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16 23:37:00
“还因为这个原因,让那些挑着担子的老理发师傅,再也不敢到附近经营了。”老板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
被老板这么一说,我倒的确想起来,南门外的一条生意街上,小吃、旅馆都是一应俱全,而在别处遍地开花的理发店,却不多见。原来也没多想,看来,其中还是有些原因的。
“恩,正好时间还不到,就来讲讲这事,权作打发时间罢。”
2011-8-17 12:58:00
果然被吞了……补上
---------
正当我又举起手电看个究竟,却被老板一把拉回来。“你啊,不要乱看。要是真被拉进去了,我也救不成你。”
“这到底是?”老板和李琰手里的手电已经关了,现在老板也将我手里的最后的灯光熄灭。原本以为在这种距地面相当遥远的地下室镜室中会变成漆黑一片,却没想到墙壁上原本镶嵌着镜子的位置,都盈盈的的亮起了幽蓝的微光。
“铜镜这种东西,本身作为给仕女竟容的饰品,却能在许多古代墓葬礼也是大量出现,除了‘侍死如生’的观念之外。另外就是镜子本身的辟邪之用,究其原因,汉代镜铭中常有“服者君卿,镜辟不羊(祥)”、“延年益寿而辟不羊”、“左龙右虎辟不羊”等。古人相信镜子受日月辉照,便能显现光辉,因而具有镇妖降魔去怯消灾的功能,既能保护生者,也能使死者免遭灾祸,取其以炤幽冥。
这种下葬的镜子,考究人家总是会先取了,在日间月下足足晒够九日九夜,取其久辉长明之意,在与墓中主人同葬。
而这镜本身就是灵物,虽然可以驱灾辟邪,但用反了却会封鬼引魂。
民间亦有各种传言,便都是这镜内照的常了之后,照镜之人的魂魄也会被封取入镜。至于在古墓里填放的铜镜,天长日久的伴着原主,所处的又尽是幽暗无尽的地精。时间久了之后,一些墓中游荡的亡魂反而会被封入镜身。到了这种地步,铜镜也不是什么辟邪之物,反倒成了凝邪聚冤的冥器。”
说道这里,我反而突然回想起了之前老板讲过的某个故事。那时,我记得老板说过,在疑似僵尸枕下的位置也是放了镜子的。
“之前,那个老陈发现的僵尸脑后的镜子,也被放进来了?”我想着想着,脱口问了出来。
借着镜间的寒光,老板的表情也变得幽暗不可测,“是啊,那也是当初答应过杜生的事情之一。”
虽然可以用困住的冤魂的古镜作为人牲的替代品,看护地础。但这种东西也并非随意可得之物。作为土建老资格,不少老教授,在年轻带工程时,都收集过一些,而仅仅凭这些手头的数目还是不足。只能再从各种途径慢慢收来,而这种工作,不方便在台面上进行。便有校长托了与台面上人事完全没有牵扯的老板,暗中活动。
“这种镜子,大多是古镜的效果更好。不仅做工精湛,还有本身年月的沉淀。虽然现代也不是没有办法仿制,但效果总是要差一些。”
仿制?这种内部封了幽魂的灵器,只怕是仿形容易,取神难。古镜之中的冤魂是墓穴阴冥引致的,现代要仿制,难道还要封入活人的魂魄不成?
“要是真想做,倒也不难。说起来,有些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自己、或者别的东西,封入镜子。在你来这之前,这里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哦。”
老板向前走了几步,示意我抬头,“虽然不太想用仿品,但是毕竟臻品的发掘数量有限,又要私下搜取。总是有数目不足的问题,那就只能用这些仿品来暂时替用。”
果然,我能看到比较高处的一排,有几面镜子的光芒不甚均匀,并在不停闪动。
“年头越久的古镜,光芒温润、均匀,整个镜面都能看到幽明。这种新品的光芒散、浅,也不如旧镜润泽。不过即使如此,也只能找到这种代用品暂用。说起来,这几面新镜,还是在这附近得到的。”
“还因为这个原因,让那些挑着担子的老理发师傅,再也不敢到附近经营了。”老板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
被老板这么一说,我倒的确想起来,南门外的一条生意街上,小吃、旅馆都是一应俱全,而在别处遍地开花的理发店,却不多见。原来也没多想,看来,其中还是有些原因的。
看了一眼蹲在一旁从包里向外翻取东西的李琰,老板没有帮忙的意思,反而是拉了我站回远离镜墙,靠近入口的位置。“恩,正好时间还不到,就先来讲讲这事,权作打发时间罢。”
2011-8-17 22:13:00
但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不就多久,就自然会有各行各业的买卖聚集,吃喝之类的小店首先云集,然后就会有玩乐之业。而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理发一行,有道是“天子见了也低头”,说的就是这行业的特殊。
在南门外街的商家刚刚来此定居的时候,多是做吃食的小生意人。时间久了,各家便发现,找不到个理发师傅的日子,有点难过。就有了本地人,从邻近的县地里,请了一位老师傅。
这种理发师傅,在大城市里不太常见,但在十里八乡里可是必不可少的行业。常见的师傅都是担着挑子,挑子一头高竖着一根木棒,挂了镜子,一是给客人剃头时照着,二来也是个招牌,远远的就能看见。有的老手艺人,每天回家之前,就会现在门口站下,先找软布,蘸了油擦干净,再取了白天的毛巾,蒙上了镜子,之后才能进门安歇。究其道理,有人说是怕脏了镜子,有人说是怕那毛巾捂着生了异味,搭起晾晒。
但还有一种说法,只是流传在手艺人间,私下的讲法。这镜子,本就是留影之物,若照的是寻常人物,那有形的东西,形移影随,还没什么要紧。就是怕那些本身就没就定型的“朋友们”,无意间被镜子带走,又跟人入了家门。这本来擦镜的油,放在古时都是用细木屑、滑石粉、麦麸子和醋调好的,称为镜药,专门拿来擦镜子的。而如今的镜子得来买来也便宜,反倒没人细对待了。而这位师傅,也是有些年岁的,手头的镜子,说是之前的师傅留过来的。但看起来也只是扇普通的方面玻璃镜,背面上了点漆。平时受了精心的养护,看来倒真是如刚买回来的一般光洁如新。
刚开始的一阵,理发师傅每天定时担着挑子,在街角选着一个角落,从旁边的小店里借个凳子。有客人,就笑呵呵的去服务,没客人,就和旁边铺子的伙计聊聊天。因为便宜,样子又好看,正适合街上那些出来打工干活的伙计和厨子,在这街上的生意也不错。
但好景不长,有其他人见理发的生意有利可图,便也跟着租了店面开始生意。
这种带着店面的发廊,价格自然也不会便宜,生意反而没有老师傅的好。为了撵开这块绊脚石,发廊老板就想了几个歪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