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笔记——一个县长的独白》
第30节作者:
当朝七品 日期:2011-05-23 20:21:59
(接上)
村民们不知内情,虽然怨声载道,但为了生活方便,无奈之下,只好交费接水。全村一共七百多户人家,一下收了七十多万元。
一个月后,当全村村民们享受着甘甜的自来水,感激刘村长大恩大德的时候,有接触工程队的知情人透露:工程决算后,实际只用了不到六十五万元,刘富贵非但没有捐款一分钱,反倒贪污了村民的集资款近十万元。
此消息一出,全村哗然,民怨沸腾,村民们打着条幅集体到县政府告状上丨访丨。
杜县长对此非常重视,指示县纪检委和信访办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石河子乡。刘富贵慌了手脚,连夜偷偷跑到县里做有关县领导的工作……
调查组在村里走访调查了两天,由于自来水工程实行的是包工包料,工程款一次性付给了工程队,村里没有单独立账,无账可查。调查组又顺藤摸瓜查到工程队,工程队那边是个皮包公司,无账无据无发票,当事人也没了踪影,调查只好无果而终。调查组回到县里之后,就杳无音信,没有了下文。
当年县里联合调查组都没能搞清楚的旧账,如今推给乡里调查,明摆着县纪检委是在故意回避矛盾。县里有关部门对此事的消极态度,无形之中增加了乡里调查的难度。
仁和村党支部书记姓孙,五十多岁,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从他进屋时的表情和态度上看,他对刘富贵的吆喝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们向他核实举报信上说的几件事,这个村书记明显摄于刘富贵的淫威,嗫嗫嚅嚅,推说自己只管党务,行政上的事儿从不过问,因此,对举报信上说的那几件事一无所知……
林书记不动声色,我有点着急,就对村支书说:“你是村里多年的老支书了,村里的事情你会一无所知?你应该向组织说明实情,县长有批示,必须调查清楚,你先回去好好想想,下午我们再谈。”村支书看了林书记一眼,林书记点头同意,村支书耷拉着脑袋走了。
村会计被叫了进来,林书记又把举报信的事重复了一遍。会计不紧不慢,拿出了村里的账本,一页一页地翻给我们看,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村里的日常流水账,自来水工程款由刘村长亲自管理,没有上账。至于其它的事儿,会计和村书记的说法一样——刘村长个人的事儿,他也一概不清楚……
村里两个关键人物的态度如此一致,我觉得有点不正常,看来,调查难以继续下去了。我在屋里急得转来转去,但林书记好像无动于衷。
我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努力猜测着林书记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忽然感觉自己刚才说话有点唐突,行动有失稳重,甚至毛躁而可笑。
“这次调查是由他林书记牵头,我负责协助,此时最着急的不该是我,而应当是他!他都不着急,我着的哪门子急呀?”想到此,我更觉得自己刚才的表现太幼稚、太缺少官场历炼了。
看来,下乡还是长见识啊,正应了姜主任的那句话:“下乡未必不是好事。”如此看来,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看来,这就是官场中常说的走形式吧!”看着林书记那无所谓的表情,似乎早就知道了这个结局,我顿时恍然大悟。
走出村办公室,看见刘富贵叉腰站在大街上,正和几个村民说话。看那几个村民匪里匪气的样儿,也不像什么善良之辈。
林书记走到刘村长跟前,笑呵呵地说:“老刘啊,我们先回去了。”
“那就不送了!”刘村长没好气地回道。
回乡政府的路上,林书记依然谈笑风生,一路上讲了不少村里出的笑话,似乎刚才的不愉快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看着他悠然的神态,我想起了李中堂大人的话:“世上最容易的事,就是当官”。
于今观之,精辟!
(待续)
日期:2011-05-24 21:47:47
(接上)
第21章 事缓则圆
对刘村长的调查草草收场,林书记打了个报告了事。
“不是说要上丨党丨委会讨论吗?”谙熟官场潜规则的王书记,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这件事。
官场之中,人际关系纷繁复杂,稍有不慎就会祸及已身。最棘手的问题往往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拖——常常是官场中趋利避害的一大法定。
果不其然,县里从此再无人催办此事了,看来,县长也是在走形式,不得已而批之了。
古人云:事缓则圆嘛!
缓,历代兵家奇正秘诀之一,故有:急之则相顾,缓之则相图之说。
官场之中犹是!缓,往往能化解冲突;急,常常会激化矛盾。有些事看似时不可解,但放一放,等一等,环境和条件就会发生转化,到时候,也许就能水到渠成,圆满化解了。
无意之间,我又学会了一条官场哲学,切记切记!将来必定会受用不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由于近一个月来天热多雨,高温高湿,全乡三个村同时发现了稻瘟病,并有继续蔓延的趁势,急需大量防治稻瘟病的特效农药稻瘟灵。
很快,这种病害在全县范围内快速蔓延,一时间稻瘟灵市场奇缺,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耕作的水稻整片地枯黄死去,全家一年的收入甚至口粮将要毁于一旦,村民们心急如焚,各村纷纷到乡政府告急。
经过测算,发生稻瘟病的水稻面积占全乡水稻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多。病害如山倒,防治稻瘟病刻不容缓,必须立即施药,否则,有大面积绝产的可能。
乡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专门研究水稻病害问题。
方乡长把县里关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紧急文件和农药分配方案一字不漏地通读了一遍。按照方案,分配给乡里的农药少得可怜,简直是杯水车薪。
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采购到足够的农药,成了乡政府当前压倒一切的工作。几位乡领导面无表情地听着传达文件,无可奈何地看着分配方案,一筹莫展。
近年来,为了防止不法商贩哄抬物价和以次充好坑农害农,国家对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统一渠道供应,由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专营专卖。在农忙时节,一些应时急需的化肥农药和农用柴油等农资,时常发生供应不足和短缺的情况。
分析市场渠道不难发现,在利益的驱使下,省里和市里的官倒公司,利用权势控制了市场的主渠道,以此囤积居奇,攫取暴利。加上县里的一些农业大户提前大量储备,造成农资供应紧俏,市场断货。每年乡里都要到县城托人送礼争取多批一点,但缺口仍然较大,每年都是乡长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方乡长一筹莫展地一遍遍强调着农药的事情……
(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