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西游。无字真经 I 守尸鬼》
第27节作者:
褚红楼 王元智道:“法师所说的鸠盘荼是何时出现在长安的?”
玄奘想了一想,道:“也该有七八天了吧。”
王元智掐指算来,道:“七八天,七八天,那时我还是刚到龙虎山的时候啊!”丢下饭碗,拍着大腿大叫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我一离开茅山就出了这样的事!怎么会这样!”
玄奘道:“道长不要急躁,难道鸠盘荼跟茅山有什么关系?”
王元智“哎”的一声长叹,直着眼睛出神,半晌才懊恼地说道:“这鸠盘荼是茅山跑出来的怪物!”
玄奘大惊,道:“道长这是何意啊?何以知道鸠盘荼是从茅山跑出来的?”
王元智叹气道:“事到如今,我便一五一十告诉法师也无妨。要说我茅山一派,开山立宗倒比龙虎山还要早上两百五十年,当初茅盈.茅固.茅衷三位真君在我茅山各据一峰修炼道法,后来终于飞升天界。三茅真君在世之时,除了修炼道法,还经常下山降妖伏魔。法师可知人世间妖魔最厉害的是哪些?”
玄奘摇头不知,道:“愿闻其详。”
日期:2011-4-27 11:33:00
王元智道:“要说这些妖怪,还都是人自己作孽生出来的。人生于世,竞逐于酒色财气,助长心中贪嗔痴邪念,无法得到,便生怨念,佛门称之为‘执着’。这些怨念经年累月积累下去,流布于世间五行之中,时间久了,便化生出五种怪物。五行乃是金木水火土,这鸠盘荼就是化生于土中的怪物。五种怪物并称‘五煞’。要说它们的来源,便是人的‘贪嗔痴’三毒了。”
玄奘道:“照这么说,这五种怪物在世上作乱,倒是人自己承受自己的恶果咯?”
王元智道:“不错。如果人都熄灭了心中的贪嗔痴念,这些怪物便会自然消失。佛家的极乐世界和道家的天庭何曾有这些怪物横行?”
玄奘摇头道:“熄灭了贪嗔痴,那就非佛即圣了,凡人岂能做到?”
王元智道:“所以当初三茅真君便发下大誓愿,为人间除掉这些妖怪,也算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
玄奘道:“鸠盘荼和其他四种怪物便是当初三茅真君收伏在茅山的了?”
王元智道:“正是。茅山后山有一座石块筑成的七级宝塔,名唤夜哭塔,便是当日三茅真君镇压五煞的地方。这些妖物被羁押塔中,怨愤不平,每到夜里阴气比较盛的时候,便会鬼哭狼嚎叫苦连天,所以那塔便叫做‘夜哭塔’。不过,此时既然鸠盘荼已经出世,那这夜哭塔也必然已经崩塌了,哎……我自任掌教以来,便是前朝隋帝召见也不敢离开茅山一步,如今我一旦离开茅山,竟然……竟然……那我岂不成了茅山的罪人,他日有什么面目去见历代祖师?”
玄奘想了一想,道:“道长且莫自责,不知那夜哭塔为何会崩塌?塔内妖怪怎样才能出世?”
王元智道:“茅山历代掌教接任之时,都会书写符箓贴在塔上,用于增加镇邪的法力。毕竟那塔造于六七百年之前,虽然有符箓镇压,可是经过六七百年的风吹雨打,到底还是会有朽坏的一日。自我掌教以来,每见那塔震动不已,不少砖石已经开裂,我担心塔终有一日会倒塌下来,便每日在塔前诵经念咒用来镇压。我原以为离开几日,来龙虎山看看不会出什么事情,没想到……没想到……哎……难道……难道这竟是中了敌人的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之计?!”
玄奘道:“不管怎样,现在怪物已经出世,不知其他四种是什么怪物,不知又在哪里作乱呢?”
日期:2011-4-28 11:46:00
十.白鹤羹
王元智道:“根据历代掌教相传,五煞之中,鸠盘荼化生于土,鸠盘荼乃是源自天竺的名字,在东土叫做‘太岁’;赤蚁化生于火;水母化生于水;白蚁化生于木;生于金为何物,传到我这一代,竟已迷失名字。至于说他们会化生在哪里,就要看哪里百姓的劫数了,譬如说某地地震洪水火灾飓风也大抵是这方百姓的劫数,若是某地积怨太深,便也会引来五煞,以完其劫数。”
玄奘点头道:“这也难怪《太上感应篇》中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了。虽说是劫数,到底修道之人为人间降妖伏魔也是分内之事,我听说这鸠盘荼不但为害死人,就连活人也在它祸害之列。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道长修行高深之人,必不会坐视长安城百姓的劫难而不顾。事不宜迟,便请道长随我下山吧!”
王元智沉吟道:“要说这鸠盘荼出自茅山,要贫道去收伏也是理所应当。只是若是天数使然,长安城该有此一劫,那么我去收伏它,倒是逆天行事了……容我再考虑考虑吧。”
玄奘急了,丢下饭碗大声道:“这有什么好考虑的!延迟一刻,长安城的百姓便多一刻危险,说不定此刻坊间已经尸横遍野惨不忍睹了!什么叫天数使然?!修道之人以救度众生脱离苦海为己任,纵然有违天数,自己能代替众生承担苦难,那么就算沉沦地狱也在所不惜!更何况,诸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还不是一个个倒驾慈航乘愿再来,回到人间,变化成种种形象点化救度世人?诸佛菩萨都在做这样的事,怎么能叫做逆天行事呢?!修道之人若是修到对众生的苦难视若无睹置若罔闻,那,这样的修为又有何用呢?!我只恨我自己没什么本事去降服这些妖怪……”
玄奘一番话说下来,满脸通红,头上青筋暴露,声音颤动,显是心中极其激动。
此时,王元智和悟空都惊讶地瞪大眼睛看着面前这个原本温文儒雅的僧人,不相信这么激烈却又惊世骇俗的话语会从他口中说出来。
王元智愣愣地出了一会神,叹息道:“要说我年纪也是一大把了,不想今日竟被一个年轻后生痛骂……”
玄奘稍稍冷静,歉然道:“我……我……贫僧一时冲动,口无遮拦,道长休要怪罪,看来长安百姓的面子上,看在当今太子的面子上,看在我佛门领袖法琳大师的面子上,就道长请下山吧。”
王元智微微一笑道:“你我修道之人,还看什么面子不面子。小和尚,不要怪我倚老卖老,我在这里叫你一声‘小和尚’。”
玄奘道:“道长这样叫贫僧,贫僧倒是觉得舒服一点。”
玄奘原以为王元智要痛骂他一顿,说不定王元智心里一舒服,就答应下山了,是以王元智说什么,他都准备洗耳恭听。哪知王元智笑道:“小和尚,你骂得对,我修道几十年,还不如你的心胸广阔啊。我心里想的只是这样做,对自己是不是有害,可是你,连自己都忘了。呵呵,你们佛家所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应该就是形容你这种胸怀吧。”
玄奘忙起身合十躬身道:“惭愧惭愧,那是佛菩萨的境界,贫僧哪里敢……贫僧只是略知其中的道理而已,要真实去做的话,还是很难很难……惭愧惭愧……”说着,用袖子擦去额头上的汗,看来是真的惭愧了。
王元智起身道:“那我便也不说什么虚言假套,就此当仁不让,随你们去长安便是。此去我必尽自己做大能力歼灭妖怪,至于成败利钝,倒是未知的了。”
玄奘欣喜道:“道长大名与张天师并驾齐驱,此去必马到功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