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笔记——一个县长的独白》
第31节

作者: 当朝七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5-25 21:03:36

  (接上)
  “我在计委工作多年,清楚全市很多大宗物资的审批和供应必须经过计委,因此,和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主管领导也算熟悉,如果求购点农药也许能行,何不试一试?此事既然难倒了方乡长,如果能破解此难题,自然会提升自己的威望和影响。看来此事必做,而且必须做好。”我低头思量着。
  如果按照本人过去的行为模式,我会立刻挺身而出,当场请缨。但几年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最近一个多月的基层实践告诉我:做人做事要持重,尤其是年轻人,遇事稳重,是赢得老同志信任的首要因素。凡事不可过于张扬,否则,将事与愿违。
  “再等一等,等到乡领导们万般奔忙终于无计可施之时,我若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自然可收万马齐喑之际,一骑绝尘之效。”主意一定,我不动声色,坐观其变。
  会议刚结束,王书记和方乡长急急忙忙出发,亲自到县里和市里跑农药。他们挨个山头地拜,跑了三天,一箱农药也没有搞到,垂头丧气、两手空空地回到了乡里。

  看着书记和乡长无功而返,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该出手了。于是,跟着方乡长来到办公室。
  方乡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大口地喝水,看来真是上火了,想杯水浇灭心头火。我看着他把一杯水喝光,又倒上了一杯。
  方乡长面无表情地看着我,显然脑子里还在想着农药的事儿,回过神来,好像忽然间发现了我,忙让座。
  “怎么样,乡长,批了多少?”我关切地问了问农药的情况。
  “难,太难了,根本没货。”方乡长连连摇头,唉声叹气。
  我不失时机地说出了我的想法,方乡长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奔到我面前,抓住我的手不住地摇,嘴上不住地说:“太好了,那可太好了。”
  我到王书记办公室告假,还没等我开口,王书记就乐呵呵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咱全乡五万多口儿这回就看你的了,我让党政办用我的小车送你回市里。马上走,不用急着回来,在市里多呆几天,顺便回家看看。”显然,方乡长已经和他汇报过了。
  回到市里,我没有回家,直奔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找到我熟悉的那位副经理,请他帮我批点农药。
  那位副经理迷惑地看着我,不知何故。当我说明自己已经下乡挂职锻炼后,他恍然大悟,忙说:“我马上给你批,不过,今天一箱都没有了,要等明天才能到货。”
  我百般感谢后,给王书记打电话,约定明天上午派车到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拉农药……
  “好,好,太好了!”王书记那边似乎高兴得直跳,激动地擂着桌子喊好——因为电话里传来杯子跳动的声音。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古人尚有如此境界,何况受党培养多年的后备干部了,我为自己能为无助的农民兄弟做点事儿而自豪和欣慰。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是成就感!
  (待续)
日期:2011-05-26 21:08:20

  (接上)

  第22章 党朋团友
  搞定了农药,自己也激动了一番,让我更加相信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
  忽然想起了伟大领袖说过的一段语录:“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伟人就是伟人,站得高看得远,英明论断不仅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古今亦皆准。
  久旱逢甘霖,终于有了救命的农药,村民们高兴,王书记更高兴,放了我一周的假。
  我在城里美美地休息了一天后,开始策划后几天怎么过。离开城市一个多月了,要办的事情不少,看父母、会亲友、买日用品……但我觉得其中一件事最重要、最紧迫,必须马上做。这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这几天的时间,继续巩固和拓展我的人脉事业。想到此,我打开通讯录,开始搜寻目标。

  梁志国,自然是第一个应当感谢的同学;姜书贵,第一个应当拜访的领导;团友们,第一个应当聚会的团队;单位同事?算了,可别惹事生非,还是不见为上。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二战时期,英国外相麦克米伦,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利益纷争与分脏之后,最真切的感悟,也是后人念念不忘的警世恒言。
  孰为敌,孰为友,这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时刻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官场中人永远无法最终圆满解答的困惑,更何况我这样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了。
  人们总能发现这样一个世象:帮助落难者于水火之中的,常常是陌生人;而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又常常是我们曾经的好友!
  真要想一劳永逸地分清敌与友,确实是一个永远无解的世界难题。因为现实世界物欲横流、瞬息万变,利益已经成为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在利益主体的不断换位中,敌友也是不断地变幻着角色。
  记得小时候,天天都能听到广播里说:中国和越南亲如一家,是最亲密的同志加兄弟,中越两党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越两党两国的友谊万古常青!
  亲兄弟嘛,自然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中国人民自己勒紧腰带,饿着肚皮,却把大量的粮食无偿援助给越南……在过于友好、空前亲热的气氛中,远交近攻,这一孙子兵法中的外交精典,早被狂热而虚幻的革命友情抛到了脑后。
  过了几年,还没等我长大,就听到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隆隆炮声,两党两国人民不知何故,又成为拔刀相向、你死我活的敌人了。
  时间是医治伤痛的良药,果不其然,近年来,又能在新闻中看到越南领导人访问我国,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会谈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云云……那些在越南战场上无辜牺牲的英烈们,听到这个喜讯后不知作何感想,在天之灵还可否安息!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