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尸体解剖工》
第21节

作者: 医卜之耳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1-9-4 18:45:00
  小说连载52: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尸体解剖工。 【治病】
  书接上文,继续前行。
  话说,前几文书讲过,王九洲本是医院针灸老专家,其实,他的内科本事,更炉火纯青,尤其疑难杂病,但几乎不被人知,后来,才慢慢被人知晓。这老头脾气很怪,在外人看来,为什么一辈子在针灸科扬名,不在内科立万,当初内科可是大科室,相比,针灸科属于芝麻粒的小科室。
  近几年,这个谜团,陈再抟才有所领会。
  比如,某一个病号,被某某大夫诊疗后,很可能不对症。继续找第二个大夫诊疗,可能还是不能药到病除,病反而更重。若这么继续下去,被几番不同的医者诊治,就弄糟糕了。本来最初是个简单的病症,到最终,就成了疑难杂症。
  而彼时的王九洲,虽内科之术了得,但若治好了这种类型的疑难杂症,就等于把前番几名医者的脸皮,给揭掉了,开罪了同行,这些同行中,难免也有名医大家。那王九洲虽能扬名立万,但无立锥之地,王九洲曾经被整死过几回,也算死里逃生。
  环境所迫,出于此。而针灸医术,也能对部分疑难杂症,有良好显效,故舍内科,而立针灸科。也算在夹缝中,行仁术。却也不容易。
  在某种角度上,病不是得坏的,而是看坏的。虽不能代表全部情况,但又部分如此。而病因病号的问题,加重不治,也不少,若有机会,再叙。
  而王老爷子,自从被老严儿消遣笑骂后,就无畏起来,这把老骨头,摔破就摔破吧。则有点,像极了陈修园。
2011-9-4 19:29:00
  小说连载53: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尸体解剖工。 【癫狂医者】
  书接上文,继续前行。
  话说,此时的王老爷子,像极了陈修园。 陈修园,清代名医,福建省长乐县人。精于歧黄之术,自负【长沙之后身】。
  这里的长沙特指:曾做过长沙太守(地级市的市长)的张仲景。(张仲景,生于东汉末年,南阳市镇平县人,曾做官,后辞官,专于医术,中医人心中的圣人。)
  陈修园,被同时期的庸医所不容,所诽谤迫害,也被不解实情的世人误解。但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

  病号,几番轮治,将近病危,众医万手无策,缰断桅横,病人要熄火。
  陈修园前往病号家,或病号被抬到陈修园家。陈修园,把帽子一摘,扔到桌子上,探手而出,先行诊脉,双目霍霍然,向上耸,心中开始辨证起来,细细推敲,这个病号的病,是怎么被前几轮治坏的。
  好久,陈修园,干笑道:“病本不奇怪,前面的治疗,把病弄糟糕了。”
  家属说:“前面请的,是某某名医。”
  “误矣。”陈修园曰。
  “名医遵循的是历代名家某某某某的方法。”家属强争曰。

  “更误矣。天下岂有这些大家名医会治病吗,,,”陈修园,怒火冲天,开始吃吃然,一路骂过去,从朱名医,骂到张大家,骂到王神医,骂到李名医,各位名医排队站,只怕两条街还不够。
  同时,手不停笔,还未骂完,药方就书写完毕,看着自己开的方子,欣赏起来,边自批,边自赞,边自解,边自叹,理法方药怎么个确当,自己是张仲景再世,,,,
  不需病号家属操刀,陈修园亲自抓药,煮药,伺候病号亲自喝下去。
  病号服用后,果如其言,先会消去哪个病症,再消去哪个病症,再情况怎么发展,再怎么彻底病愈,和之前说的,一丝不差。

2011-9-4 20:23:00
  小说连载54: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尸体解剖工。 【闹市 和 穷乡】
  书接上文,继续前行。
  话说,王老爷子的近况和转变,让老严儿觉得耳目一新,常常拿趣话,逗王九洲:“王老头,总算活明白了,明儿就投胎去吧,不然您老活着,衬得我,就像废物一样,什么都是不,可恼,可恨。”
  王老爷子,也回逗老严儿,说:“严老人家,我还没活明白,您佬明白,您先走一步,哥哥莫回头,要有事啊,就给老弟弟我托梦吧。照办无误。您就瞧好吧。”
  两位老人家,常常,把陈再抟弄的晕头转向的,也乐在其中。
  这老严儿,前些年,虽也赋闲在家,但趁着精神头还旺,身子骨还硬,虽不像王老爷子,在家就诊和授徒,但也没有闲着,时而在闹市街头开馆算卦,时而在穷乡僻壤调理风水,时而在王宫贵府卜占休囚,时而在寻常百姓家吹牛做客,时而在名山大川访友拜山,陈再抟若有空暇,便陪在左右,耳濡目染。近年,也慢慢身子骨弱了下来,推却外界邀请,而专心的调教起陈再抟来。
  老王头,行医,治的是人之病。

  老严头,犹如司马季主,行的是世医,开化愚昧,治的是心之病。
2011-9-4 21:31:00
  小说连载55: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尸体解剖工。 【追忆,司马季主。】
  书接上文,继续前行。
  话说,前文书提到一个人物---司马季主,这人是谁呢?
  司马季主,西汉时期楚国人,曾在长安东市开设卜馆。
  宋忠,任职【中大夫】,相当于中央的智囊高参,部长级别。
  贾谊,西汉文学家和政治家,任职博士,掌管教育。

  有一天,贾谊说:“我听说,古代圣人,如不在朝廷,就必在医师、卜者的行列里。到目前为止,我见过三公九卿,他们的情况,都已经了解,我们去看看那些卜算者吧!”
  两人同车到市上,来到卜筮馆。天刚下着雨,路上行人很少,司马季主正闲坐在里面,三四个弟子侍陪着他。他们正在讨论天地道理,日月运转,推究阴阳吉凶的本原。
  两位大夫求见,司马季主叫弟子引他们就座,之后,继续前面的话,说了好几千言,而且所说的,无不条理。
  宋忠、贾谊非常惊异而有所领悟,低头恭敬地端坐着,说:“我看了先生的容貌,听了先生的说话,私观当世,不曾见到!像您这样的高人,为什么要处在低微的行业,做污诞的行径呢?”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说:“看大夫的模样,好像是有道术的人,措辞怎这粗野呢?到底你们认为的贤者是怎样的人?
  两大夫说:“官爵和俸禄,是世人所认为高尚的,只有贤才才能居之,今天先生所居留的不是那种地位,所以说是低微。说话不能令人尽信,所以说是污诞。
  司马季主说:“二公暂且安座!能知道分别贤人与不肖的人实在太少了。
  “贤者,都是以率直的言辞,来做正直的劝谏,三次劝谏不被接受就引退下来。他赞美别人,并不希望别人的回报,讨厌别人,并不顾别人的怨恨,只以便利国家大众为急务,所以做官如果不合他的意愿的就不出任,俸禄如果不能和他的劳力相称的也不接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然官居高位也不尊敬他;看到行为有污点的人,虽居尊位不愿屈居其下;。如果不是他的罪过,虽然屡受羞辱,也不会觉得内心有愧怍。

  “现在你们所说的贤者,他们寻求进身之阶,说些过分恭维的话,互相以权势相攀,以利益相诱,摈斥正人君子,为的是尊宠名誉,为的是享受俸禄,从事私利,枉屈法令,渔猎贫民,这和拿着白刃去抢劫,有什么差别?
  有贤才的人,不出来做事是不忠,不是贤才却要获居官位,来享受主上的俸禄,妨碍真正贤者的进路,这叫做窃位。
  卜者,上必效法天地的定理,下必取象四时的变化,再配合仁义的原则,分别龟策定出卦名,旋转栻盘,端正筮綦,然后才能谈天地间的利害,和事的吉凶成败。由此看来,卜筮有什么背负大道呢?
  ,,,,,,,,,,,  宋忠和贾谊听得精神恍惚,惆怅得说不出话来。于是整摄衣服,起身再拜而退。
  过了三天,宋忠见到贾谊,把他拉到私下,慨叹地说:“道德高尚就越安稳,权势高大了就越危险,处在显赫的势位上,失去这身体,将不会太久。卜筮的人说不中,也不会怎样,若是替君王谋事而不中的话,就没有立身之地。相去太远,我们要深思。”
  其后,宋忠出使匈奴,没到达就折回来,被判了罪行,贾谊做了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坠马死了,贾谊引咎绝食而死。
2011-9-4 22:32:00
  小说连载56: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尸体解剖工。【终对始】
  书接前文,继续。
  话说,陈再抟和两位老人家,喝着下午茶,商议一番,有所布置。
  最终。
  两位老人家,决议迟暮尽头,若能余年游历祖国的山山水水,结伴而行,能走多远,就行多远,体谅天地的仁心造化,就算逝在途中,也算幸事。
  而陈再抟,本欲陪同护行,但未被允许,而是迈上曾经的严王之路。
  全书完。
  1以上人物和情节,多有加工处理,看客仅当小说故事,或饭后聊资,看看便罢。
  2本书的写作目的之一,追念书中人物的操行仁心,以自勉。目的之二,给国粹文化一个另类展示,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能人志士,添砖加瓦,弘扬国粹。
  3另,该小说,最初计划六十回合,现草草了事,省却了几个人物事件的篇幅,如:马行善的归处,藏雪斋的李老掌柜,信州行,武都行,嘉峪关行,,,现在看来,没有凑篇幅而写,很有必要,因为已到了才尽的地步,想卖弄,也无本钱卖弄了。
  4小说写完了,暂时未签约,若签约,所得的稿费等费用,全部用于【仁心行】活动,用于扬善:那些居仁心行仁事的英雄,尤其是那些那些流血又流泪的事迹人物,略表寸心意。若没有被签约或被出版,无经济效益,权当小说故事,给众看客,解解闷罢。
  5这里,感谢天涯的莲蓬鬼话,没有您,哪有这篇小说,莲蓬鬼话是土壤,写客是小树。
  也感谢众多看客,和新朋老友,如:花生走啊走,靡靡2012,会飞的红抓鱼,风巽小妖,酸奶娃娃,言西小姐,泪是咸的,愿我们都是兄弟,左邻右舍,豆油和他的朋友们,无名青衣,孤星娘子,还有几个号称【马甲】的朋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