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罗斯当倒爷的日子》
第6节

作者: 中国倒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彼得堡的地铁很深,因为市内河流众多,要从河底下穿过,就必须把地铁挖的深一点才行。从地面坐扶梯到地下要十多分钟,由此推算,地铁垂直深度至少有五六十米吧。下了扶梯,右拐不远,就是站台了。彼得堡的地铁站分两种,一是平顶,二是拱顶,前者,站台上有大理石柱子,后者则没有任何柱子。地铁应该是这个国家最值得引以为豪的事情吧,不但建的早,建设起点也高,所有车站都是那么雄伟壮观,甚至是富丽堂皇。尤其是换乘站的设计相对于国内地铁,要方便很多。当然,我还是更爱家乡沈阳的地铁,如果让我评选沈阳最好的建筑,那一定非沈阳地铁莫属,干净,整洁,漂亮,壮观,更具现代气息。遗憾地是,我只做过三次,身在烟台,很少有时间回家啊。

  我们坐了两站就下了车,出了地铁就是彼得堡最有名的百货大楼,俗称“圈楼”。它的俄文名字挺长的,就不说了。这是幢两层的建筑,从上往下看,是一个梯形,四面临街,全是商店,中间则是个空场。虽然不是圆形的,但毕竟是转圈盖的,所以大家还是习惯叫它“圈楼”。楼的年代相当久远,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与圈楼隔街(涅瓦大街)相对的是另一家著名商店“巴萨士”,这也是幢古老的建筑,但与圈楼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共有四层。提到“巴萨士”,我和它还有一段情缘呢,以后慢慢告诉你。逛累了,我们决定找个地方吃饭。走了几个饭店,人太多,一想到排队,就没心情了。于是,林老师决定,去他那儿吃,他要自己亲自下厨。我俩七倒八拐,一会儿地铁,一会无轨,折腾了好大一会儿才到他的宿舍。这是一栋五层楼的房子,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俄国人叫它赫鲁晓夫式的房子。和我们宿舍一样,一楼坐着国民党和保安,我认真地填写了来客登记表。当写到“是否过夜”一栏时,我疑惑地看了林老师一眼。林老师二话没说,也没征求我的意见,直接写上了“是”。

  上了楼,林老师便开始张罗饭了。看架式,他在家一定是模范丈夫,是个厨房好手。他的屋比我的要小些,但收拾地干干净净,井井有条,从东西的摆放就能看出,房间的主人是很讲究的。在俄罗斯的大学宿舍,每层都有个公共厨房,里面有个一米来高的炉灶,上面通常有四个灶眼,可能是煤气的,也可能是电的。下面是个烤箱。做饭很方便,唯一的缺点是没有切菜,放菜的地方。这和当地的风情有关,俄罗斯人很少做菜,炒菜几乎是没有的,黄油,奶酪,香肠,鸡肉是他们主打的食物,最多再加个沙拉或者甜菜汤之类的东西。林老师做了一个拿手的东北菜---乱炖。顾名思义就是把几样东西放在一起炖。有牛肉,土豆,西红柿,还有香菜。那顿饭吃的好极了,撑的不得了。晚上,我在地板上打地铺,林老师没上床,而是与我并排躺着。朦朦胧胧的睡到半夜,外面突然传来乱哄哄的声音,而且伴有尖叫声,呼喊声。我和林老师,赶紧穿上外套,朝楼下跑去。到了一楼大厅,可怕的一幕出现了:一个中国学生躺在地上,身上血迹斑斑。究竟发生了什么?一名中国学生姚天描述了事情发生的

  的经过。
  赵峰是姚天的高中同学,高中毕业后两人双双来到俄罗斯留学,姚天到了彼得堡,而赵峰则去了莫斯科。昨天,赵峰特意从莫斯科来彼得堡看望姚天,同学异国相见,自然是星星相惜,难舍难分。于是,赵峰就住了下来,不知是赵峰压根就不清楚,还是出于疏忽,他没有在过夜一栏里登记,冲突也就此产生。保安半夜查房,发现赵峰没走,于是就强制赵峰走人,愣是把赵峰拽到了一楼。赵峰年轻气盛,又是独子,哪受得了这般侮辱,就和保安厮打起来。俄国保安很黑,凭借自己身强力壮,挥拳就把赵峰打倒在地。

  赵峰躺在地上,满脸是血,双手紧紧地捂着肚子,看样子,保安肯定用脚踹到了赵峰的肚子。看到此情此景,我真起上去把保安痛打一顿,但在人家的地盘上还是忍一下吧,我们势单力孤,惹不起啊。现在要紧的是把赵峰送医院,人命关天啊。林老师头脑很冷静,他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很快,救护车就到了,姚天陪着赵峰一同去了医院。
  据说,事后郝领事向俄方及校方提出了交涉,具体结果如何,我不得而知。但俄罗斯保安的霸道形象从些扎根在我的脑中。
日期:2011-05-21 17:58:23

  第五章 古力雪夫与斯维特兰娜
  第五章 古力雪夫与斯维特兰娜
  赵峰事件发生后,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低落起来,对俄罗斯本来就没信任感,现在就更没有了。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随遇而安吧。
  9月17日,到彼得堡的第三天,我决定去学校报道。我的宿舍和学校同在瓦西里岛上,相隔不算太远,各有一趟有轨车和无轨车直达学校。在俄罗斯坐地面车是件很头疼的事,主要是间隔时间太长。圣彼得堡有轨车很多,但我不怎么喜欢,一是噪音太大,二是对马路的破坏很严重,好好的马路弄得七零八碎的,看上去很不舒服。一大早,我喝了袋奶,吃个面包和香肠,便坐车出发了。叮叮当当地坐了二十分钟有轨,在工院车站下了车。学校不大,但古典优雅。正门的门廊矗立着四根巨型乳黄色的圆柱,气势磅礴,让人震撼。这座始建于1773年的大学,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在其学术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另外,学校有设有一座矿业博物馆,据说这是世界唯年代最早,展品最全的矿业博物馆。与学校隔路相对的就是宽阔的涅瓦河,往北不远就是入海口了,涅瓦河在此注入芬兰湾。

  学校的楼不高,只有四层,但里面很气派,与我在哈尔滨的大学母校有许多相似之处。我沿着二楼走廊,七拐八拐,找到了校外事办。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主管外事的副校长派手下的女秘书把我领到一个教研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