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场荡气回肠的情爱纪实》
第47节

作者: 拍岸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25 11:46:32

  一一六.
  王总说营销专家就过誉了,作为一个探索者和实践者,我还是有很多体会的,深有体会,而且很有几场从战略和战术上成功的实战,都是虎口脱险和绝地逢生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咱们再来切磋和总结。
  营销从理论上讲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可以有很多大理论来解读,咱们就不讲了,还是讲现实的吧,讲咱们公司塑胶地砖的市场出路和前景。
  香蜜湖酒吧里宁静的气氛和空间飘漾的淡淡的轻音乐,心旷神怡又意味酣畅,令人思绪泉涌灵感激荡。
  我这次市场调研历时一月,足迹遍及国内东西南北,分别与经销商和消费者多次面对面沟通,深感到市场的慷慨和冷静。说到慷慨,塑胶地砖作为一种新型装饰材料,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可以说仅一个东北市场,就可以接受三五个我们这种规模的供应量,放大到全国,我们应做到供不应求的水平。但是市场又是冷静的,叫做物有所值和货比三家。
  物有所值是纵向的选择,以前人们用油漆涂刷水泥地面,使其容易清洁和光亮。但是这种装饰效果粗陋,很快就被人们放弃了。接着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地板革,就是那种一大卷铺在地面上的塑料革,这个东西也有蔽病,因为天气变化热涨冷缩,容易变形,踩在上面轻漂漂的,不踏实,特别是家有老人,就更加令人心生恐慌。我们的塑胶地砖应该是塑料革的换代产品,受到市场欢迎是理所当然的。

  货比三家是横向的选择,目前国内同类厂家约有十余家,也是投产不久,大多产品质量低次,而且生产设备不配套。璧如深圳龙岗那家厂,他们就没有面料生产线,是依靠国外进口甚或到我们公司来要货,就比较被动。
  但是他们打价格牌,薄利多销,据经销商介绍,他们的售价比我们公司的要低三分之一,在目前消费者还普遍不富裕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有市场空间的。
  我们在同一个层面竞争的厂家约有三家,他们都在山东,乡镇企业。最大的那家是与韩国人合资的,做得比较好,据说月销售量达到了百万块。他们的出厂价是一元,零售商卖一元二,比我们的出厂价还低20%。
  这样的市场局面,我们怎么做!在价格上与市场叫板,持一种不要就拉倒的态度,显然是不明智的。
  说到价格问题,我就想起了公司几位领导森冷的面孔,想起了他们在业务外行下面的权力把持。可是我别无选择,我不是一厢情愿的消费者!
  那你就投降了,没招了?如果事事都称心如意,什么困难都没有,企业局凭什么召你来?关处长凭什么给你信任?小帆急了,急得两腮通红,嗔怒地质询我作出回答。
  小帆别急,他应该有办法的,让他继续讲下去。王总的眼神里流露出期待的光茫,他是港方的代表,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日期:2011-03-26 13:11:49

  一一七
  我是最早来到塑胶公司的港人,是合资港方的代表,三年了一直没离开过这里,也算创始人了吧。企业局派出的总经理到老曹已经是第三任了,前两任也搞不下去,军队行伍出身,还不懂得企业,不懂市场和经营管理,老曹老王也都这样。
  王总娓娓然讲开了塑胶公司的创办和历史,这对我太重要了,我太需要知道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的历史源头了,它是拯救的初始基础。

  合资约定的是港方出设备技术,企业局提供厂房并负责经营管理,总投资一千万元。这个项目是企业局方面提出来的,因为局里正准备由进出口贸易型向生产实业型转体,据说这是军区最大的民用生产型企业,也是全军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是当作样板来做的,上面很重视,几任总经理都是正团级军官的身份。
  这个合资项目应该是有先天不足的,就是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营销人才的空白性,而且合作双方都没有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如今有点手足无措了。
  塑胶地砖的技术最早是西德的,后来台湾引进了,这套设备就是台湾产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你们看到生产工人并不多,因此人力成本并不高。
  目前境外市场上,轻工类厂房的地面上使用这种地砖很普遍了,因为施工简便,用胶水刷一刷贴在地面上就行了。价格也低廉,一平米才十几元钱。譬如电子厂制衣厂等等,就用得很多,现在港台轻工企业在深圳有很多了,这应该是有成长性需求的。境外老百姓家庭使用倒不是很普遍,西方国家传统上都是木地板和地毯,那当然很昂贵了!

  在境外,资本投入做实业,稳妥的做法都是先有市场,才投资建厂。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做得最好了,他们先是小规模或者家庭作坊式生产,待到拿到了大规模的市场订单,才成规模扩大生产,所以他们前期在市场上投入大,重经营,重商务,是他们很成熟的运作模式。
  我们国家多年实行计划经济,从苏联学来的。在这种模式里,生产比营销重要,因为是紧缺型市场,生产出来的东西总是会有人要的,甚至利润和成本都不是重要的考量,这在市场经济模式里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投入的生产不赚钱,不创造利润,那下一步怎么发展?
  我们这个公司就碰到了这个问题,千万资金投下去了,资金的年使用利率就高达一百万。三五年不找到市场出路,不能创造高于投入的资本利润,资本就要在利率上赔光,企业就要破产。
  我们公司到今天也是三年,银行也不会提供贷款了,除了还有一仓库的积压产品,流动资金基本上花光了。而且那些塑胶产品压在仓库里,也会老化变质,最终就废品一堆。
  下一步怎么办,如何来起死回生,恐怕不是个简单的事,困难重重呀!
  虽然前面我也知道一些公司的困难,但听王总这么一兜底,我不禁从心底里抽了一口冷气,骨子里凉飕飕的。再看小帆,她原来的信心和激情,已经荡然无存,美丽的脸蛋上写满了无奈和委曲!
  ――――――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