小刘很严肃的讲。
  日期:2011-2-18 14:59:00
  “我大概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翻译出最开头的几行字。”
  “讲的是什么,这本不是地理书,那讲的是什么?”我紧接着问。
  “翻译出来的那几行字意思是,看到这个石碑的人,要谨记,这是我这辈子的全部所知,我带来了上个时代的知识,我也会传给下个时代。但是我只希望后世能凭借自己的能力生存发展。”
  “然后呢?”连凯以为小刘又在吊胃口。

  “没有然后了。我翻译出这些后,我的寝室就失窃了,跟今天你们看到的状况一样。复印件、参考书籍、我的笔记,全都没有了。我到现在还在后悔为什么不多复印一份自己藏着。”小刘显出自责的表情。
  谁会偷这些东西呢?我也想不明白了。不过一点可以确认,今天这屋子里那么多书不翼而飞,跟那次必有关联。小刘吃过一次亏,怪不得这回把那两本书随身携带。
  “不过万幸,那时我一个师弟来我寝室串门,聊天的时候,他随手拿了一张纸来包瓜子壳,我也没注意他拿的就是我桌面上覆着的复印件,所以这本《尚书》的最后一页还在我手里。”
  日期:2011-2-18 15:38:00
  “什么军队?捍卫什么?你不是理解了吗?跟我们讲讲。”连凯听了那么多,也有点入迷。
  “这个我还需要验证,现在不敢轻易下结论。”小刘探探身子,视线绕开我的身体,目光又扫了窗户一遍。“我看还是明天吧,等老张小文他们来了,我想试试他们的反应。”
  小刘这个神态,真有点神经质的症状,呼吸不平稳,气息较弱。大概他受什么压力比较大,再加上身在外地,又那么累。我应着:“明天就明天吧,我看你也该休息了,这不看手表还不知道,都快十二点了。我们把你送到宾馆吧,早点休息,明天带你去吃点宁波特色早点。”

  重新打开屋子的门,走廊尽头似乎闪过一个人,又像是院子里的桂花树在皓月下摇曳的影子。我没有声张,生怕给小刘已经很脆弱的神经又加重负担。
  小刘确实比较虚弱,我搀着他走下了楼,连凯已经把吉普发动了起来。小刘住在月湖边的一家宾馆,所以没几分钟就到了。
  “要不要陪你上去?”我回头问问后排座上的小刘。
  “不用,我自己上去,你们也早点休息。”说着小刘突然把身子探到了前排,凑过脑袋在我耳朵边说:“那本《四明杂记》,你一个人看,就好了。”说完拍了一下我肩膀,临下车又回头看看驾驶室里的连凯,皱了一下眉头。
  “砰!”小刘关上车门,走进了宾馆。连凯打了一串哈欠问我跟他一起回他那,还是回家。我说回家。他又嘲笑我是个顾家的男的,再晚我回家睡。

  其实,我想好好研究一下这本《四明杂记》。
  日期:2011-2-18 20:59: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