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将门之子的忏悔录》
第4节

作者: 81冰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外讲究褒奖教育,他们称赞一个人的时候,总是特别的诚恳和热情。而我们中国人讲究棍棒底下出人才,这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传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老外,脸上都挂着“我很棒”三个字,而我们的同胞总是一脸谦卑和压抑。这种谦卑和压抑导致了在听到外人赞扬时,格外的欣喜和诚惶诚恐的变态。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几年后,我们的一个以甜歌著称的民歌手,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首场演出,国内传递回来国外铺天盖地的赞誉,仿佛我们的百灵鸟,享誉整个西方世界,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人家只是一种礼貌,一种教养。

  然而老外的外交辞令对国人一向有杀伤力,虽然他们仅仅是出于礼貌,我仍然能感觉出来,周围人的目光,突然增添了许多莫名的含义。
  我在队列里,有一种要隐身的冲动,我还是违反了那位教我一手私活的老连长,曾经给过我的告诫,他说:你知道怎么出拳才更有力道吗?你得先收缩,隐藏自己,然后再趁人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这样才有爆发力!所以,一次卓有成效的行动,总是要学会隐匿自己的战略目的。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然而出于一种莫名其妙的自尊心,我小小地显摆了一下,这其实挺肤浅的。虽然我不喜欢美军个顶个将近一米八的个子,以及一个个骄傲得如同花孔雀一样的神情,把我跟我的同僚衬得如同傻冒。我仍然得说,我挺浅薄的,为了这样一次迹近孩子气的小小显摆。

  日期:2009-07-08 15:49:11
  单手换弹匣这个动作我是跟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侦查连老连长学的,这个动作据说是由参加老山反击战的某位战士发明的,随即前线流传开来,并被各军区的轮战老兵带回各自的部队。开始也仅仅是老兵们私下里练练,训练大纲里是没有这方面的教程的,而且也禁止士兵们练习此动作,因为这样做容易损坏弹匣卡榫和下护木。但是这个战术动作却确实有很实在的意义,在战场上,单手换弹夹只用2秒种,比用传统的方法要快上很多。像老连长这种打过无数子丨弹丨,对枪械很熟悉的老兵,往往会等到前一个弹匣只有三四颗子丨弹丨时才实施单手换弹匣动作,这样连用左手拉一下枪栓上膛的动作都免了,由此得到的火力持续性令人瞠目结舌。

  那时候我才是个半大小子,初中刚毕业,考完中考,鸟放出笼,天天跟父亲的部下厮混在一起,无法无天。老连长大号常遇平,是个传奇人物,一等功臣,大名鼎鼎,是当时的风云人物。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摸哨所干吊四五个,整天别把枪,跟团长称兄道弟,谁都敢骂,成开喝得醉醺醺的。有限的清醒时刻,他显然很孤独,仿佛狼群都走了,就剩他一头独狼,找不着北,然后他会在后山荒草丛生的靶场一坐坐半天。我跟其它几位半大小子象个小尾巴一样跟着他,让他不胜其烦。后来就习惯了,有时候他会指点我们一下,有时候自言自语。后来被父亲发现了,禁止我再同他厮混。

  再过了一些时候,他出事了,据说为了替几个自卫反击战伤残军人上丨访丨解决待遇,他携带偑枪闯入中南海,把佩枪拍在了一号首长桌上。这事闹得太大,他的老部队老首长,从下至上,一路保他,人保了下来,处理的结果是,记大过,转业。对于这支一向以纪律严明的部队来说,这已经是所能给出的最大优容。
  因为他的转业,大伯和父亲还唏嘘了半天,一致惋惜于他的自毁前程。大伯说:部队需要他这样的兵,可是官场不需要他这样的人。这一段往事突然从记忆深入翻了出来,回映了一遍,我突然想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会强烈地反对我去部队。
  也许对于当政者和民众而言,豢养武器最好的用处是只用于震慑,而不必亮出来,短兵相接。上善伐谋,次善伐交,下善伐城。然而对于武器来说,长久地不亮出来,是会生锈的。一直不能亮出兵刃,又缺少维护,而在一种非常态的情况下,突然刺杀,兵刃的损坏,在所难免。而老连长,就是那把曾被损坏过的利剑。现在回想起来,他应该是从战场上下来,留下了心理创伤,未能痊愈。所以,一位父执辈曾在不同地场合对我们这帮子承父业的家伙感慨:你们有幸生在和平年代,你们不幸,生在和平年代。

  日期:2009-07-08 19:08:15
  俞欢在电话里叨叨半天,他的意思不外乎是兄弟啊,你这么炫了一把,得好好庆祝。这种没落狂欢的状态,跟我此际的怀旧悲情完全搭不上,所以我毫不客气地把他拒了。俞欢急了,在电话里嚷嚷:你不能这样啊兄弟,咱可以风流,不能下流。你这样招惹了人家,然后把人家晾那里,一晾十天半个月,这不厚道啊,兄弟,你这可太下三滥了。俞欢这一番话,把我说得晕头转向。俞欢叫嚣道:什么什么什么?你还跟我装糊涂?你可别告诉我,你丫就一没本事,就一清纯少年,压根就没碰人家一指头。这话说了也得有人信啊?你是什么人我会不知道,在那装什么大尾巴狼呢?

  他的话说到这份上,我真是百口莫辩。只得换了便装,在校门口那排遮天敝日的法国梧桐下,等着俞欢那小子开着车来拉我去三堂会审。
  俞欢把我跟余容后拉到一小河沟边,又从后背厢扔下一扎啤酒,扔下一卷垫子,一梅跟余容后做鬼脸:好好说话啊,别动手动脚。笑声诡异地扬长而去。
  我有点懵,不知道他们搞这么一套,是什么意思?敌不动,我不动。于是我俩又是一番僵持,月色里树影崇崇,有风声,有虫鸣,有鱼动,有若有若无的青草气息和树叶气息,这一次,不知是她身上的,还是周围植物的气息。
  余容后先是一直垂着头,后来见我一直没动静,就开始瞄我,一眼又一眼,瞄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瞄到也不知道几十眼几百眼,我终于有点儿迸不住,开口问:看什么看?!余容后扑哧乐了:我还以为你至少能绷个一两小时,没想到不到两刻钟,就缴械投降了。我汗颜,才两刻钟?我怎么觉得有半辈子了。
  这小丫头片子比外表看起来诡计多端,不过我还是很庆幸,她成功地打破了我俩之间的尴尬。所以趁她在铺垫子的时刻,我也没话找话:你的名字挺别致,余容后,什么意思?
  余容后瞄了我一眼,又是笑,笑得我再一次发毛,然后她漫不经心地说:我父亲是个乡村教师,一辈子不得志,爱好是写大字,种花。至爱芍药,所以给我取了这么个名。哦,芍药的别名余容,他自栩为余容,埋没乡野,我是他女儿,可不就是余容后了?

  日期:2009-07-08 21:54:58
  她那青瓜秧子的生嫩模样,跟娇艳芬芳锦绣一样的花朵,实在不怎么搭调。要说一梅象,倒还沾得上边。余容后在那里鼓捣着开啤酒,我担心她把自己的牙给橇翻了,把啤酒瓶接了过来,两个瓶口一碰,擦打开了。直至啤酒涌出瓶口,我唇边的笑意仍旧没下去。
  余容后接过酒瓶跟我一碰,满不高兴地灌了一口:什么意思啊?说我乡下丫头,配不上这个好名字?我更加笑得跟个傻瓜似的。她很不高兴:你有什么好高兴的?你自己的名字就很好了?俞欢都跟我说了,说你姐叫齐立,你叫齐政,连一起,就是立正。幸亏你没哥哥姐姐,要不然,准得叫成“稍息立正”!谁比谁傻呀?
  说俞欢是损友,那是一点都没冤枉他,为了讨好他的姑娘,大概早把我的祖宗十八代都卖了,兴许连我身上因淘气落下几块疤,某处的胎记和痣,都给我曝了个底儿掉。余容后说,可不,你的底细,我摸得一清二楚。那天真是对不起,误会你了,向你道歉。我还以为你跟俞欢一样,是个没皮没脸的家伙,仗着自己有点小家世,就无法无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