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航线——航空救国那段历史里的秘密》
第12节

作者: 金万藏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1-3-4 1:25:00
  油桶没长脚,居然跟在身后,滚进雪谷里。换了别的空油桶,我们还没那么慌张,偏偏是那个装了鬼子尸体的油桶,这太邪门了。张一城骂咧咧地走过去,想要把鬼子丢出油桶,胡亮及时拉住他,叫他别轻举妄动。关于技术方面,还是韩小强最厉害,没等我们想明白,他就紧张地叫我们快找掩体。
  顷刻间,天摇地动,风云即变,白雪从高山上一波又一波地卷下来。虽然这气势远不及雪崩,但足以使人惊慌失措,没吓得尿裤子都算厉害了。我瞅着新鲜,第一时间居然没想到找地方躲,而是一个劲地仰头望天。直到胡亮拖着我往回跑,我才四肢并用地逃。快要到C-53运输机残骸处时,天上就落下拳头大的冰雹,混着蒙蒙的雨雪,不停地往我们身上砸。这种情况太危险了,别说拳头大的冰雹,即使仅有颗指头那么小,从天上砸下来也能要了人的小命。我们避无可避,又躲回C-53残骸里,没功夫去管滚过来的油桶。

  C-53残骸漏洞太多,冰雹穿破而过,机舱内很快就滚进来十多个冰雹。韩小强事后对我们解释,昨晚在天上飞行时,他就料到会有这一场恶劣的天气袭来。当时我们的C-47偏航了,并不是无线电导航信标失灵所致,而是受到是空气团的影响。所谓空气团,那是一种密度非常高而封闭着的空气,它活动于非洲、阿拉伯半岛和印度之间。当空气团慢慢地强烈起来,冲击到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时,它就释放出无数冰雹,其大小如高尔夫球。空气团流速瞬间加快,会使得飞机偏航,不少飞机就是被这股空气团吹落山林里。

  韩小强算出空气团后,以为那晚就是空气团过境,殊不知那是前锋,好戏还在后头。大批的冰雹砸入山间,风吹得强劲,飞机残骸都快被掀起来了。随着空气团的强烈,我们不再用语言交流,纷纷捂住耳朵,否则冰雹砸到机舱的噪音会让人耳聋。那个油桶随风滚动,当到达飞机残骸旁边时,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油桶就正好滚到机舱的门外。
  这一刻,我差点把捂住耳朵的手放下来,因为油桶里不是那个鬼子,而变成了我们的战友。
2011-3-4 2:36:00
  胡亮在我旁边蹲着,也发现外面的异状,但冰雹如雨般密集,不能冒险冲出去。我在心里叨念,冰雹下就下吧,别他妈下出雪崩来就成了。对于会否引起雪崩,四个人心里都没底儿,就看其他战友的英魂会不会保佑我们了。
  约摸过了十分钟,冰雹停了,剩下狂风鼓吹,机舱的铝皮好像也怕冷,一直抖个不停。外面的冰雹堆成小山,而山上的雪如瀑布一样,哗哗落下,触目惊心。张一城啧啧地望着头顶上的过境烟云,没注意到油桶里的问题,听到韩小强问油桶里有什么,他才转身把油桶扶起来。
  我怕雪山的积雪不稳定,便叫他们先退出雪谷,可胡亮走到入口那边瞅了一眼,告诉我们那里被堵住了。刚才那么大动静,雪山不可能纹丝不动,原来雪崩就近在咫尺。幸好我们在崩塌的边缘上,要不也会被埋起来,我不由得又庆幸自己的运气很好。张一城哪管后路是否被堵住,扶起油桶他就把战友从里面抽出来,然后问我们谁见过那位战友。
  在我的印象里,从未见过此人,不过既然穿了我们这方的衣服,想必不会有错。可油桶里原来装了一个鬼子,是谁把尸体调换了,还把油桶踢到我们身后。韩小强却觉得油桶是被风吹过来的,也许这是巧合,否则谁会那么无聊呢。我问胡亮认不认识这位战友,他摇了摇头,说战友那么多,不可能每一个都认识。
  “难道那鬼子没死,然后偷袭了这倒霉蛋?”张一城瞪眼道。
  “这不可那!鬼子如果没死,昨晚被我们丢到外面吹了一宿,猪都会被冻死,更别说一个人了。”我摆手道。
  胡亮朝油桶扫了几眼,问道:“还是同一个油桶吧?”
  韩小强弯下身子想去确认,怎知刚被抽油桶的战友突然吸口气,然后抓住了他的腿。韩小强身子本来就虚弱了,经过这一次惊吓,两眼几乎都全翻白了。我也打了个激灵,没想到这小子命大,居然还活着。胡亮急忙把战友从雪地上扶起来,问他还撑得住吗,但得不到回应。那位战友毫无气力,仅能翻动眼皮子,能抓住韩小强的脚也是醒来那刻的力量。
  张一城惊喜地看到战友苏醒,又担心地观察雪山,并问我们要不要先换一个地方,在这里叙旧不能畅快。两边的雪山上还在慢慢地滑落积雪,地上的雪像坟墓一样,我们的腿掩埋在雪里,都已经齐平到膝盖上了。可后面的路被堵住了,要爬是爬得过去,就怕那里还会发生第二次雪崩。那种雪崩不算大规模,但足够埋掉几百个人了,我们望而生畏,不敢再退回去。可是,雪谷的地形很危险,当时我们侥幸地想穿越雪谷,没料到雪崩来得如此之快。

  韩小强怯道:“前面的路不好走,我们还是退回去,另找别的路吧。”
  关于这个建议,虽然像逃跑,但我举双手赞成:“小强说得没错,你看这个雪谷分明是个坑,正等着我们跳进去。雪山上起码几百万吨雪,够埋一万人了吧。”
  胡亮最谨慎,考虑再三,同意道:“那好吧。我刚才回去看过了,后面的路被雪堵住了,但最多只有百来米高,爬过去的问题不大。”
  张一城看所有人都站一边去了,于是说:“好吧、好吧,那就听你们的!”
  这时,那位战友用尽力气张口,想要说点什么。胡亮把耳朵靠在战友嘴边,听了很久没出来,可能是刚才的冰雹声让我们的听力受到了影响。这位战友面色淤青,虽然衣服没脱下来,但身子上的伤肯定更严重。我不知道战友怎么受伤的,本想让他喝点热水,却发现没有燃料能烧水。

  韩小强惟恐空气团的影响还在,催促我们背战友离开,可那战友吃力地推开要背他的张一城,然后松开了一直紧握的右手——原来他拽了一撮蓝色的毛发。战友和我们一样都是飞行员的装束,手上戴了黑皮手套,我刚才看他一直紧握着拳头,还以为他怕冷呢。那撮蓝色的毛发鲜亮光泽,发梢还带了点皮,以及红色的鲜血。我见状就心说,妈呀,这小子从哪找来的毛发,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身上的毛是蓝色的。

  那位战友说不出话来,垂下的右手就在雪地上,艰难地写了一行字:千万不要退回去!
2011-3-4 3:32:00
  “你有话不能好好说,非得装神弄鬼,糊弄我们是吧?”张一城气道。
  “他真的虚弱,你别瞎起哄!”我不平道。
  “虚弱个鬼!虚弱还能写字啊,让老子打他一巴掌,看他还虚弱……”

  张一城话未说完,那位战友终于张嘴道:“1417060255!”
  韩小强听罢,立刻抓住张一城举起来的手,大叫先别动手。我看韩小强很激动,心说战友说了一组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反应不需要那么强烈吧。张一城奇怪地盯着韩小强,把手放下来后就问那数字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什么机密情报。韩小强告诉我们,那组数字是报务员的暗号,但并非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
  关于这组数字的来历,要从1943年春天开始,那时有10架飞机从印度飞往昆明,后来在驼峰航线上全部神秘失踪。失踪前,没人知道那10架飞机遇到了敌机,还是碰上了恶劣的天气,反正就好像从天上一下子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上头又气又辈,听说那十架飞机从印度运了一批很重要的物资,就因为这批物资没及时补给,以致在前线抗战的兵民在几场战役里死伤大半。
  不过,据一些报务员透露,那10架飞机在失踪前曾同时发出10个信号,一直在念同一组数字:1417060255。后来汀江的地面导航站想问,那组数字有什么意思,然后就马上与10架飞机全部失去联系。这些都是机密,除了报务员听到风声外,我们都不懂得。其实,飞机失事后,并不是所有报告都公开了,有一半的文件都只有少数人才见过。我们见多了,也就不稀奇,不会再去打听了。
  听完韩小强解释,我们才意识到这位战友可能就是今年(1943年)春天失踪的其中一员!现在距离那次任务已经过去快四个多月了,谁都以为那些战友没有生还的机会,没想到居然被我们遇到了。我满心好奇,想要追问,可这位战友说话特别费劲,有那么一瞬间我真想学张一城那样揍他。
  张一城难以置信地问:“韩小强,你没开玩笑吧?他真的是四个多月前失踪的战友?”
  韩小强点道头:“我没这么说,只不过那组数字在报务员里传得很邪门,我刚才听了吓一跳!你不是报务员,不懂流传的内容多么离奇!”

  我瞅着战友,琢磨要不要听他的,因为他看起来精神有点不正常了。现在雪谷随时会再来一次雪崩,不撤退的话,继续待在雪谷里不得吓破胆才怪。可是,胡亮愿意相信韩小强,除了我和张一城,他们都相信后面的路会更危险,不如冒险往前继续走,兴许出路就在前面。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生死,每一次脚步都像赌博,心里全没底了。
  雪谷里,沙沙地落雪声持续着,那位虚弱的战友又神经质地叨念起来:“1417060255、1417060255、1417060255、141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